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5月东、黄海航次所采集的沉积物中叶绿素 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的含量与分布 ,比较了沉积物样品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培养后的叶绿素 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整个东、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 a的含量是以长江口附近的 E4站含量最高 ,1 0月份为 2 .4 8μg/ g,5月份为 3.0 1μg/ g;对各站位 ,随深度增加叶绿素 a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呈递减趋势 ,到一定深度含量不再变化 ;个别站位叶绿素 a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在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过程中产生了小的突跃 ,可能是由于生物扰动和环境变化引起的 ;脱镁叶绿酸作为叶绿素 a的主要降解产物随深度增加成为叶绿素存在的主要形式 ;充空气和氮气培养均能增加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 a的含量 ;比较了 2 0 0 0年 1 0月份沉积物中叶绿素 a与上层水柱中叶绿素 a的相对含量 ,就 5个站位的平均值而言 ,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占上层水柱中叶绿素的 36 .9% ,而长江口附近的 E4站沉积物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为 1 1 1 .1 % ,说明这部分含量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 ,海岸潮汐水文监测一直是测量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手段。近 1 0年来 ,用卫星对世界范围的海平面变化进行监测 ,尤其是用 Topex/Poseidon卫星 ,具有广阔的全球覆盖率、很高的时空分辨率 ,可以直接观察到地球上的水体中心。 1 993年 1月和 2 0 0 0年 1 2月之间 ,Topex/Poseidon观测到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为 2 .5± 0 .2 mm/a。在超过 1年的时间尺度上 ,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1温度和盐度变化 (这两个参数对海平面具有相反的效应 )导致海水密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 ;2海水通过沉淀作用、蒸发作用、河水径流…  相似文献   

3.
基于AVHRR/SST的西太平洋暖池近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考虑到热结构和纬度分布 ,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暖池中心和面积计算方法。利用 AVHRR/SST月平均数据 ,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近期 (1 993~ 2 0 0 1年 )的变化特征 :暖池中心移动在经向上是单一的年周期 ,而纬向上存在 3.3(最显著 ) ,1和 0 .5年 3个周期分量 ;暖池面积和表面强度都有 3个主要的周期分量 ,分别是 3.3,1 ,0 .5年和 1 .5,1 ,0 .67年 ,且都以 1年周期为最显著 ;2者的主频在正常年份大致呈同相关系 ,而在厄尔尼诺 /拉尼娜期间存在位相差 ,甚至反相。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在1 993~ 2 0 0 1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 3.3年。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体重对刺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 4月 1 1日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 ,研究了温度对刺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按海参个体大小分别设立大 [(1 49 9± 2 8 0 )g]、中 [(5 2 1± 1 2 9)g]、小 [(1 7 3± 5 5 )g]3个组别 ,以及 1 0℃、1 5℃、2 0℃、2 5℃、3 0℃ 5个梯度。主要实验结果为 :(1 )大、中规格刺参夏眠前后其耗氧率 (OCR)和排泄率 (AER)变化明显 ,而小规格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泄率受夏眠的影响较小 ;(2 )在 1 5— 3 0℃条件下 ,刺参的体重 (W)与耗氧量 (R)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 R =aWb ,其 a值范围为 0 0 1 1 6— 0 0 4 3 6 ,b值为 0 9475— 1 3 1 2 3。在一定范围内 ,三组刺参的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出现一个峰值 ,但温度变化对小规格刺参的耗氧率影响较小 ,对大、中规格刺参则影响较大 ;(3 )实验温度下 ,刺参的体重 (W )与排泄量 (A )也可用回归方程A =aWb 表示 ,a、b平均值分别为 4 941 0和 0 772 4。在一定范围内 ,随温度的升高刺参的排泄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 2 0℃时大、中规格刺参排泄率出现最高值 ,而小规格刺参排泄率在 2 5℃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察尔汗盐湖S4层晶间卤水的粘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1年 9月— 1 994年 1 2月 ,经 3年半的粘度测知 ,0 5m水深处 ,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运动粘滞系数多年平均值为 3 0 68× 1 0 - 2 cm2 /s;3 0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 3 32 4×1 0 - 2 cm2 /s;6 0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 4 0 94× 1 0 - 2 cm2 /s;9 0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5 71 7× 1 0 - 2 cm2 /s;1 2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 5 2 0 7× 1 0 - 2 cm2 /s。从 1 991年 9月— 1 994年 1 2月 ,各卤水深处卤水运动粘滞系数不论是年均值还是月均值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1 992年 3月— 1 994年 1 2月期间 ,多年来 ,3月份卤水运动粘滞系数为 3 473× 1 0 - 2 cm2 /s,6月份为 3 390× 1 0 - 2 cm2 /s,9月份为 3 496× 1 0 - 2 cm2 /s,1 2月份为 2 576× 1 0 - 2 cm2 /s。由此看出 ,9、3、6月份的值较高 ,1 2月份的较低。晶间卤水运动粘滞系数 (v)等值线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分布 ,即自东而西减小 ,首采区v值较低 ;表层卤水粘滞系数小 ,深部卤水粘滞系数较大。从 1 991年 9月— 1 992年 1 2月 ,各年份卤水运动粘滞系数的平均值均随卤水深度增加而增加。卤水的粘度系数除与温度及不同种类盐的溶液有关外 ,在察尔汗这种多种盐类组成的卤水中 ,其卤水的运动粘滞系数比重在 1 2 0— 1 30范围内时 ,与比重及镁含量呈好的  相似文献   

