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电法三维数据采集和三维正反演获得的信息是三维分布的。对这些三维数据体进行快速有效的立体显示是展示电法成果的最好方式。结合电法数据的特点,以Matlab2010b为平台实现了电法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该程序可方便地用于研究电法成果的三维展布特征,也可为其他地球物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所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根据Matlab编程简单、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和图形可视化方便的特点,提出了将Matlab三维可视化编程、系列物探曲线解译和砂岩型铀矿理论相结合的找矿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矿体、追索矿体走向、圈定矿体范围、分析沉积环境,可在铀矿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首先阐述了GRD网格法进行渐变色填充剖平图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利用MAPGIS二次开发平台提供SaveDemToSurfGrd()函数,在VisualBasic下实现将测量数据转换成标准的GRD网格数据,并在MAPGIS影像处理模块中,将GRD文件转换成Msi影像文件,实现渐变色填充剖平图的程序实现过程,最后总结出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8.
在航空磁测目标识别过程中,磁性物体可以用磁偶板子模型来表示,应用Matlab软件中二维双线性插值的方法对磁性目标磁偶极子模型空间磁场的剖面截取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磁测剖面曲线和平面等值线图两种仿真结果.这里提出的平面等值线图剖面截取方法,能够提取出任意方向的磁测曲线,此方法计算简单、操作性好,可应用在各种测量数据等值线图的剖面提取中. 相似文献
9.
10.
遥感地质可视化解译知识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可视化技术,建立了遥感地质解译知识库模型。按专家解译方法的思想构建了知识库数据结构。并详细地描述了以影像特征库和解译标志库为核心的知识库体系,辅以解译示例库和可视化解译,介绍了知识库模型结构及建设的关键技术,为遥感地质自动可视化解译提供了数据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MATLAB实现探地雷达数据小波变换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应用Matlab实现了探地雷达原始数据的读取及分析处理,并给出了Matlab下探地雷达数据的小波变换处理实例,应用效果令人满意,为探地雷达数据自主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使用手工操作Surfer绘制大量电法等值线图,因存在重复劳动、效率低等缺点,需要开发自动成图软件替代繁重的手工劳动。Surfer软件自7.0及以后版本,增加了自动化功能,支持Surfer的二次开发。Matlab支持ActiveX接口编程,能作为客户端访问、控制其它支持COM组件的Windows应用程序。这里采用Matlab的GUI图形用户接口技术编制用户界面,在主程序里调用Surfer自动化对象作为服务器,使之受控于Matlab,实现了电法等值线图自动化,批量处理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利用编码技术快速实现地学成果可视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中的编码技术,通过对地学成果数据进行编码,可快速实现把这些数据分别转化为GIS中的点、线、面文件格式的分类,并在常用的SURFER软件中实现了地学成果可视化,最后讨论了其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种软件联合实现等值线快速绘制的制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解释成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种软件联合绘制等值线的制图模式,它包括用Excel取数据、用Surfer网格化模型自动绘制等值线、用AutoCAD修改等值线和用MapGIS处理成图4个步骤.应用该制图模式减少计算工作量,避免人为误差,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地勾绘有构造的等值线.通过实例对比线性内插的三角网法、距离倒数乘方法、最小曲率法、径向基本函数法和克立金法这5种网格化法的特点,说明克里金网格化模型绘制等值线的效果最佳,以及AutoCAD比MapGIS在编辑修改等值线图形时的优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压裂微震数据采集具有采样时间长,以及采样间隔小的特点,采集得到的数据量很大。因此数据的读取和显示,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而能有效地分析数据中的微震事件。针对微震数据的特点,这里运用LOD(Level of Detail)和内存映射,来实现微震数据快速读取和可视化,为精确反演微震事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对莺子山地区1:1万重磁资料进行了计算机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推断了数条断裂构造,其方向主要为NNE向和NW向,分析了构造重向上的变化,认为深部构造以NNE向为主,NW向构造减少;圈定了莺子山岩体的范围,其面积约为5km^2。根据重磁数据处理与解译,综合前人工作成果,对莺子山地区进行了硫铁矿成矿预测,提出了4个硫铁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是三维GI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地质体的表面模拟和可视化实现,文章介绍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框架,以带约束Deluanay剖分法为例阐述了地质体表面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从取景变换、消隐、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方面论述了可视化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以西部某铜矿为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地质体模型(一个地层矿体综合模型和一个矿体三维模型),阐述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地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层状地质体的三维模拟与可视化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文中探讨了层状地质体的三维模拟与可视化方法和技术。地质数据通常是有限的、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点数据 ,需要大量使用插值技术来形成合理的模型。简单层状实体可在二维插值的基础上 ,按照这些面的空间位置叠加 ,形成三维体模型。复杂的层状体包括沉积相以及一些物性参数的空间变化 ,断层等形成的不连续以及复杂的褶皱等。这些实体的模拟与可视化 ,需要进行三维插值 ,并根据不同现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的专家知识或地质解释的交互加入 ,是形成合理的三维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