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提炼了马克思一生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其中第一个就是:“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而人们要解决吃、喝、住、穿这些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哪一样又能离得开土地资源呢?因而,社会经济越是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就越是突现。世界是这样,作为超级人口大国的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简明扼要、高屋建瓴的阐述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对1999年最热门的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反映了1999年世界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地位,并就对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中所起的作用,向国家提出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其客观性、权威性、前瞻性、文献性作为基本要求,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基本目标,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的手柄为基本目的,是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进行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乔樵 《国土资源》2005,(12):54-55
一代伟人毛泽东到了晚年,他和其他对人类社会有深刻影响的思想者一样,有了梳理自己一生的冲动。作为思想家和革命的实践者与成功者,首先想到在他一生中,他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位东方人,生活在儒学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他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革命欲望和改变现状的勇气?他在许多场合毫不讳言,他的老师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有哪些人影响了他的世界观的形成,他说过:对黑格尔、海克尔感兴趣。马克思、恩格斯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者,毛泽东奉马克思为导师是情理中事;黑格尔的思想对马、恩有过深刻的影响,海克尔是何许人呢?在毛泽东时代,恩斯特·海克尔…  相似文献   

5.
科学     
科学一词(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知识、学问。科学概念的涵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一般认为,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不同领域事物现象的本质、关系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告诉我们,科学知识不是表面现象,不是孤立知识的汇集而是现象中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是以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反映世界的。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科学和哲  相似文献   

6.
<正>新形势下,地球科学将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即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尽快摆脱单兵种作战的发展模式,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考虑社会规律的因素,在地球科学中注入文化精神的元素,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地球科学新突破,实现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知识社会的城市生态系统复杂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诞生为标志的第三次城市革命的来临,正对城市发展和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用生态学、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思想、方法,围绕具有生命特征的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着重分析了知识社会的城市生态系统复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社会城市生态环境下的城市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将为有关地球问题的研究提供空间信息框架、数学基础和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区域发展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地球空间信息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需要各种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及其技术是能够给予区域发展规划最基础支持的重要技术 ,也是保证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个关键的技术支撑。因此 ,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区域发展规划理论的有机结合 ,并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区域发展规划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生产过程及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类生产资料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土地资本。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以体能的发挥为主。在工业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设备资本。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资本的积累。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以技能的发挥为主。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将以智能的发挥为主。届时人类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式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中国古代产业对科学发展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把社会学分析与认识论哲学分析结合起来,因此在各产业对科学的作用地位、机制方面,这些理论均存认识不全面、不准确、不彻底的缺陷。从科学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入手,以这种机制为导向考察科学与产业的关系,进而以这种关系为线索追溯影响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根本产业特征。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同中国古代工商业的性质是相关的:中国古代工商业总体上属于特殊的垄断类型,这种类型导致技术革新动力不足,从而缺乏对科学的兴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位置”。以上科学论述,为我们国土部门今后研究问题、制定政策、谋划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笔者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地领会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充分认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海盐实际就做好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在恶化,资源在消耗,人口在增长,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需要迅速发展高科技,研究新政策。 本文从人类需要及科学理论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地球科学各门类的大体系综合理论跃迁的观点,提出以地球深源岩浆热动力为主链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态环境圈的总体物质-热力运动的综合性理论建立新型高技术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地质工作的系统化和规模化与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产能力休戚相关。地质工作领域的拓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地质科学总是在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中得到完善。地质科学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的提高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的现代科学,是一项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且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的历史性的事业。中国的地球科学,已经并且正在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跨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周连义  曲玮  汤凯 《国土资源》2011,(11):50-53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追求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用最大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镇化进程要以土地资源作为依托,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改进,是我国建...  相似文献   

16.
钱三强在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重员会自 1987年起陆续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等自然科学名词出版发行所作的序中指出 :“科学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人类在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同时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科技名词术语 ,作为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 ,进而推动科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族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途径。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地质人,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科学谋划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做好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作为地球系统中最有生机活力的部分,对全球变化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均有着重大影响。海岸带已成为全球经济技术和商贸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为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有序地开发海洋资源,相应地建立起良好平衡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有必要从人文地理角度对社会经济海岸带的范围作出具体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阐明降低产品成本中物耗的意义 ,然后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理论 ,结合平果铝业公司主体分厂的实际 ,提出了在价值不变的条件下 ,按照物资消耗实际升降工资也随之升降的理论依据 ,并介绍了挂钩浮动的计算方法 ,最后叙述了其作用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