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三期)项目"援疆政策环境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和"新疆油田作业废液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验收。"援疆政策环境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的开展,旨在从全局角度统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规划援疆行动,分析新形势下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发展途径和政策措施,并针对援疆行动可能存在的重复建设、无效援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项目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构建了援疆行动与新疆县域发展动态监测与分析平台,可动态监测与发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8,31(2):2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专项“干旱荒漠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于2008年1月2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张耀处长主持,来自新疆科技厅、新疆林科院、新疆农业大学及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等单位的从事生态学、林学、地理学、水文学及管理领域的14位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陈亚宁研究员分别就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实施方案、预期成果等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示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新疆棉花精准种植系统试验示范》为例,详细论述了棉花精准种植试验示范研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的基础条件与可操作性,并结合项目在试验示范区开展研究工作以来具体实施的技术思想、方法、手段,分别介绍了GPS、RS、GIS技术在精准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和3S技术在新疆棉花精准种植中具体应用情况与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从科学技术部国科外函[2018]7号通知获悉,由新疆生地所雷加强研究员申报的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非洲绿色长城建设适宜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获批立项。该项目针对非洲撒赫尔地区荒漠化问题,面向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技术需求,以毛里塔尼亚、尼尔利亚、埃塞俄比亚等为合作国别,系统诊断当地荒漠化问题及技术需求问题,收集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材料与产品,并进行技术环境适应性评估,在非洲建立中国荒漠化治理技术展示区,构建适宜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06,29(1):114-114
2006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完成的“新疆棉花高产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和“克拉玛依国家农业开发区土壤改良技术试验示范”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大生研究员、新疆分院周俊林研究员、新疆农科院钟新才研究员。新疆农垦科学院陈冠文研究员等七人组成。  相似文献   

6.
<正>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4年国家轻工业部芦苇造纸局成立的盘锦市芦苇科学研究所。研究所现拥有农学、生态学、水力学、水产学、植物学、经济学、动物学等专业的正副研究员18人、国务院政府津贴5人。"十一五"以来,研究所紧紧围绕湿地保护与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了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并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如"盘锦滨海湿地优化养殖示范项目"、"辽河河口区大型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等;承担了新疆博斯腾湖、宁夏中尉、江苏京杭大运河、吉林石头口门水库、河北北戴河、黑龙江大庆、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1日,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河南省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阎官法研究员主持、新乡市蓝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协助完成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实地考察了项目示范工程的运行情况,听取了项目组技术研究汇报、技术应用企业工业化运行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地理》2006,29(6):796-796
2006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研究内容,通过五年的研究示范推广,获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能有效地解决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和经.弁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生态退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严峻,尤以中国典型脆弱生态区为甚。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然而,长期以来,生态治理研究工作缺乏实施效果评价、忽视生态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包括8个领域的37个项目。其中,"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2016YFC0503700,2016-2020)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项目总体目标为辨识生态技术,构建典型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生态治理技术,筛选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生态技术;找出国外生态技术需求,推介适合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需求的生态技术模式。项目设置了6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生态退化分布与相应生态治理技术需求分析;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发;不同类型生态技术识别、演化过程与评价;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关键技术评估;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筛选、配置与试验示范;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研发。本专辑将介绍本项目研究迄今取得的进展,包括生态技术辨识和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概述,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技术演化和评估案例等。希望本专辑对同类研究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4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正式启动。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校长库利什巴耶夫和新疆生地所副所长雷加强共同见证了项目的启动仪式。该项目主要针对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技术需求,优选中国成熟的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和管理技术,对阿斯塔纳地区生态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引种筛选与繁育生态屏障建设适宜植物,研究生态屏障建设土壤改良技术,研发适用于当地环境的生态防护林建设技术体系,建成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6月21日,新疆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邀请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团队完成的"典型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项目以典型温带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荒漠植被有机碳储量、碳氮过程及其生态效应,以及荒漠植物逆境生存策略与调控机制研究,揭示了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6,29(6):922-922
2006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研究内容,通过五年的研究示范推广,获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能有效地解决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以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通过五年的科学研究,主要完成了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建立了荒漠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模式,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2、建立了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的5种模式和适宜性评价体系;3、创立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经济型植被的模式和结构优化配置方案;4、提出了6项绿洲灌溉农业节水节肥和棉花高产技术,获得了棉花节水65.3%、节肥46.7%、增产34.86%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月4~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2013年度总结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该课题执行年限为2013-2015年,联合参与单位还有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学、中国水科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该课题旨在探索保障新疆水资源安全的关键适应技术,研究气候变化对新疆水资源利用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14-1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报告暨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市吐哈大厦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23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新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2013BAC10B01)进行了验收。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6.
葛全胜  郑景云 《地理研究》2012,31(4):769-769
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0)为"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第一批启动的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重点研究:代用资料与气候变化重建结果不确定性、历史暖期辨识及其时空协同特征、不同尺度、不同时段暖期的成因机制、以及暖期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区域差异4个科学问题;旨在揭示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深入了解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与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过程与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11年2月26日,201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大会在新疆昆仑宾馆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四项成果受到表彰。沙漠环境高矿化度水灌溉条件下人工防护林稳定性研究、新疆人口地域系统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棉花重大害虫数字化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准噶尔荒漠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作用关系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  相似文献   

18.
<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根据批复的规划,确定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由吐哈、准噶尔、伊犁、库拜四大区组成,主要包括36个矿区。吐哈区以疆煤外运和疆电外送为主,准噶尔区以发展煤电、煤化工示范项目为主,伊犁区以发展煤化工示范项目、煤电为主。其他矿区限制开发规模,主要以满足当地发电、城市供热、工业生产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为主。近期,基地内煤炭主要供应疆内和甘肃等邻近省(区、市),中长期供应川渝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科研动态     
《干旱区地理》2004,27(2):198-198
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2 0 0 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已结束。这次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定,共评选出奖励成果11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70项,我所有三个项目成果获奖。其中:“荒漠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技术开发与示范”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塔北油田地形虚拟仿真系统”和“渭干河灌区生态农业系统的研究与示范”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日沙尘暴项目进展顺利 2 0 0 4年3月8日,日本气象研究所MIKAMIMasao(三上正男)教授等一行13人来新疆继续执行中日沙尘暴合作研究项目。中日沙尘暴合作研…  相似文献   

20.
新疆表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次研究以国家"305"项目新获得积累的新疆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为基础,以岩石地层分区为框架,按照岩石地层单元出露情况,利用面积加权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系统下,对新疆及其三个主要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和北疆地层区进行了39种元素的表壳元素丰度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新疆及其三个主要地层区表壳元素丰度总体表现出上陆壳的特点,但又各具差异,反映出新疆地壳的不均一性,塔里木地层区主要表现出成熟上陆壳,北疆地层区表现为年轻上陆壳,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则呈现过渡特点.通过统计、对比,本次研究指出新疆表壳元素丰度受岩石地层单元元素丰度和岩石地层单元地表出露面积控制,其变化是地壳演化历史的产物,总体上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前人利用迭代剔除法获得的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