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玲君  姚鹏飞 《地球》2011,(1):100-103
浙江省天台县地处浙东丘陵南部.是立县近1800年的浙东名邑。名列中国十大名山的天台山,绵亘于东海之滨,主峰便在天台县境内。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南北朝陶弘景《真诰》)。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著称,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活佛”济公故乡和诗僧寒山子70多年的隐居地都在此。经典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人文胜迹相得益彰.成就了天台独特的景观价值.神秀天台成为人们渴望与山川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寄托之所。  相似文献   

2.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与慈利县、桑植县交界处,方圆369km^2,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茅岩河、九天洞、天门山等景区组成。1982年,张家界被命名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武陵源(主要包括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6)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以景观区位分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相似文献   

4.
位于山东文登市境内的昆嵛山.又名姑余山.俗有“仙山之祖”的美称《仙经》云: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升天,有余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说昆嵛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丽?仙气如何盛旺?19岁的丘处机暗暗下了决心.非去不可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别故多,奔宁海而来了。  相似文献   

5.
陈烈 《地球》2010,(4):44-47
那些红色的山、红色的石头,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中国地质学家发现并命名“丹簌“这种特殊的地貌。“丹霞“天生就很跳,在很多地方,丹霞都能跳出其他的地形地貌,让人为之瞩目,像道教名山四川的青城山、敦煌的麦积山千佛洞,世遗地乐山大佛、武夷山。  相似文献   

6.
“烨烨(yè音叶)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zhǒng音肿)崒(cuì音翠)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这是我国古代对于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七百八十年陕西西周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王奇奇 《地球》2023,(1):49-52
<正>灵璧石与太湖石、昆石、英石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词源》记载:“磬石,山名,在灵璧县北,泗水之南”。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年,零璧县改称灵璧县,取“山川灵秀,石皆如璧之意”。灵璧县因石得名,也因石闻名。灵璧石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主要成分Ca CO3)组成,因其击之能发出类似磬产生的声音,故又称磬石、八音石。作为曾被乾隆皇帝御封的“天下第一石”,灵璧石不仅以其婀娜的造型和清脆的声响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更是一部记录亿万年地质过程的不朽史书,蕴藏着很多关于自然科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科学与历史问题。否定其最大的理由在于因历史记载产生的矛盾。依《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建造候风地动仪,而其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后汉书》只记载过一次地震,即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的甘肃陇西地震。一般认为候风地动仪记到的是此次地震。矛盾之处在于对公元138年甘肃陇西地震的历史记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后汉书·五行志》 记载当时京师“裂城廓,室屋坏,压杀人”,即在陇西地震的同时,京师也发生了破坏性的地震;而《后汉书·张衡传》却说“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记载的是在陇西地震发生时京师并无任何有感地震发生。由此,有人认为,在公元138年候风地动仪记录地震的同时京师就已经发生强烈有感地震了。人都有感,地震动仪记到也就不足为奇了。更进一步,由于历史记载出现矛盾,地动仪无出土实物,发明后很快遗失,因而就认为候风地动仪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其存在性值得怀疑。本文针对这个记载矛盾做出另外一个解释,论证在东汉时有两个京师,一是长安,一是洛阳,京师震指的是长安,而候风地动仪放在河南洛阳。从而对历史记载中的矛盾有所解释,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候风地动仪存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10年前,位于仙台市的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地质学家Koji Minoura及其同事对一次传说中的灾难给出了一些科学的解释。一篇公元901年编写的历史文献对公元869年的一次地震(Jogan earthquake)进行了描述,那次地震使日本东北部的一座城堡城遭到毁坏,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8)
<正>中国是个山地大国,包括高原和丘陵地区在内,约有山地面积6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9.4%.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名山大川不计其数,若选登山好去处,且看中国十大名山。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被尊为我国五岳之首,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又称东岳。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史料、碑文考证、现场访问和地质、地貌、水文调查资料,论证了湖南“大庸1786年茅岩地震山崩,河道雍塞,逆流数十里”并非地震造成,而是外动力触发的地质现象。作者据此认为不存在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5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元649年临汾地震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丁国瑜 《中国地震》1998,14(3):38-42
唐贞观23年8月癸酉(公元649年9月12日)河东(黄河以东,今山西省境)地震,晋州(治临汾,今临汾市)尤甚。对此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卢如平  徐三见 《地球》2011,(12):106-107
台州府城墙始筑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扩建干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古城墙虽然规模不大,但西南两面沿江而筑,北面侬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是中国现代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相似文献   