6.
1 油田基本情况濮城油田是已经开采 2 0多年历史的老油田 ,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濮城油田东区构造圈闭面积约 4km2 ,高点埋深 2 30 0~ 2 30 7m ,构造闭合幅度 4 5~ 90m。储层为沙河街组二段上部第 2、第 3砂组 ,每个砂组划分7个小层 ,共 14个小层。储层厚度变化大 ,大于16 0m的后区有 4处 ,最薄为 6 0m ,反映了三角洲前缘和部分前三角洲远沙坝多次叠置的砂体特点。在单面山式断背斜构造圈闭内 ,- 2 4 0 0m左右为气水边界 ,有 2 0 0多口井控制 ,获得大于 2 0 0× 10 4 t的可采储量。其中沙二上2 + 3砂组占总可采储量的82 …  相似文献   

7.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对伶仃洋在“山竹”登陆前后的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伶仃洋湾口到湾顶选取12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除了因距离外海远近不同导致的相位差异外,基本特征相似,符合国际上类似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波动特征,可分为初振段、主振段和余振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台风参数差异对伶仃洋风暴潮增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山竹”超强台风的特征参数,设计了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台风的登陆时间会影响到风暴潮增水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而影响到增水的大小。如果风暴潮增水极值正好在天文潮高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削弱,而风暴潮增水正好在天文潮低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增强。(2)台风中心压差决定了台风风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增水。但是在同一海湾内的影响在空间上并不相同,在较浅区域影响大而较深区域影响小。(3)台风路径会对风暴潮增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山竹”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性“深海钻探计划”是在 1 968— 1 983年利用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完成的 ,共计 96个航次 ,打了 50 0多个钻孔。 1 985年起用了调查船“乔德治·决心者”号 ,并实施“大洋钻探计划”,至今已完成 90多个航次 ,包括“深海钻探计划”前后共打了 1 2 0 0多个钻孔。在 2 0 0 1— 2 0 0 2年计划研究以下内容 :地球气候的变化 ;海平面升降的原因和后果 ;沉积物、气液以及细菌活动的过程 ;地球深处的生物界 ;进入地球深处及来自地球深部的热流和物质流 ;岩石圈中的形变及其与地震的联系。这些考察将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进行。其中第 1 97…  相似文献   

9.
从 1 8 6 0年至今 ,地球上有过 2个变暖期 ,变暖期内地球上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 (0 6±0 2 )℃。这 2个变暖期分别为 1 91 0— 1 945年和从 1 976年至今 (这个时期仍在继续 )。在这2个时段之间为变冷期。以StottP为首的一批英国天气预报家和研究中心及实验室人员 ,建立了一个可以探讨各种因素作用于 2 0世纪气候的模式。这个模式一方面估计到保持热能的温室气体 (其中包括臭氧 )的浓度 ,另一方面则考虑了促进变冷的硫酸盐大气微粒 (它们分散太阳幅射并将它反射至接近地球的空间 ,并改变云层的反射能力及其存在的时间 )。英国学者总…  相似文献   

