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韧性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等级评价中,需要对场地的韧性给出评价。场地韧性是一个新概念,场地韧性的概念和场地韧性等级评价在学术界还是空白。因此,对场地韧性的概念及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对韧性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韧性和场地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场地的稳定性和抗干扰问题;基于HOLLING建立的适应性循环理论,论述了建立场地韧性概念的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场地韧性概念并解释了其内涵;考虑韧性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评价的需求,初步讨论了与场地韧性等级评价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场地韧性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建议了场地韧性等级评价的数学方法,为实现场地韧性等级评价提供了途径和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对从事韧性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敏政 《地震学报》1993,15(3):375-380
本文叙述了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起源和设想,介绍了控制理论在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应用和当前振动控制应用开发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展望和有待解决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序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部分彼此关联。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中的新三论,即突变理论、耗散理论和协同论(包括混沌动力学和分数维理论),正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整体性认识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分数维理论作为一支独秀在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的概述和  相似文献   

4.
阻尼是结构的重要动力特性之一,是结构抗震分析中的重要因素,但出于简单易行的考虑,现行阻尼理论多采用或简化为黏滞阻尼理论。本文对结构振动中的阻尼理论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加速度阻尼模型,经过理论推导、模型振动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了这种阻尼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弥补了黏滞阻尼理论在物理学解释与实际应用时的不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程应用中的振型分解法。  相似文献   

5.
王六桥 《地震研究》1989,12(2):169-181
在“DSF”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压缩观测水层的构造应力增量扩展成是时间任意函数的持续力情况,用这种持续力压缩水层产生喷涌的机理更具有普遍意义,而以单一矩形力为基础的成因理论,仅仅是持续力情况下的一个特例。本文介绍的就是这种扩展的“DSF”理论(The Extend Deformation Seepage Flow Theory)。本文还就扩展的“DSF”理论的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科研队伍群体结构及组成群体结构主要因素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合理组织科研队伍群体结构的设想和建议,并就科研队伍群体结构优化标准,实行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分形与混沌理论在地震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形与混沌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揭示了自然界中一大类无规几何形体物理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及其动力演化过程的内在随机性。这给我们探索自然界中分形客体的几何形态及其与内部物理本质的关系提供了一条暂新的途径。特别是这一理论给我们探讨地震问题,例如:探讨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确定性图像、地震演化过程的动力学行为、临界特征以及未来大地震的发生等问题,带来了某些希望。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分形与混沌理论在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全文共分5部分。第1部分是孕震过程的一般概述。第2部分描述单分形与多分形在地震学中的某些应用.文中第3部分介绍了混沌动力学中的某些研究在测震学与模型中的应用。第4部分综述了自组织临界现象和闪变噪声的研究.最后,第5部分是分形理论与混沌动力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命线工程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及软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应用软件发展现状和当前应努力的方向,并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线工程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的分析,确定了开发快速评估软件的首批评估对象体系,同时,对软件开发也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定律基础上建立预报理论的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物理定律基础上建立预报理论的方案大中康誉为了实现地震预报,观测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另一个支柱就是地震预报理论的建立和系统化问题。如果确立了预报理论,就能够对预报观测、前兆的判定、地震发生的预测等提出科学根据和合理的指导方针。因此,要确立有科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火山地震的波形,提出了相应的震源模型.然后发展了计算层状介质理论地震图的部分分离变量—有限差分方法,其最重要的环节是引用了吸收边界条件,使计算工作得以简化.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火山地震的理论地震图计算.最后,本文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1.
江苏及邻区地震趋势的极值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谢华章 《地震学刊》1998,(1):25-29,36
极值理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分支,在许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江苏及邻区作大震级范围的极值理论分析,用近几十年来的小震资料分别对苏北地区和苏南地区进行了较小震级范围的极值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边界层相似理论与对流理论应用到具有海洋大气边界层(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ABL)对流特征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遥感图像,探讨了星载SAR遥感图像描述海气应力作用下水平扰动尺度变化的潜在可能性.针对具有三维对流涡旋Cell和二维水平滚轴涡旋Roll特征的星载SAR遥感图像,反演了中国海海域MABL高度,并与同步实验获取的MABL高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具有对流特征的星载SAR遥感图像反演MABL高度是可行的,展示了以高分辨率、大面积观测为特点的星载SAR遥感图像探测MABL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一直是地震预报中处理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特别有效。本引进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一证据理论方法,介绍了如何用该理论表达地震预报问题。讨论了应用其D-S合成规则进行预报的一般过程,并根据地震综合预报的特点,提出了加权的D-S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证据理论应用于地震预报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0,4(3):281-286
一、引言 现有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都是数理统计中所用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应用最广。然而,回归分析方法要求大样本量;样本要有较好的分布规律以及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等。 为克服以上诸多困难,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灰色系统理论。它认为,任何随机过程都是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即灰色过程。它将无规律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加强规律性,削弱随机性。利用较有规律的生成序列进行建模即GM(1,1)模型。该模型是以灰色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动态模型,追踪目标是过程的动态行为,并非是过程本身。本文是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赵明  臧绍先 《中国地震》1994,10(4):388-396
对利用全波理论地震图确定震源参数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原有的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有限移动源效应,以确定破裂面;研究了理论合成地震图“时间窗”的选取及理论合成地震图起始的选了,使其更适用于震源研究。利用世界台网数字化记录,采用PREM地球模型,确定小笠原1982年7月4日深震震源数。结果表明,震源破裂面的倾向为N75°E,倾角17°,走向为345°,接近Waditi-Benioff带的走向,形成小倾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要,对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针对高土石坝震害资料获取与整理、坝料动力特性研究、多耦合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和方法、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地震安全评价与震害预测的基本理论、抗震设计及抗震措施、震灾机理和抗震理论的动力模型试验等研究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并提出了建立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防灾对策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库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野外采集数据的方法以及资料解释等基本理论。通过对某水库大坝探测成果的分析,说明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构造地裂缝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提出 ,为地震预测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它在地震预测中的初步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对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尹祥础研究员近年来通过对震源力学系统趋于失稳的过程及其失稳前兆进行分析后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震源力学系统在因外力作用而趋于失稳的过程中 ,加卸载响应比将自 1逐渐增大 ,直到无穷。具体说 ,当震源力学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 ,加卸载响应比近似等于 1并越来越大 ;当系统逐渐趋于失稳点时 ,加卸载响应比大于 1;当系统失稳时 ,加卸载响应比趋于无穷。我…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害符号是把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一般理论应用到地震及地震工作中产生的部门符号,是符号学与地震学交叉后的结果.目前各国对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地震灾害符号的整体把握不够,尚未成为一个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作为指导.本文借助于符号学及传播学的方法论,在分析地震灾害符号的符号学三元关系理论、研究内容、使用人群和传播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特点、构建原则,并最终提出一套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压缩感知在医学图像重建中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S理论是一种新兴的信号获取与处理理论,通过减少信号重建所需的数据(少于奈奎斯特定理所要求的最小数目),来缩短信号采样时间,减少计算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图像的重建质量。由于该理论的这些显著优点,使得其在医学成像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压缩感知理论在医学成像中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新型压缩感知自适应重建算法,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