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北部地区位于劳伦克拉通东北部 ,其基底构造由 3个太古宙地块和缝合它们的 5个古元古代造山带组成。苏必利尔和奈恩两个较大地块汇聚时 ,把一些太古宙的麻粒岩和初始地壳夹在中间 ,称中心带。中心带和其西边苏必利尔的缝合线称为新魁北克造山带 ,与之对应的中心带东边和奈恩的缝合线称为汤加特造山带。和世界上许多克拉通相似 ,拉布拉多北部也是在古元古代末克拉通化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前寒武纪的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瑾  戴凤岩 《地球学报》1994,15(Z1):73-84
以华北原地台为例,太古宙陆壳可能是由分散的陆核在涡旋构造机制的驱动下聚集而成的。早元古代伊始,板块构造机制控制了地壳演化的进程,出现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局。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以其成岩环境和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宣告了一个新的地壳演化阶段的开始,明显具有太古宙克拉通基底的华北原地台、塔里木原地台和扬子原地台在它们的接触部位发育有早元在于代增生带,说明至少在太古宙末它们是互相分离的。而华夏古陆则是从早元古代以来逐渐向扬子原地台靠扰的。现代华北地台缘,早元古代建造近南北向的早期构造方位表明,它在  相似文献   

3.
北极地区地质构造及主要构造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地区范围很广,北极圈面积达2 100×104 km2,区域地质复杂。通过对北极地区区域地质编图,笔者认为前寒武纪主要由波罗的、劳伦和西伯利亚三大克拉通,以及其间的微板块或地块组成。主要造山带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造山带、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海西造山带、晚中生代的上扬斯克造山带、新西伯利亚造山带与楚科奇-布鲁克斯造山带。根据北极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显生宙以来经历的构造事件大致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运动,致使波罗的古陆与斯瓦尔巴-喀拉地块碰撞造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运动,在劳伦古陆周边形成规模巨大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波罗的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的碰撞造山形成海西造山带;北极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裂离加拿大边缘,侏罗纪加拿大海盆开始张开;早白垩世,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继续与西伯利亚碰撞,阿纽伊洋(Anyui Ocean)消亡,形成上扬斯克-布鲁克斯造山带。受北极调查程度影响,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北部地区位于劳耸克拉通东北部,其基底构造由3个太古宙地块和缝合它们的5个古代造山带组成。苏必利尔和奈恩两个较大地块汇聚时,把一些太古宙的麻粒岩和初始地壳夹在中间,称中心带。中心带和其西边苏必利尔的缝合线称为新魁北克造山带,与之对应的中心带东边和奈恩和缝合线称为汤加特造山带。和世界上许多克拉通相似,拉布拉多北部也是在古元古代末克拉通化的。  相似文献   

5.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刘喜山 《岩石学报》1994,10(4):413-426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6.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弧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8.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孤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源区物质组成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陆块东段包括两个重要的地质块体,分别是大别造山带和下扬子地区。本研究选择下扬子地区中沿江带内出露 的洪镇、月山岩体和皖南地区的太平-黄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岩浆岩的性质,反演下扬子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和 结构,并与大别造山带进行对比。Nd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地壳组成和结构的重要手段。这些岩体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异,洪 镇岩体中除二长岩外,花岗岩的εNd(t )范围是-11.6~-23.6,Pb同位素组成与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岩浆岩的范围一致 ;月山、 太平岩体的εNd(t )范围分别是-6.5~-8.2和-6.1~-8.3,黄山岩体的εNd(t )值较高,为-2.6~-3.3,它们均有较高的放射成因 Pb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性质表明,这些岩浆岩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可以用来反演所研究地区的地壳结构。 Nd同位素组成表明,下扬子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可能包括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古老地壳、中元古代早期增生陆壳和中元古代 晚期-新元古代新生地壳,与大别造山带地壳增生时代有很好的相似性。但两者间地壳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最重要 的差异是下扬子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生地壳物质可能底垫于古老地壳物质之下,不同于大别造山带从下到上由老到新的结 构特征。此外,中元古代早期增生地壳物质在沿江地区可能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前震旦纪基底陆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塔里木—天山地区基底陆壳由太古宙灰色片麻岩、绿岩和可能是紫苏花岗岩的含钾花岗岩类组成的陆核及其古元古代和少量中元古代增生带组成。基底陆壳的基本轮廓于早元古代末已奠定。它们在元古宙中、晚期拼合成哈萨克斯坦—塔里木联合古陆 ,并成为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一部分 ,中元代末固结。新元古代为板内阶段 ,760 Ma的塔里木运动使基底陆壳全面隆起  相似文献   