10.
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 2 0 0 1年 3月 2 0~ 2 2日召开的第三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上 ,澳大利亚和美国宣称已率先在东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施放了 2 1个 Argo浮标 ,从而正式拉开了 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的序幕。在本次会议上 ,有 1 4个国家和团体表示愿意提供浮标 ,并参与 Argo计划。到 2 0 0 1年末 ,全球即将布放或已经布放的 Argo浮标有 871个。未来三年内有计划布放的 Argo浮标为 2 0 0 9个 ,累计浮标总数已达 2 880个 (表 1 ) ,与 Argo计划当时设想的在全球大洋中布放 3 0 0 0个浮标的目标已相距不远。此外 ,丹麦、挪威等国也表示将提供浮标参与 Argo计…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对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的贻贝寄生中华豆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肥满指数为指标 ,通过对感染和未感染贻贝的比较 ,分析了中华豆蟹对贻贝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 ,中华豆蟹对贻贝的感染率为 2 .0 %~ 2 0 .4 %。2 0 0 0年 11月和 2 0 0 1年 11月出现 2次感染高峰 ,分别为 9.7%和 2 0 .4 % ;最低感染率出现于 2 0 0 1年 1月和 3月 (均为 2 .0 % )。感染强度为 1~ 5 ,多数为 1(占感染个体的 83.2 % )。贻贝所感染的豆蟹的性别及感染强度与宿主的大小有关。小个体贻贝仅见雄豆蟹感染 ,绝大多数雌豆蟹见于壳长大于 2 cm的贻贝。未发现同一宿主体内同时感染 2只或以上的雌豆蟹。在调查的 15个月中 ,有 11个月被感染贻贝的肥满度显著低于未感染的贻贝 ,且雌豆蟹对宿主肥满度的影响大于雄豆蟹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3月在 1 2 1°— 1 2 5°E、33°— 36°N海域范围内的 1 7个取样站采集的 482号采泥样品和 5 4 6号拖网样品共计 2 72种动物 ,经实验室鉴定、称重、计数、计算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在春季和秋季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 ,在 2 72种大型底栖生物中 ,多毛类 84种 ,软体动物 76种 ,甲壳动物 83种 ,棘皮动物 2 9种。从分析结果看 ,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生物量却变化很大 ,秋季的生物量远高于春季。这与底栖生物在春季繁殖 ,多为幼体或低龄个体 ,而秋季基本长大成熟有关。与 1 95 9— 1 960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南黄海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比较 ,表明当前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格局和生态学特点没有根本的改变 ,但春季的生物量较 1 95 9年低  相似文献   

13.
渤海悬浮物浓度分布和水动力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引言在浅海 ,水动力条件 (包括海流、海浪等 )对悬浮颗粒物浓度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渤海 ,秦蕴珊等[1] 作了定性讨论 ;曹祖德等[2 ] 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动力过程基础 ,建立了悬浮物输运数值模式 ,并对渤海湾作了模拟 ;而Jiang等[3 ,4] 则将 1个较全面考虑各种动力过程 ,尤其是海底界面处的沉积侵蚀过程的数值模式应用到渤海 ,进行了 1a的模拟 .这些结果均表明了水动力作用的重要性 .然而在渤海相应的现场观测较少 ,缺少对整个实际过程的感性认识 ,很不利于今后从动力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基于在渤海中的实际观测 ,分析水动力条件与悬浮物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 ,以期从直观上给出一定描述 ,建立一种概念 .2 观测2 0 0 0年夏季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0 4及 1 2课题在渤海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 ,其中对渤海悬浮物浓度、海流及海面风速作了观测 .整个观测分为两个阶段共 3部分 ,第 1个阶段是 2 0 0 0年 8月 1 2~ 2 1日在渤海湾、莱州湾及渤海海峡共设立了 4个连续站 ,进行了连续 7d的同步...  相似文献   

14.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多因子实验设计 ,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 (TukeyTest) ,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鱼毒类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温度 (1 2℃、1 9℃、2 5℃、3 2℃ ) ,盐度 (1 0、1 8、2 5、3 0、3 5 )和光照强度 0 0 2× 1 0 1 6、0 0 8× 1 0 1 6、0 3× 1 0 1 6、1 6× 1 0 1 6quanta/(cm2 ·s)内 ,各温度和光照强度、以及低盐度 (1 0 ,1 8)和高盐度 (3 5 )之间 ,藻生长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以及这三个因子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互作用 (P <0 0 0 1 ) ,而光照强度和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互作用 (P =0 0 74>0 0 5 ) ,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盐度条件分别为 2 5℃、1 6× 1 0 1 6quanta/(cm2 ·s)、1 0— 3 5 ,这时生长率为 0 .85d- 1 。  相似文献   

