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中元古代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通过对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确定了熊耳群的岩石系列及火山岩中的杏仁体,通过对其中杏仁体分布、形状及内部构造的研究,可为今后有找矿勘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的矿化部位,普遍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杏仁体,有的杏仁体甚至构成了矿化体,前人对此研究很少。对杏仁体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充填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杏仁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热水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杏仁体是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内进行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从豫西熊耳群金矿地质特征看陕西熊耳群找矿方向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豫、陕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详细对比,总结了豫西熊耳群中金矿的矿床类型、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构造等地质特征,并将其与陕西熊耳群相比较,认为缺失下熊耳群许山组陆相大山岩这一重要含金层位和成矿层位是陕西熊耳群中缺乏大型金矿床的主要原因,同时,从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源性、控矿构造的相似性对陕西熊耳群的找矿方向和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熊耳群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的新认识赵太平,秦国群,原振雷,强立志(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53)关键词熊耳群、火山岩、构造环境关于熊耳群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环境,争议颇多。分歧的焦点在于,熊耳群是安第斯型陆缘安山岩建造还是裂谷双...  相似文献   

5.
张子敏  范光 《铀矿地质》1996,12(6):347-352
熊耳群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系是熊耳山区最为重要的产金层,其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华北地区的长城系,为华北地台南缘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盖层沉积。多年来,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南缘构造框架颇有争议。本文从熊耳群火山岩系的分布形态、与基底的接触关系、常量、微量元素特征、稀土之素特征诸方面证实了熊耳群火山岩系为典型大陆裂谷喷发的产物,并非陆缘火山岛弧成因。  相似文献   

6.
应用碲(硒)地球化学信息探寻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的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熊耳群火山岩系中金矿床类型多样,有构造蚀变岩型、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石英脉型、爆破角砾岩型等,但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矿床规模较大,多为大中型矿床。应用水系沉积物Au、Ag及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首先在熊耳群火山岩系中发现了大型上宫金矿,打破了熊耳群找矿希望不大的看法。此后逐渐加强了熊耳群的金矿地质专题研究和找矿工作,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境内熊耳群火山岩为细碧岩,岩石中杏仁体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室内显微镜观测,研究得出细碧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的交代蚀变矿物组成.杏仁体由石英、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阳起石、黑云母、绿鳞石、钙沸石等充填气孔形成,有6种矿物组合:Q zt+Cal;Qzt+Chl;Q zt+Bit;Ep+Act;...  相似文献   

8.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9.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10.
豫晋陕熊耳群沉积岩夹层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太平  原振雷 《河南地质》1998,16(4):261-272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豫晋陕交界地带的华北板块南缘,时限为1850 ̄1650Ma。通过火山熔岩中沉积岩夹层(砂岩、泥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生成的古地理环境是以陆相为主,晚期才有海水入侵,沉积了一些海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分布于豫、晋、陕3省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其上被汝阳群、官道口群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覆盖.已有的各种熊耳群年龄资料为1.40~1.85 Ga,故常认为其形成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并将它与蓟县剖面的长城系对比.豫西熊耳山地区马家河组顶部的流纹斑岩和侵入于鸡蛋坪组的辉石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P-ICPMS)年龄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75~1.95 Ga,早于长城系;火山喷发开始于1.95 Ga±,中心可能在豫西的熊耳山或崤山地区,形成豫西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的许山组和鸡蛋坪组;大约在1.85 Ga±,火山活动可能以崤山地区为中心呈三叉裂谷系分别向西、东和北3个方向发展,形成覆盖全区的马家河组;末期(1.75 Ga±)可能仅在豫西地区形成次火山-侵入岩——辉石闪长岩类.不整合覆盖于熊耳群之上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官道口群高山河组的形成时代相当于长城系.  相似文献   

