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太原群与上石盒子组含煤建造中的海绵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二年来,有关河南太原群和上石盒子组含煤建造中发现海绵岩的问题曾有过报导,但都限于局部地区的某一地层组段。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于1980年对豫北焦作及豫东永城地区太原群和禹县、登封、临汝及永城等地的上石盒子组中的海绵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与研究。本文拟对这些海绵岩的层位、产状、特征及分布范围加以阐述,并对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登封岩群 TTG杂岩区内的斜长角闪质表壳岩包体以及绿岩区的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对比研究表明 ,其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指示该区的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同时同源 ,具有由拉斑玄武岩向钙碱性玄武岩演变的趋势.登封岩群上下部 2件 Sm Nd等时线年龄极为一致 ,可以合并为一条等时线 ,年龄为 (2 512± 19) Ma,ε Nd(t)=2.40± 0.16.综合分析认为 ,箕山地区的登封岩群稍晚于嵩山地区 ,是在新太古代末期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形成的 ,形成于类似现代岛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常云真  黄芮  贾慧敏  王琦  张世豪 《世界地质》2018,37(4):1077-1084
河南省崤山地区的地层具典型地台型双层结构,其结晶基底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解体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太古宙变形变质花岗岩系(TTG--G),不具地层意义;另一部分为呈残留顶盖或包体形式残存于TTG--G中的壳岩系,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兰树沟岩组和杨寺沟岩组。通过2009—2014年开展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将这一套表壳岩新建为新太古代崤山岩群,可与登封地区的新太古代登封岩群对比。  相似文献   

4.
万渝生 《地质学报》2009,83(1):982-999
河南中部登封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古元古代嵩山群和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组成。登封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磁铁石英岩(BIF)等组成,变质原岩为主要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岩。3个登封群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给出2.51~2.53 Ga岩浆锆石年龄,存在2.61~2.69 Ga残余锆石。它们高SiO2,tDM(Nd)和εNd(t)分别为2.52~2.79 Ga和0.51~4.41。嵩山群主要由石英岩和片岩组成,绿片岩相变质。嵩山群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5 Ga,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系变泥沙质岩石中存在大量2.1~2.3 Ga碎屑锆石明显不同。石英岩中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45 Ga,部分碎屑锆石年龄大于2.65 Ga,最大达3.26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大塔寺英云闪长岩、路家沟钾质花岗岩和石秤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分别为2.55 Ga、2.53 Ga、2.51 Ga和1.78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中存在2621~2638 Ma残余锆石,并有~2.51 Ga变质增生边存在。花岗质岩石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但具有类似Nd同位素组成,tDM(Nd)为2.60~2.80 Ga(钾质花岗岩样品除外)。根据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1)登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2.51~2.53 Ga),与前人认识一致。2)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与登封群表壳岩一道,形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时间范围(2.50~2.55 Ga),结合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推测其形成与板底垫托作用有关。3)在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等方面,五台和箕山地区花岗绿岩带与登封地区的十分类似,可能为同一大型花岗绿岩带的不同部分。4)可把嵩山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0~2.45 Ga之间,与五台地区高凡群(2.14~2.47 Ga)或滹沱群(2.08~2.14 Ga)对比。5)石秤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之后拉张构造体制下壳内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嵩箕地区登封群变质杂岩,原岩为一套造山带和岛弧的中基性,少部分为酸性的火山岩组合,其中郭家窑组为基性,常窑组、石牌河组逐渐向酸性火山夺过滤,石梯沟组属正常沉积岩系列。  相似文献   

6.
河南中部登封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古元古代嵩山群和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组成.登封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磁铁石英岩(BIF)组成,变质原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岩.3个登封群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给出2.51~2.53 Ga岩浆锆石年龄,存在2.61~2.69 Ga残余锆石.它们高SiO2,tDM(Nd)和εNd(t)分别为2.52~2.79 Ga和0.51~4.41.嵩山群主要由石英岩和片岩组成,经受绿片岩相变质.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5 Ga,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系变泥砂质岩石中存在大量2.1~2.3 Ga碎屑锆石明显不同.石英岩中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45 Ga,部分碎屑锆石年龄大于2.65 Ga,最大达3.26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大塔寺英云闪长岩、路家沟钾质花岗岩和石秤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分别为2.55 Ga、2.53 Ga、2.51 Ga和1.78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中存在2621~2638 Ma残余锆石,并有~2.51 Ga变质增生边存在.花岗质岩石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但具有类似Nd同位素组成,tDM(Nd)为2.60~2.80 Ga(钾质花岗岩样品除外).根据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①登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2.51~2.53 Ga),与前人认识一致.②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与登封群表壳岩一道,形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时间范围(2.50~2.55 Ga),结合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推测其形成与板底垫托作用有关.③在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等方面,五台和箕山地区花岗绿岩带与登封地区的十分类似,可能为同一大型花岗绿岩带的不同部分.④可把嵩山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0~2.45 Ga之间,与五台地区高凡群(2.14~2.47 Ga)或滹沱群(2.08~2.14 Ga)对比.⑤石秤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之后拉张构造体制下壳内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河南箕山登封群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河南箕山登封群老袋窑组变流纹斑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表明锆石属典型的岩浆结晶产物,其年龄值为2501.94±0.70Ma,它与登封群下部火山岩的Sm-Nd年龄(2514±42Ma)非常接近,这说明箕山地区登封群火山作用时限很短(10Ma±),是一套完整的花岗-绿岩建造,和嵩山地区登封群属同一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并不能划分出早元古代岩石建造。  相似文献   

8.