15.
2000年8月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观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TD、多参数环境监测系统 YSI等仪器设备 ,于 2 0 0 0年 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对长江冲淡水结构、羽状锋等进行了现场观测。 2 0 0 0年 8月长江冲淡水出口门后 ,朝东北偏北流动 ,而当年 8月为长江径流量偏小的月份。通过动力分析指出了近口门段长江冲淡水分布类型与径流量的关系。长江冲淡水主流在近口门附近朝东北偏北扩展后 ,在科氏力作用下朝东南扩展 ,在转向区域为沿水下河谷北上的高盐台湾暖流水。高盐的台湾暖流水和长江冲淡水混合 ,生成口外羽状锋 ,强度大 ,阻挡了长江冲淡水向东扩展 ,并使冲淡水在当年径流量偏小情况下朝东北偏北运动。部分台湾暖流水在中下层能穿越长江口外而向北流动。羽状锋主要存在于长江口外 1 2 2 .6°E附近的 1 5m水层之上。在浙江沿岸、长江口外水下低谷西侧、吕泗近岸存在着上升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大的微型机芯片制造厂家美国英特尔公司 ,是全球 (包括中国 ) 90 %芯片的供应商 ,它影响整个计算机业界 ,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公司。微型机的型号一般用数字符号来标识 ,如 2 86、3 86、486等 ,是指中央处理器 (CPU)的型号。英特尔公司2 86微型机的配置为 1至 2兆内存 ,40兆硬盘 ;3 86微型机的配置为 2至 4兆内存 ,80至 1 2 0兆硬盘 ;486微型机的配置为 4至 8兆内存 ,1 2 0兆以上的硬盘。但是 ,2 86、3 86、486等标识数字 ,因无法注册而受到利益的侵犯。所以 ,英特尔公司决定把新一代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叫作奔腾 (PENTIUM) P5 4…  相似文献   

17.
日照大长山     
思源 《海洋世界》2012,(8):29-32
大长山岛位于长山群岛中部,是长海县政府所在地,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也在这里。长海县下辖2个镇、3个乡,乡镇政府所在地分别位于5座岛上。岛与岛之间往来全靠每天几班固定的渡轮,交通极为不便。三次到长海,我的第一站总是大长山岛。到这里基本有三条线路,线路一,从大连市普兰店皮口港乘船;线路二,从大连港乘船;线路  相似文献   

18.
Sensor Web现状     
1 概述随意散落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小传感器组成的无线网络 ,也许横过火星表面或进入苍翠繁茂的热带雨林之内。每个胡桃大小的采集仪如同一个乒乓球球 ,因有一定重量而底部入地 ,并且露出它的太阳板在外。每个采集仪 (传感器组 )内装有一个微小的芯片 ,芯片上有几个采集器 ,每个用于采集不同的参数 ,如温度、湿度、气压 ,甚至能嗅出不同气体类型的电子鼻 ( Enose)。每一个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很快通过 Sensor Web (即内部收发器所组成的网 )传到一个上行链路节点 ,这些数据被上传到一台计算机 ,科学家们就可以编辑与分析了。  因为采…  相似文献   

19.
论1918年2月13日南澳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1918年2月13日南澳地震,结果表明,主震参数为:T_0=14时07分07.7秒,φ=23.3°E,λ=117.4°E,M_s=7.3。前震不明显,余震延续多年。两次强余震分别发生在主震后2年8个多月和3年1个多月,震级比主震约小1级。地震序列属于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1995年 5月— 1 996年 1月 ,在胶州湾北部软底水域进行每 2月一次的调查。结果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 1 .51× 1 0 6ind/m2 ,最高值出现在 95B1和 95B2站 ,分别为 2 .73× 1 0 6 和 2 .75× 1 0 6ind/m2 ,最低值出现在 95B3站 ,数量为 0 .46× 1 0 6ind/m2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 1 .32 g/m2 (干重 )。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 ,小型生物的数量与以碳和氮表示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9和 - 0 .947(P <0 .0 5)。共鉴定出 1 4个小型生物类群。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占总数量的 86.6% ,底栖桡足类居第 2位 ,占总数量的 5.7%。按生物量 ,海洋线虫 (35.9% )、介形类 (32 .6% )、多毛类 (1 3.7% )和桡足类 (8.3% )共同构成小型动物的优势类群 ,80 %以上的小型生物分布在 0— 2cm以浅表层内。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对小型生物在胶州湾生态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