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山灰年代早已被用作第四纪序列概要排序的对比工具,但近来隐晶质火山灰层识别技术的发展已经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对古气候的研究潜力巨大。区域上可识别的隐晶质火山灰层不总是与火山灰年代学的研究相一致,某些火山灰的地理分布范围可能有所扩大,因此,利用这些同一时间的火山灰标志层来精确厘定大范围的大陆沉积序列已成为可能。近年来,在欧洲此项技术对于改善年代学模式和在Termination 1和早全新世(18~9kaBP)突变、快速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2.
从格陵兰获取的完整冰期旋回的第一个甲磺酸盐和硫酸盐的冰心记录MargaretaE.Hansson等伦兰(Renland)冰心是在格陵兰钻取的第三个由表面至基岩的冰心。它是1988年由北欧联合项目在东格陵兰(71.2°N,26.4°W)斯科斯比松峡湾一...  相似文献   

3.
矿物粉尘在当今气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矿物粉尘气溶胶具有的发射性质使其直接影响着大气圈的辐射平衡。矿物粉尘也以多种间接方式积极参与了气候活动,其中包括成为云层凝聚中心来决定云盖层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可能控制着遥远的营养贫瘠的大洋与大陆地区的原始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从格陵兰东南部雷克雅内斯海岭的沉积物推测10~70ka前北大西洋冰盖波动KlasS.Lackschewitz等雷克雅内斯海岭的海洋记录表明了冰盖的变化及气候突变。记录之一的冰携碎屑物(IRD)作为冰山流量的代替物也许可表示冰盖波动。IRD记录表明68...  相似文献   

5.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W.Dansgaard等1990-1992年间欧洲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在格陵兰冰盖正顶上(72.52°N,3764°W,海拔3238m,年平均气温-32℃)取得了几近基岩的冰芯。总长为3028.8m的...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部海洋上层的热振荡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1961-1973年南海南部(14°N以南,106°-120°E)海区0-400m的温度-深度资料、以2个月为时间步长、在2(经度)×2(纬度)的网格上进行统计,并计算了表层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结果表明,TAV的年平均和季节分布是东南高、西北低,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TAV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区的TAV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存在着约2-4年的振荡周期,且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在埃尔尼诺年,本海区的TAV增加,且有沿海盆向赤道增大的趋势。这种异常状况也存在于100m以深水层。在ENSO事件期间等温线普遍下沉,下沉的深度随深度而减少,随纬度由西向东减少,下沉的幅度随ENSO事件、季节及海域而异。究其原因主要与埃尔尼诺年季风减弱和海洋中的涡旋活动变化有关。此外,强副高的影响也使海洋上层得热增多。  相似文献   

7.
海洋对白垩纪—第三纪碰撞的振荡反应StevenD’Hondt等白垩纪—第三纪(K—T)碰撞对海洋和气候产生的长期影响鲜为人知,过去的研究往往用相隔很远的样品来估计海洋一气候系统碰撞前后的平均状态,其研究结果并未提供什么证据来说明长期的物理变化起因于K...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极大的动力现象之一,即所谓全球性的“传送带”,是北大西洋深部水的移动,对两个半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在间冰期这个过程特别显著,而在当前的冰期,它的规模实质性地减弱了。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这种观点被广泛接受,即世界海洋环流的明显变动主要体现在研究深海有孔虫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海洋有机物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荣根 《海洋科学》1996,20(5):19-20
  相似文献   

10.
依据自由海面海洋动力学原始方程建立了一种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式,可用于潮波、风暴潮和海流的数值模拟和预报。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的数值格式采用内、外模态分离的技术。外模态采用交替方向隐格式,用于计算海面高度和垂直平均流速,时间步长不受Courant-Friderichs-Lewy条件限制;内模态采用半隐格式,用于计算海流的垂直2颁布,其时间步长可大于外模态时间步长。模式的计算程度比一般显式模式可快10倍  相似文献   