嵩山地区的前震旦系至少可以分出两个不同的变质岩群:即早元古界嵩山群和晚太古界登封群.登封群现有同位素年龄为25.62±1.70亿年;是华北地台南沿最古老岩群之一.本文讨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的压力类型及其变质历史.  相似文献   

9.
由于早古生代微古化石群的发现(薛重生等,1995),赣东北广丰-上饶地区的登山岩群被划归下古生界,本文介绍了登山岩群中海相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对其中的拔竹岩组,叶家岩组的火山岩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该两岩组火山岩均属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具向大洋拉斑玄岩过渡的性质,是弧后小洋盆扩张期的产物,两岩组火山岩在火山活动方式,岩浆演化方式和岩浆进化程度上存在与洋壳由早到晚减薄的相应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河南登封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风暴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登封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以湖泊相碎屑岩为主,其中发育有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在风暴岩中发育有冲刷面、丘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波痕和泄水构造等风暴沉积构造,并存在典型的序列,自下而上可划为Sa,Sb,Sc,Sd和Se五段.同时深入探讨了风暴岩的类型,主要包括原地风暴岩和异地风暴岩,并论述了其研究意义.风暴岩是湖泊发育的典型标志, 所以风暴岩的提出对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增加了新的认识,并且对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的古地理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刚  赵越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2005,26(4):299-308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蒙古古生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古生代地层的研究以往主要侧重底栖大化石的研究, 很多地层的时代划分、归属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底栖化石的地方性很强,不能与国际直接对比。 牙形刺是古生代地层的主导化石, 很多古生代地层问题都可以用牙形刺解决并进行可靠的洲际间对比。2001年笔者在蒙古南戈壁采集了158个样品, 经分析发现了大量牙形刺标本, 解决了很多蒙古的重大地层问题。Arynshand组应当归入下石炭统, 泥盆-石炭系界线在Arynshand组之下, 而不是在此组的内部。Mushgai地区Bayan-Khoshuu Ruins剖面的Mandalovoo组Gavuu 段的上部应属早泥盆世早期, 而不是以前所确定的早志留世, 称为奥咯诺伍德组(Olonovoot Formation);Gavuu段的下部仍归早志留世。Mandalovoo组应提升为Mandalovoo群;Gavuu段应提升为Gavuu组。南戈壁Shine Jinst地区Tsakhir剖面Tsagaanbulag组的时代是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 而不是中晚志留世,Ulaan-Shand剖面Tsagaanbulag组的时代也是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Chuluun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晚埃姆斯期。Tsagaankhaalga组的时代为早艾菲尔期。Indert组为早石炭世。蒙古古生代海相地层大部分是浅水相地层, 并可能存在5个间断:志留系的文洛克统和罗德洛统的下部,下泥盆统布拉格阶的一部分,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上部,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蒙古国南部和中部很可能缺失上二叠统的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东宾县凹陷白垩纪地层层序及其与松辽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剖面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厘定了宾县凹陷白垩纪地层层序: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宁远村组、淘淇河组、泉头组和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综合运用岩性地层、生物地层、地质事件和同位素年龄的方法将宾县凹陷白垩系与松辽盆地进行了对比。根据同位素年龄对比,板子房组相当于沙河子组上部和营城组下部,宁远村组相当于营城组中上部。根据植物化石组合分析,淘淇河组可与营城组顶部、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底部对比。“鸟河组”下部红层作为区域性气候事件的产物可与泉头组下部对比;该组以Triangulicypristorsuosus和Triangulicypristorsuosusvar.nota繁盛为特征的介形类化石组合与青山口组相似,轮藻类化石Atopocharatrivolvis、Aclistocharasongliaoensis和Obtusocharaniaoheensis在泉头组至嫩江组均有发现;因此将“鸟河组”分解为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石溪组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赣东北石溪组及其有关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弋阳北部原石溪组下段为湖泊相沉积、上段为河流相沉积,赣东北其它地区的石溪组为湖泊相沉积。依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石溪组的原意及命名地石溪组的特征,弋阳北部石溪组的上界应下移至原石溪组上段的底界处。依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化石组合特征及邻区相当地层的接触关系,石溪组与上覆周家店组在东乡—广丰深断裂带以北地区应属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简介了准噶尔盆地周边侏罗系各岩组的沉积特征及所含生物群面貌。根据生物群纵向演变规律和横向对比,将八道湾组的时代归于早侏罗世早期,不排除其底部为晚三叠世的可能;三工河组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头屯河组与盆地东北缘五彩湾组相当,属中侏罗世晚期。早、中侏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盆地边缘以河流沼泽相为主,是重要成煤时期,中侏罗世晚期以后,盆地开始抬升,盆地边缘以河流相为主,气候变干热,除东北缘外,生物贫乏;晚侏罗世时,盆地受燕山运动影响,激烈抬升,边缘形成河流相或山麓河流相粗碎屑沉积,伴随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6.