11.
华北陆台北部近千公里的麻粒岩带并非同为太古宙的同一地体,其东不含孔兹岩系的冀东地体是太古宙古陆,其西含古元古代孔兹岩的晋蒙高级区是吕梁期的碰撞带。孔兹岩系在鄂尔多斯古陆北缘和东缘周边分布,也在冀东古陆西缘分布,分别是两陆缘的古元古代沉积岩系,其间从晋蒙到五台则是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洋弧沟盆系。华北陆台中段在太古宙时期并非为统一大陆,而是由西向东的陆-洋-陆的板块构造格局。晋蒙、吕梁、太行孔兹岩系的构造走向和夕线石线理一致为SW-NE向,不代表原始沉积方位,而是碰撞运动方向。两陆的碰撞可能从太古宙末期就已启动,于吕梁期渐进增强直至陆-陆合拢。碰撞缝合带上部形成的NW向褶皱山带已被剥蚀殆尽,现在出露的碰撞根部带则表现为孔兹岩系、洋壳物质、基底片麻岩三者相互近水平的剪切叠置和构造增厚,因此下地壳缝合带宽而不规则难以识别。据缝合线垂直于碰撞方向推断,原缝合线洋带应为NW向,但因造山带根部剪切不均匀而变位成“之”字形的南北向。以怀安-五台一线为界古元古代孔兹岩系于东西两侧对称分布,从北往南一致发育NW向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东西两侧不变质盖层分别为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表明从晋蒙到吕梁、五台、太行不但存在过NW向或近南北向的古山链,而且华北陆台中段是由吕梁运动才成为统一的克拉通。  相似文献   

12.
再论冀北古缝合带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南北走向的冀北太古宙麻粒岩相古陆核北侧受到近东西走向的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交切。在陆缘沉积增生带内发现大量残存的古洋壳残片,包括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且鬣刺结构的苦橄岩、透闪石岩、橄长岩、异剥钙榴岩、细碧岩、退变榴辉岩、基性枕状熔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与陆缘沉积岩一起构成古蛇绿岩混杂带。推断该蛇绿岩混杂带从古元古代开始直到新元古代末有逐步向北后退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秦岭造山带结构与演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详细论述了北秦岭与商丹带、南秦岭、勉略带和太白-佛坪-汉南带的组成、结构特征;重新划分和阐述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单位及其发展演化。提出秦岭是由五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并拼贴、镶嵌、叠置、堆垛而成的综合构造体,是南北与东西共存的构造格局。其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陆核或古陆块增生或拼贴的发展阶段,中-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震旦纪-三叠纪板内海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转换的发展阶段.印支期以来陆相沉积盆地和造山带转换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体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出露于内蒙古地区的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及兴蒙造山带内共21件不同岩性的样品进行Nd同位素研究。这些样品的Nd模式年龄值表明: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地台具完全不同的特征,兴蒙造山带以年轻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特征(tDM=0.4~1.1 Ga),普遍低于华北地台西段的tDM值(1.8~3.4 Ga)。锡林浩特地块作为独立块体具与兴蒙造山带不同的特征,锡林浩特地块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介于兴蒙造山带年龄与华北地台年龄之间。Nd模式年龄计算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华北地台北缘的地壳增生事件主要集中于中元古代之前,而兴蒙造山带地壳增生事件自新元古代开始。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华北地台北缘εNd(t)值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在中元古代及海西期均存在古老地壳的再循环及新地壳的增生事件。内蒙古兴蒙造山带地壳增生速率表明该区地壳主要增生事件发生于1 000~700 M a,其后形成的岩浆岩所反映的增生过程表明有古老地壳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太古宙有无类现代的板块构造这一问题,首先探讨了太古宙的陆核以及绿岩带的形成,认为,在弧后盆地出现之前,太古宙地壳增生与演化的主要样式更可能是非板块的。依据华北五台绿岩带和遵化绿岩带的共同特点:(1)绿岩带都位于不同年龄的两个古陆核的结合部位;(2)绿岩带底部通常都有相当厚的陆源碎屑岩,在不整合面之下可见更老基底,向上可以与火山岩连续沉积;(3)绿岩带通常形成独立完整的复向斜盆地,提出了在古陆核结合部位由断陷盆地进一步发展为太古宙绿岩带的构造模式。认为该模式存在3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太古宙早期古陆核形成和对接、在古陆核对接处形成断陷盆地以及在地幔柱活动影响下断陷盆地发展成为绿岩带。而这一模式作为太古宙弧后盆地开始发育之前的前板块时期大陆壳增生的主要样式仍有待更多实例的确证。  相似文献   