11.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结构,讨论了其研究现状。90年代以来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特点是:状态变量的个数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4个增加至3-7个生物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注意刻画物理过程的作用,特别是垂直方向上湍流的交换作用;利用或改进原来的模式,研究新问题;模式仍以一维为主,同时三维耦合模式也得取发展和应用;区域仍以北大西洋为主,也出现了研究赤道太平洋、阿拉伯海、东海等海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用一个简单的海洋模式,研究了东亚季风异常对南海表层水温(SST)的影响,发现南海表层水温的甚低频振荡是东亚季风异常风应力强迫所致.这种甚低频振荡主要反映在深水区,其空间分布呈椭圆形,几乎与南海海盆形状一致。从海盆中央到边缘振幅逐渐减少,SST的甚低频振荡是非行进波,无明显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研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最重要方面之一,依据近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目的、研究方法及建立数学模型应遵循的原则、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海洋生态模型的基本性质及分类并就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北黄海和渤海冬季环流动力学的数值实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数值实验,对北黄海和渤海冬季环流的某些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冬季渤海海峡北进南出的环流配置,主要取决于海峡处北深南浅的水深分布;而与科氏力影响无关,黄海暖流作为本海区冬季环流数值实验的液边界入流条件,只能影响液边界附近区域和北黄海东部区域的环流分布。此外,对于本海区若干中尺度涡形成的机理,以及海底地形对于环流分布的影响,也作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粘土矿物去除赤潮生物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于1992年4-9月进行粘土矿的絮凝赤潮生物(微型原甲藻)的动力学研究;考察粘土种类、浓度、第二组分(PACS)和PH等因素对絮凝速率的影响,建立粘土矿物絮凝赤潮生物的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提高絮凝速率的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高岭土体系絮凝速率大于蒙脱土体系,其速率方程可用双分子反应来描述。其中,速率常数随絮凝过程发生变化;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和作用半径是控制和影响絮凝  相似文献   

16.
遥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地理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遥感为大尺度海洋观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卫星资料应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由海洋水色遥感资料得出的色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合适算法。由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问题,建立一个合适的初级生产力算法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水下光场和藻类光合作用光谱响应基础上,阐述了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中的生物-地理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排海污水COD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污水排海是目前滨海城市排污的主要方式。城市污水来自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水中有机污染含量往往比海水水质标准允许量高出近百倍。目前的海洋环境污染一般也以有机染污为主。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水质控制的一个主要指标。污水所含有机污染物是个复杂的混合物,它们的含量一般都很微小,其中许多种类难以分离和直接鉴定,因此在环境污染监测和水质控制工作中,常常采用某些比较实用的宏观参数作为指标。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是其中常用的一种[1]。它是海水水质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2]。也是近年来若干临海城市制定污水排海规划时水质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型海洋浮标需具备独立工作、连续监测、实时传输数据的能力,稳定、便利的供电系统是保障浮标正常工作的关键。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太阳能与蓄电池的混合供电系统,受昼夜交替、日照时长和海上高盐高湿环境影响较大,维护成本高。而波浪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同时具有获能不间断的特点,可以为浮标持续性供电。本研究设计了基于振荡水柱原理的大型海洋浮标供电系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装置在不同结构形式下的气动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波长气室直径比Ld=5.5、孔板面积比e=1.25%、波长气室间距比Lk=7时装置具有最佳功率与俘获宽度比,装置从基本尺寸经结构优化后,俘获宽度比从0.178 m-1增加至0.260 m-1,提高了约46.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79年1月和4月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应用位势涡度和E-P通量等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揭示,爆发性气旋发生与发展,不同于普通气旋的动力机制,它是由于平流层底的涡度异常增大南侵和下旋对对流层扰动、上层冷空气下传表成的上下偶合垂直结构的发展性气旋。其动力主要来自上层强和下层的水汽输送产生的大量而集中的凝结潜热。  相似文献   

20.
高雷诺数下均匀振荡流中倾斜桩柱上的水动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均匀振荡流中光滑倾斜桩柱上(α=45°)水动力特征的试验研究及其与水平桩柱(α=90°)研究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