The red beds of the northern Heyuan Bas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re more than 4,000 m thick. Based on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in ascending order these beds are divided into the Dafeng Formation, Zhutian Formation, and Zhenshui Formation of the Nanxiong Group, Shanghu Formation and Danxia Formation. The Nanxiong Group with relatively mature coarse clastic rocks attains about 2940 m in thickness. The Dafeng Formation is 837 m thick, consisting of conglomerates and sandy conglomerates; the Zhutian Formation, which is 1.200 m thick, consists of purplish red sandstone with gravels, poorly sorted sandstone, feldspathic quartzose sandstone banded granular conglomerate, siltstone, and sandy mudstone. The Zhutian Formation is rich in calcareous concretions. Heyuannia (Oviraptoridae) and turtle fossils were found in this formation. The Zhenshui Formation deposited to a thickness of 900 m consists of coarse sediments, including granular conglomerate, and gravelly sandstone with well developed cross-beddings; the Shanghu Formation, which is 820 m thick, consists of purplish red granular conglomerate coarse sandstone intercalated with fine si~tstone; the Danxia 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anxia ~andform is composed of coarse c~astic gravels and sandy gravels. The lower part of the Nanxiong Group whence dinosaur eggs and derived oviraptorosaurs come, belongs to the Late Cretaceous. No fossils are found in the Shanghu Formation or the Danxia Formation, but their stratigraphic order of superposition on the Nanxiong Group clearly shows their younger age.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北部陆相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层位包括始新统风火山组、渐新统雅西措组和中新统五道梁组。古近系雅西措组烃源岩,特别是灰岩属于中好烃源岩范畴,有机质类型较好,且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阶段,是藏北高原新生代陆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位。陆相盆地储集岩较发育,储层较丰富,发育层位包括风火山组和雅西措组,其中雅西措组是储层主力分布层位。对测区分析数据表明:通天河盆地具备一定规模的生油岩厚度,而且有机质丰度为沱沱河地区最高,表明其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湘西—鄂西成矿带自新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依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按青白口纪和南华纪—震旦纪两个阶段进行地层区划分。青白口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黄陵地层区、梵净山地层区、武陵-雪峰地层区与四川盆地区。南华纪-震旦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武当地层分区、陨均台地层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湘黔鄂地层分区、湘中分区。对成矿带岩石地层提出了对比方案,主要为:石桥铺组和黄狮洞组来替代甲路组;沿用乌叶组而弃用砖墙湾组;重新定义清水江组,将以板岩为主的地层都归属清水江组,相当于番召组上段、清水江组、平略组之和;保留原清水江组之上的隆里组而弃用平略组(黔)和岩门寨组(湘);弃用陨均台地区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沿用尚家店组和青山寨组的定名;采用老堡组来替代留茶坡组。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系,前人将其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鉴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的部分被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划归晚泥盆世。对其沉积环境尚存在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架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中也发现有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并且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说明两者的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将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南光组具有典型的鲍马序列特征,含有放射虫等海洋环境生物化石,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20.
宗冠福 《地层学杂志》1995,19(3):237-240,F003
元谋盆地南部的甘棠村西剖面和沙沟村西剖面的岩性岩相及其所含生物化石性质,应属同时同相的地质体,沙沟组已具“甘棠组”的内涵,后者应予废除。北部的小河组与沙沟组,不仅是截然不同性质的两个地质体,其中含有的生物化石也不同,小河组的层位低于沙沟组,故把小河地区合古猿化石层(小河组)划归沙沟组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