16.
华夏古陆及相关问题——中国南部前泥盆纪大地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纪舜  李崇 《地质学报》2016,90(4):607-614
数十年的地质填图和反复的专题研究已经充分证明:1中国东南部角度不整合于泥盆纪沉积之下的变质岩系含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时代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武夷-云开带的高级变质岩系,陈蔡、迪口等杂岩原岩主要为新元古界,变质年龄为460~440Ma,它们并不是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的产物,所以华南不是前震旦纪的华夏古陆或华夏地块,而是一加里东造山带;武夷-云开带是华南造山带构造-岩浆作用最强烈的地带,那里的高级变质岩系曾深埋地壳深部,是造山带根部的岩石。2中国南部,泥盆纪前可分为南海地台(或印支-南海地台)、华南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三个构造单元。华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发育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早古生代主要为陆源碎屑沉积,至今尚未发现可靠的代表洋壳残片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套;广泛分布的花岗岩Nd模式年龄和继承锆石年龄为太古代-元古代,说明华南造山带是奠基于古老大陆地壳之上的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华南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物质来自于南海地台,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扬子与华南之间呈构造过渡关系,扬子、华南、南海三个构造单元应属于一个大陆板块,即南中国板块。3最新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双桥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等不是中元古代,而是新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不是1300~1000Ma格林威尔造山作用,而是820Ma完成的武陵或四堡造山的产物。因此,中国南部不是Rodinia的一部分,而极可能是新元古代形成的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Piper(1976)的劳伦和波罗的地体在格林威尔造山前拟合的修订方案,回顾了英国刘易斯期杂岩及邻区劳伦和波罗的早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整个区内于1.9 ̄1.8Ga期间在会聚方向上的明显一致性说明重建是正确的,并且表明北大西洋地区在早元古代期间经历了相同的运动型式。推测的该区2.6 ̄1.6Ga期间的板块构造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2.6 ̄2.4Ga;北大西洋克拉通内共轭剪切带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造山带花岗岩可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的中亚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和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为与大洋发育有关的造山带花岗岩,东区主体的东北、华北和华南是形成于中国大陆拼合之后的燕山期造山带花岗岩。根据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以阿尔泰、东昆仑、华北燕山、东北和南岭造山带花岗岩为例讨论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的关系,区分出中国大陆的5种大陆地壳生长方式:阿尔泰式是古亚洲洋背景上形成的古生代对流地幔物质、热输入和上地壳混合为主的方式;东昆仑式是元古代造山带TTG陆壳背景基础上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元古宙造山带基底的方式;东北式是燕山期中亚造山带背景上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显生宙陆壳的生长方式;燕山式是燕山期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太古宙基底的方式;南岭式燕山期对流地幔输入大陆的是以热为主、物质为辅,大陆地壳生长是以陆壳物质再循环为主(零增长)的生长方式。它们构成中国大陆显生宙地壳生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甘、青、蒙祁连山、北山造山带构造地层演化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张新虎 《甘肃地质》1993,2(1):80-86
祁连山、北山地区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拼合体。早古生代,围绕柴北缘古陆、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为陆核增生形成祁连造山带;以马鬃山中间地块及南蒙早古生代增生陆块为陆核,在晚古生代末形成北山造山带。  相似文献   

20.
古元古代托加特造山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东北部和拉布拉多的北部,它记录了太古富荣惠省西边缘与雷伊省东边缘的左旋转换挤压碰撞作用。在托加造山带北部(从东到西)保存有原始和已经过改造的太古宙英云闪任片麻岩、斜长岩岩体和外长片麻岩、以及以验来认识的古元古代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侵入体等。科马克托维克剪切带切过该区。’为了确定托加特造山带北部出露的大量变火成岩的年龄范围,以及获得该区变形和变质作用的时间,从造山带北部岩石区取12个样品测定了其U-Ph年龄。获得的钻石U·匈郊龄为191。fZM,1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