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着重研究了昆仑山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未来三年Ms≥7.0、华北地区Ms≥5.0地震的影响及其地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弹性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7年以来沿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发生了5个Ms≥7的地震:1937年Ms7.5花石峡地震,1963年Ms7.1都兰地震,1973年Ms7.3玛尼地震,1997年Mw7.5玛尼地震和2001年Mw7.8昆仑山口西地震。研究了大地震之间的应力转移和断层相互作用,计算了弹性半空间介质中地震断层措动在后续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前面4个地震均造成后续地震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有利于后续地震的发生。昆仑山口西地震之后应力变化场的计算表明东昆仑断裂中段的东大滩一西大难段的库仑破裂应力显增加,变化值达0.006~0.02MPa,预示看这一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相似文献   

4.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发生5.0≤Ms〈6.0和6.0≤Ms〈7.0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9907和0.6916,发生7.0≤Ms〈8.0地震的概率较低,只有0.2564发生Ms≥8.0地震的概率最低。仅为0.0718。  相似文献   

5.
汪成国 《内陆地震》2005,19(2):191-192
2003年2—4月,在距温泉新30号井100km范围内,依次发生了Ms4.6,Ms4.4地震。在Ms4.4地震发生前,温泉地震台依据新30号井水温在Ms4.6地震前的变化特征,较好地预测了4月1日的胍4.4地震。  相似文献   

6.
张辉  刘小凤  赵凌云 《高原地震》2007,19(3):《高原地震》-6-9,20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县和山丹县境内发生了Ms6.1与Ms5.8级地震,对震区200km范围、震前2年内发生的地震,及对震后部分余震矩张量反演得到它们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区的背景应力场及应力轴的整体特征,根据发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对平均应力场变化分析,寻求民乐地震的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7.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2001~200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1988—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一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在昆仑山Ms8.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短期松弛-开始恢复的背景下,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而震前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3个月相对近源区异常集中与局部增强均是对这两次地震的某种预示。  相似文献   

8.
苏门答腊--蒙古(1935~1957)地震大迁移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s8.9大地震对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本文介绍了1935~1957年苏门答腊-蒙古地震大迁移事件,时间持续22年,长度4600km,迁移速度205km/a。迁移以1935年12月28日苏门答腊Ms7.7地震为起点,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南部边界俯冲事件开始,向北经安达曼海沟到达缅甸弧和喜马拉雅弧东端后,进入中国大陆,沿着中蒙大陆中轴地震带直抵蒙古。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s8.9级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介绍了1935~1957年的苏门答腊—蒙古地震大迁移事件,此迁移事件持续22a,长度4600km,迁移速度205km/a。迁移由1935年12月28日苏门答腊Ms7.7地震为起点,由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南部边界俯冲事件开始,向北经安达曼海沟到达缅甸弧和喜马拉雅弧东端后,进入中国大陆,沿着中蒙大陆中轴地震带直抵蒙古。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大姚Ms 6.2、Ms 6.1地震序列环境剪应力τ0值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rune中小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基础,用地面运动峰值参数(r.u)直接求出震源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大姚地震序列是一次中等强度应力序列;Ms6.2序列平均τ0值为3.3MPa,存在大于15MPa的高应力地震,而Ms6.1序列平均τ0值为2.8MPa,无大于15MPa的高应力地震,Ms6.2地震序列整体应力水平要高于Ms6.1序列;在Ms6.2序列中,τ0值随时间不衰减,而Ms6.1地震序列τ0值衰减较快;τ0值存在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玉树地区两次强震序列应力降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玉树地区2006年5级强震群地震和2010年7.1级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了这2次地震序列应力降值,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应力降值在中强余震前都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同时随着地震的衰减,应力降值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2日、2012年1月8日先后在新疆和硕县境内发生MS4.7和MS5.0两次地震,新43泉距两次地震震中均小于200 km,利用小波变换对气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两次地震前3~6个月气氡资料出现异常.又对2012年轮台、和静两次5级以上震例进行验证,结果令人满意,认为小波分析方法是地震前兆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云南丽江井在印尼8.5级、汶川8.0级地震时观测到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丽江井水位在2次地震中水震波都表现为振荡型。而温度则是印尼地震时上升,汶JIf地震时下降。研究表明:丽江井水温的不同表现形式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及地震发生的季节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3年3月11日新疆阿图什发生慨5.2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个别民宅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97万元。结合此次地震考察评估工作,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震害原因。从房屋破坏、房屋建筑场地条件和抗震安居工程三点,描述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与新疆伽师、莎车等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震后对比,并结合2009年4月22日发生的新疆阿图什Ms5.0地震,提出了对此次地震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攀枝花和西昌地区2002—2012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动态图像和部分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图像。通过分析重力场变化,研究2008年攀枝花6.1级地震与2012年宁蒗、盐源交界5.7级地震之间的关系,得出攀枝花6.1级地震使攀西地区构造活动加强,较强的构造活动使2012年宁蒗、盐源交界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以及地震孕震过程和临震前重力场变化与攀枝花6.1级地震前的变化具有相似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阳江5.2级地震前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3):104-110
利用阳江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99年至2004年该区地震视应变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变的时空变化与阳江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1年在阳江5.2级地震前出现视应变异常区,并且地震视应变总体上逐年增加,逐渐靠近震中,地震就发生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附近。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3日新疆精河Ms5.1级地震前,精河台的伸缩、倾斜和长水管资料均出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新疆乌苏、精河间Ms5.1级地震前的短临异常较为明显,年变幅观测曲线畸变、日均值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转向、速率变化超两倍均方差等,显示出这次地震之前地形变异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天文因素与地震灾害关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震活动与众多天文因素的变化有程度不等的联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因素与地震灾害关系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描述了引起地震活动性变化的主要天文因素,文中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太阳活动、日月引潮力变化对地震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可能影响地震灾害的其他一些天文因子,如地磁变化、极移等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主成分分析法在林甸Ms5.1地震回顾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2005年林甸Ms5.1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地震资料,选择与地震强度有关的3级以上地震频次N、b值、Mf值、C值、和Ac值等6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简。这6个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根据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反映地震强度的综合指标W,发现该指标在震源区附近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异常恢复。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的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in July of 1590 A.D.,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Lintao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in which "… city walls and houses collapsed,and countless people and domestic animals were killed".In the same month,Binggou town in eastern Qinghai Province(now northeastern Ledu county),was also damaged by an earthquake.These two earthquakes were listed as two different cases in the published earthquake catalogues,recorded separately as the Lintao M_S5.5 earthquake with epicentral intensity Ⅶ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Ledu M_S5.0 earthquake with epicentral intensity Ⅵ in Qinghai Province.However,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it is conclud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se two earthquakes could be the same one with magnitude 6.5 and epicentral intensity Ⅷ~Ⅸ.Its epicenter was in the Maxian Mt.,which is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Yongjing and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 might be the mid-western segments of the north fringe fault zone of Maxian Mt.of Lanzh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