14.
1318年懿州5级地震质疑谷炳麟(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元代(公元1318年)懿州地震,由于地方志《奉天通志》的辑录错误,以致误定为5级地震。本文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进行鉴别分析,提出商榷。1懿州地震的资料记载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正月...  相似文献   

15.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属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银-锑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上段下部(Jc-1)以炭质页岩为主的碎屑岩建造中,空间中上锑下银;燕山晚期火山沉积为银,锑矿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后期热液使银,锑活化,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16.
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山西省中南部发生了一次八级强烈地震.有关这次地震的碑刻题记等历史资料,多有发现.《重建灵贶殿记》,现存洪洞县上张村.灵贶段,是火神庙的建筑物,此殿已不存.碑记为元至元四年四月,即公元1338年5月所刻.《长春观田土记》,为该碑的篆书碑额,碑文名谓《长春观常住田土记》,其中长春观三字已湮缺.系元朝元统三年三月亦即公元1335年4月刻立.现存洪洞县上纪落村,原属赵城县.碑文中有“迨于大德七年地震,观洞屋庐摧圮为之一空”之记,可见这次大震破坏之重.这两通地震碑刻的拓片见封三.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12)
<正>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是中国三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被很多媒体评选为"世界最美的山"。  相似文献   

18.
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在中国西北的汉藏交界地区(现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的严重震害。经过对这次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卓尼和迭部三县交界的光盖山—迭山山区,发震时间很可能为唐会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843年1月31日或27日),震级可达7~71/2级,震中烈度达Ⅸ~Ⅹ度。在这次地震破坏区附近发育了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和迭部-白龙江断裂等3条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左旋走滑特征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根据近年来对上述断裂的最新考察结果和对该区现今小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应与其中的光盖山-迭山断裂西段的最新构造活动有关,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为中国大陆近10多年来7级以上大震主体活动区——巴颜喀拉块体北部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东段的重要分支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毛振培 《湖泊科学》1990,2(2):66-70
太湖地区水患多于早,史称“水患为东南之大害”,故历代均以解决洪涝出路为治理太湖之重点。自北宋以来,环绕太湖的泄洪排涝,出现了种种治理主张,涌现出不少治水人物,初期有影响者就有北宋名臣范仲淹。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官任至参知政事,武官任至枢密副使,邦“忠义满朝廷,事业潇边隅,功名满天下”。他的文治武功固然主要体现在变革朝政,捍御边隅方面,而对家乡为害于民的土袒灾贪之关注和治理,同样反映出不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者,也是力行者。其治理太湖的主张与治迹可见于景祜元年之治水和庆历年间的“条陈”。  相似文献   

20.
阮成雯  高峰林 《内陆地震》1999,13(3):279-288
每一个14C测定年代数据包括下列内容并按下列位置安排:序号实验室编号样品提供单位及姓名样品名称14C年代14C年代原编号采样日期(距今,5568)(距今,5730)(公元/公元前)(公元/公元前)东经北纬树轮校正年代(公元/公元前)采样地点及物性描述41XZ-110新疆地震局李 军 张 勇亚砂土 3980±654095±7588-BXK-11988-07-14BC2030BC214592°15′43°29′巴里坤沙尔乔克乡库尔探槽含腐殖质亚砂土,较均匀,样品采自地表下0.7m处(与XZ-111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