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前兆含义,科学问题与研究途径的研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肇诚  王贵宣 《地震》1997,17(4):429-439
地震前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地震预报、有关科学问题和探索途径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有各种评价。文章认为由于一些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尽管对中缅边境1995年7月连7.3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报,经验性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讨论了广义地震前兆和狭义地震前兆,广义地震前兆包含二类前兆:场兆和源兆;而狭义前兆仅指后者。大陆震例前兆的系统研究证实了广义地震前兆的存在,然而  相似文献   

2.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7,(1):14-20
本文系统清理并分析了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1]中的强震发生前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特征。在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中,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地震存在共性特征,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个性。从共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后1-2年可能发生强震,强震一般发生在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附近地区或相关联构造带上;川滇往往是块体内部构造较复杂的区域,发生的强震会有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发生。从个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与西南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具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特殊的构造使得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1997年青海省震群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海省1996年12月~1997年7月发生的4起震群活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铁山震群和大武震群为前兆性震群,龙羊峡震群和茫崖震群为非前兆震群.4起震群在总体上形成NW向条带.根据震群的总体特点及地震空区等,讨论了青海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前震序列与前兆震群及非前兆震群的计算机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鹏  林邦慧 《中国地震》1994,(A00):166-174
本文介绍了一个挑选前震序列及震群的专家系统,它能自动地从地震目录中筛选出前震序列及震群目录,计算相应的地震活动参数,进行前震列,前兆震群,非前兆震群的自动识别,同时本文对这个系统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对阳江6.4级地震晚发余震的ML≥4.O级地震、频度和前兆震群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震余震序列的频度和强度变化与震区周围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其前兆震群和一般小震的前兆震群一样具有前兆意义.它的余震频度、强度和震群活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粤桂琼三省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可作为监视粤桂琼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以往研究辽宁地震群序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该区曾发生的具有明确预报意义的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等典型的震群活动特点。利用“八五”和“九五”地震预报攻关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其统计特征和自然类比以及定量识别等综合分析。认为该震群属于非前兆震群,无前兆意义。同时,对如何正确识别震群性质的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八五”攻关推广的有关震群参数计算的软件 ,对华北地区 (33°~ 43°N,1 1 4°~ 1 2 4°E)自 1 970年以来所发生的 40次震群事件的各项参数 (b,U,H,K,F,ρ等值 )进行了计算 ,旨在依据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 ,寻找前兆震群与中强以上地震 (MS≥ 434)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的报准率均在 65%左右 ,仅有个别达到 75%以上 ,并且有约30 %具有前兆意义的震群属于漏报和虚报。所以 ,如何判定前兆震群和充分利用前兆震群预报地震和监视未来地震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闽,赣地区小震群性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地震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群能量释放均匀度u值、震群归一化熵值K等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长汀震群以及闽赣地区其它小震群的殊征,认为长汀震群是一次无前兆性质的正常地震活动,而龙南震群是一次前兆性震群。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试验的另一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震预报试验要研究潜在大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特征,有证据表明,孤立震群中比较小的典型事件可能具有前兆意义,这种前兆性活动与更为复杂的地震活动区内大得多的地震之前的前兆特征相似。孤立震群中的这种典型事件有时候以短至几天的重复时间,在相似地点以相似的震级频繁地重复发生。作者认为,监测孤立震群中的这种典型事件可能是获得前兆活动的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对研究大地震前兆来说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震群信息熵分析山东及沿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震群信息熵概念,通过对山东及沿海地区16次震群的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震群信息熵在该区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及未来地震的危险性。同时,应用震群综合指标对1976年春在长岛发生的两次震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春在长岛附近发生的黑山、砣矶震群均为前兆震群。两个前兆震群所对应的大震是相隔4、5个月之后的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1.
加卸载响应比在震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涛  彭克银 《内陆地震》1999,13(2):112-119
在震群特性研究中引入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选以新疆82个震群为研究样本,以加卸载响应比≥2.0作为判定前兆震群的指标,对样本的震群特性进行了分析判定。结果表明,判定前兆震群的26个震群中有20个对应了其后一年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异常报率为76.9%。  相似文献   

12.
大同—阳高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9年10月18日开始,山西省大同—阳高—带发生了主震为 Ms 6.1的震群活动。这次震群活动使山西、河北和内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特点、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前兆异常变化、宏观烈度及震害、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模糊信息检索方法和新近提出的模糊分维方法应用到以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前兆为基础的首都圈地震监测预报当中,分析研究了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两次大地震,即1976年唐山7.8级和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用模糊数学方法识别出的地震学前兆和非地震学前兆,并对这一地区大地震的长期和中短期模糊预报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0月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震群现场监测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茂玮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0,4(2):165-170
一、前言 1989年10月16日02时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M_L=3.2级地震后,小震活动明显增强,10月24日21时该区又连续发生了M_l=4.5和4.4级地震,其后小震密集、频繁发生。由于该区处于库车—轮台地震危险区内,并且附近正在兴建克孜尔水库和有中外闻名的文化古迹——克孜尔千佛洞,因此,小震群一出现即引起高度重视。由地震局、阿克苏地区、克孜尔水库工程指挥部联合组成地震现场工作小组,开展震情监测预报和宏观调查工作。作出“本震群属非前兆震群,近期震区内不会再发生更大地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文福  王玉莹  李芳 《地震》2000,20(4):63-68
利用经验类比的方法, 对 1999年 11月岫岩偏岭震群序列及以往在辽宁地区发生一些典型的具有地震预报意义的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显示, 前兆震群与前震序列之间差别很大, 其性质和前兆特征迥然不同。 1999年 11月岫岩 5. 6级地震震前序列与 1975 年海城 7. 3级地震前震序列特征及性质相同, 属于前震序列。 同时, 研究结果中也包含了判别地震序列性质的方法和须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2017年3月3日长岛发生M3.9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后,震中出现密集小震活动,并持续至今,形成显著地震序列.该序列的发生使得长岛窗继2015年7月、2016年2月后再次出现开窗活动.此次地震序列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大竹岛—威海北断层,呈NWW—SEE方向分布,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9~13km.对长岛M3.9地震序列进行了地震活动性研究.通过对本次长岛窗频次、蠕变、地震参数特征及序列机理与发震构造的分析推测出长岛震群为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4地震成功预报的震前主要预测依据及基本思路。通过对震前辽宁地区地震中短期危险性的分析,确定辽南地区是未来主震的危险地区。根据地震活动的区域特性及岫岩偏岭震群活动的规律,判定岫岩震群的前震性质。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结果和震前在震中及邻近地区出现前兆短临异常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论述了震前预测地震三要素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肖丽珠  张小美  陈瑶  徐辉 《华南地震》2004,24(3):M011-M017
对1970年以来甘肃地区发生的13次小震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前兆性震群特征,其中10次震群之后在震中或其附近地区发生了中强以上地震。在深入研究这些震群的时、空、强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对甘肃礼县震群进行了重点研究,该震群的h、k、μ、ρ值均为异常,在震群结束2月后就发生了岷县-临潭-卓尼县5.2级地震。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19日至2月26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在福建德化县境内发生了170次小地震序列活动,其中,最大震级为ML2.7。从震区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2006年发生的最大震级ML2.0级德化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与北东向断裂带吻合,可能是该断层的应力调整,并且该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