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完善征地补偿办法中,一些地方提出在适当提高补偿标准的同时,有必要调整集体和被征地农户在征地补偿分配中所占比重,把补偿的“大头”分配给被征地农户,以体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笔者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五大误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提出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方向,一是区分征用和征收,二是强调“给予补偿”。本文重点讨论征地补偿的问题。实际上,现行征地制度已明确规定了征地补偿的方式、标准等,为什么《宪法》修正案仍如此强调呢?这说明现行征地补偿问题很多,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现行补偿制度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现行征地补偿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多数建设项目需要通过政府征用土地的方式供应大量建设用地,由于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已很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征地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常常受到分割,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增强招商吸引力,往往用较低的征地补偿费用做为4  相似文献   

4.
据2004年4月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征地补偿费用首先用于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将土地管理纳入干部考核等新举措。 该《意见》提出,要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全市征地补偿最低标准。严格执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法,依法实行征地拆迁补偿。改革并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政策,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中规定,征地补偿费用应首先用于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当地政府应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就业渠道统一管理。征用集体土地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是实行土地资源配置的方式之一,是国家从公共利益出发,依照法定程序把农村集体拥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依法向被征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补偿的行政行为。征地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以推动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征地补偿的原则征地是国家利用公权变更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被征地农民的财产受到一定损失,依照公共负担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其损失应得到公平的补偿。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定,目前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相似文献   

6.
纵览九州     
正儋州:多举措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始终坚持征地促进发展、征地惠及民生的理念,积极推行"阳光征地工程",落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措施,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一是坚持征地公开透明,严格规范征地程序。该市全面实施"阳光征地工程",严格执行征地"两公告一登记",主动将批准征收土地涉及的土地用途、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征地人员数量及安置方式等进行公告,对被征地块每户村民地上附着物的数量、种类、执行补偿标准都进  相似文献   

7.
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铮 《国土资源》2002,(8):38-40
征地补偿费应以市场地价为墓数,参考附近地区土地交易价格确定。在现行补偿范围内,应增加例外补偿。补偿必须考虑被征地人的意志和权利,制定事前协商和事后异议程序。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拓宽补偿渠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征地涉及的群众上访事件较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征地补偿有关规定认识上的差异,也有征地补偿标准的问题,还有征地补偿制度本身的缺陷。就土地征用补偿的现状分析人手,剖析当前土地征用中的主要矛盾,对完善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一、失地农民的困境(一)法定征地补偿不足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可以得到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一次性补偿只能暂时缓解农民的生活之忧,难以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而且有的地方政府执行的补偿标准低,甚至拖欠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就更令他们无所适从了。  相似文献   

10.
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际征地工作中,在适用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时,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县政府是实施征地的责任主体,对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组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等方面负总责每年,市、县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本着统筹协调、区分缓急的原则,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能力、支付取得土地成本的实际财力,  相似文献   

11.
一、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并给予补偿安置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征地中的补偿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同时也引发被征地农民上访、信访案居高不下,影响了社会长治久安,也暴露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其中包括:征地范围过宽,为公共利益需要征地的目的性界定不清;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测算方式有失公平;安置方式单一,难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政府征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一部完整的“土地征收法”。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征地补偿标准仍以耕地常年产值为依据,以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章在分析遵循公平市场价格原则进行征地补偿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当前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安置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影响征地补偿的安置问题以宁波市鄞州区目前的征地补偿标准来看,按区片综合价,最高只有每亩4.6万元,最低每亩3.1万元;按国有土地管理法及有关规定采用年产值倍数法来计算,一般最高每亩8万多元,最低每亩2万多。该价格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二项内容,其中安置补助费按安置人口计算,而一般情况下,每个安置人口,最多不会超过3万,最少只有1万左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带来了补偿安置困难。  相似文献   

14.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让群众安心的"定心丸"。前不久,云南普宁发生的征地冲突事件,再度说明征地矛盾无不与补偿标准低、程序不规范有很大关系。"遮蔽阳光"的征地,难免引发人们的猜忌和忧虑。因此,要减少因征地引发的矛盾,必须以全面及时公开征地信息为前提,让征地工作最大程度地运行在阳光之下。近年来,中央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征地信息公开政策,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制度。然而这些政策措施还亟待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真正树立主体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富裕了起来,这是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将过去的集体合作经济化分成个体私有经济。土地由过去集体集中统一管理,变为个体承包管理,以往老一套征地补偿标准及安置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这次宪法对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正,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因此,探索一套切实可行、完整有效、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征地补偿标准及安置方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问题是当前复杂的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其焦点是征地的补偿和安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由于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力保护,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种情况,2002年7月12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指出:“当前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征地补偿是征地制度的核心;征地补偿标准适当与否,关系到征地制度的实施与成败。近年来,因征地补偿过低,政府征地工作难度大大增加;被征地农民阻工、闹事的现象频繁发生;群体性上访、请愿事件呈高发态势;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关  相似文献   

18.
近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在全省实行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是指征收(用)地申请单位,在将征地报批材料报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之前,将依法记列的征地补偿费用足额预先存入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设的征地补偿费用预存专户,确保征地补偿费用能够及时足额兑付的管理制度。预存的补偿费用不仅包括按相关标准补偿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相似文献   

19.
现行征地制度存在"三大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土地征用前后用途不同价格悬殊,不利于签订征地协议.为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拟征地的用途、补偿标准等应在依法报批前告知.但当前土地用途不同,征用后出让地价差距很大.对于商业用地,被征地农民必然提出较高的补偿要求;对于公益事业用地,被征地农民则又难以接受政府提出的征地价格.  相似文献   

20.
征地补偿安置因涉及国家、社会、征地与被征地及相关各方的关系和利益,而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对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不同时期征地补偿制度的内容整合,历史视角下河南省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