12.
河南嵩县南部地区位于豫西东秦岭成矿带上,区内广泛分布熊耳群火山岩系,马超营大断裂从其南部通过,南部有燕山期花岗岩基.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为低背景成矿;熊耳群鸡蛋坪组地层和安山岩、凝灰岩有利于成矿;成矿元素在断裂尤其是次级断裂中富集;燕山期岩体周边形成一个高温异常带;地球化学场表现为“一线两环两面”的特征.指出沿马超营断裂带和燕山期花岗岩基外围,熊耳群鸡蛋坪组安山岩、凝灰岩是寻找金、银、铅、锌、钼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绿竹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中探明的一个铅锌矿床,在勘查工作中,通过激电扫面和激电测深,缩小了找矿靶区,发现了深部有铅锌矿体赋存,预测了矿体的形态、产状,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对激电方法在铅锌矿床勘查中应用的研究,有助于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汝阳付店一带铅锌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中,赋矿地层主要为熊耳群鸡蛋坪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断裂带产出有三种方式。总结出区内8种找矿信息。在系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该地区铅锌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浸染状、细网脉状构造和微细粒它形粒状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围岩热液蚀变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具有多阶段的特点,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矿物钾长石Ar-Ar法测年的结果:坪年龄为121.6Ma±1.2Ma,等时线年龄为117.0Ma±1.6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熊耳山地区祁雨沟、瑶沟等金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属与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中的硅质岩主要发育于马家河组沉积岩中,有少量与火山岩共生。通过分析硅质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把熊耳群硅质岩分为热水成因和非热水成因两类。热水成因硅质岩表现为低TiO2、MgO、Al2O3和∑REE含量,以及低的A1/(A1+Fe+Mn) 比值的特征;其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分配模式平坦,但具有Ce负异常与Eu正异常,U/Th>1,反映沉积速率快,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小。非热水成因的硅质岩的∑REE含量高,轻稀土富集(LaN/YbN=1.41~9.04),U/Th<1,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熊耳群硅质岩的Cr/Th比值变化小,表明物源区成分比较单一;其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图和蛛网图,也说明物源为熊耳群的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和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混合。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44~0.64、以及Ce/Ce*(0.77~0.94)、LaN/CeN(1.18~1.47)的特征表明,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海相、海陆交互相等环境。早在古元古代熊耳群时期,熊耳—中条拗拉谷发生强烈的扩张裂解作用,华北陆块南部遭受海水入侵,豫南有些地区已经处于海相环境,晋南垣曲有些地区处于海陆交互相环境,局部地区还处于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嵩县庙岭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中断裂构造带内,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矿物钾长石Ar-Ar法定年的年龄为(121.6±1.2) Ma,矿床形成与区域上旱白垩世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翟雷  叶会寿  周珂  孟芳  高亚龙 《地质通报》2012,31(4):569-576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浸染状、细网脉状构造和微细粒它形粒状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围岩热液蚀变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具有多阶段的特点,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矿物钾长石Ar-Ar法测年的结果:坪年龄为121.6Ma±1.2Ma,等时线年龄为117.0Ma±1.6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熊耳山地区祁雨沟、瑶沟等金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属与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河南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其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表壳岩、TTG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嵩山群石英岩,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五佛山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和嵩山群之上,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夹少量的粉砂质页岩和薄层灰岩,为该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分布广泛的第一沉积盖层。探讨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对揭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华北南缘前寒武纪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对比提供依据。本文对五佛山群底部马鞍山组两个石英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最年轻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732±11)Ma和(1655±22)Ma,说明五佛山群形成时代的下限为古元古代晚期,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后的其他沉积盖层年代相当。五佛山群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816~1655 Ma,主要集中于2100~1800 Ma之间(约占60%),年龄主峰值为(1.93±0.10)Ga,部分年龄分布于2500~2100 Ma之间(约占24%),说明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地质体,相比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同时代的沉积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本区来自太古宙的物源极少。五佛山群马鞍山组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反映了嵩山地区在1.93 Ga左右发生过重要的构造-热事件,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发生的变质作用时间(约1.91 Ga)一致。碎屑锆石εHf(t)值为–14.3~4.6,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布于2363~3672 Ma之间,明显大于其207Pb/206Pb年龄,大部分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集中于2.50 Ga和2.80 Ga地壳演化线区域内,揭示了新太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重要的陆壳生长期。  相似文献   

20.
对小秦岭地区熊耳群地层的分布作了概述。在熊耳群地层分布区划出了坝源—洛源(A区)、三岔—石门(B区)和西峪河—梧桐河(C区)三个火山岩型铁矿资源潜力区。阐述了各潜力区的铁矿成矿条件,对潜在资源量作了测算。预测全区300 m以上铁矿潜在资源量为≥9.4亿吨,钛铁矿≥30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