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极化干涉SAR数据地表土地类型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和田地区1994年10月9日和10日SIR-C-L波段全极化雷达数据。首先对极化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用Cloude相干最优算法得到了与3种地物散射机制相对应的3个最优相干图。并且就地物相干性对极化的强烈依赖和3种散射机制中地物的最优相干特性进行了分析,具有最高相干值的相位图在提取DEM方面较有利,具有最低相干值的相干图在地物识别方面较有利。最后,在对最优相干系数。后向散射系数和熵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得到的最优相干系数,熵和后向散射系数数据进行了土地类型的识别和分类,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航天飞机极化干涉雷达数据反演地表植被参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基于极化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相干散射模型。提出了基于模拟加温-退火算法的极化干涉雷达数据地表植被参数的反演算法,首先,对极化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一个考虑了地表和植被散射的二层相干散射模型进行了阐述。接着,对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理论和基于模拟加温-退火算法的地表植被参数反演模型进行了论述,最后,利用和田地区1994年10月9日和10日的航天飞机SIR-CL波段单视散射短阵复数据进行了地表植被参数反演的计算,将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反演算法能以较好的精度获取地表植被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多时相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合采用时相、极化和干涉3种维度的SAR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分类。以黑龙江省逊克县多时相ALOS PALSAR数据覆盖区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时相极化SAR、干涉SAR信号对地物特征的敏感性,结合后向散射强度和干涉相干的时变特征进行地物解译,发展了基于多时相、多极化、干涉SAR数据的SVM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双极化SAR中不同极化(HH-HV)间的相干系数,并结合所选择的时相特征、极化特征以及干涉相干特征进行分类,可解决双极化SAR影像中林地与城市及建设用地的混分问题,得到更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6.
7.
合成孔矩雷达干涉测量(ISAR)是最新局长起来的一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笔者对此已在文献2中作了初步报导。由于这一技术最近有了新的进展,所以在前文基础上继续报导。本文特别强调国外利用这一技术最近在我国西藏地区获得的成果,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全极化干涉SAR条件下的散射机理,分别计算出来自地表层和植被层的散射功率,并进一步通过确定像素在功率平面上的位置来区分目标,实现对地物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H/α非监督分类结果的有用信息,对基于H/α分类和基于散射功率分类得到的分类集进行组合,并通过复Wishart迭代分类方法进行聚类,得到最终的SAR图像分类结果。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并对SIR-C/X-SAR的L波段实际全极化干涉数据进行分类实验,可知该算法无论在分类精确度上还是在迭代速度上,都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空间大地测量的生力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新出现的卫星成像技术,可以得出地面位移场完整的密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像,用于地震研究,、火山活动监测以及冰川和冰流运动的研究。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空间大地测量添加了一支生力军。本文介绍它原理、测量地面位移的方法以及用于地震研究的实测,并提出了开展这一新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极化分解原理,获取了描述地物散射机制的特征参数,并组合成一些特征指数,如雷达植被指数等。这些特征指数具有反映体散射信息的能力,从而可间接获取植被长势、疏密程度及分布区域等信息。实验选择了鄱阳湖区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结合野外采集的样本数据,在分析该区植被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特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雷达植被指数与实地测量样本的生物量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4种特征参数对植被引起的随机散射的描述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但随着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大,不同特征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雷达植被指数最为准确,适用动态范围最大,并且与湿地植被生物量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可以定量地反映研究区的植被疏密及生物量差异信息。 相似文献
12.
13.
经典三阶段极化干涉SAR植被高反演算法中地面散射相位估计不准确,从而导致植被高反演精度存在偏差。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分解的植被高度反演新方法。该方法利用Freeman分解理论和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估计出更准确的地面散射相位;然后,结合RVOG模型反演植被高度。利用欧空局(ESA)的软件PolSARpro模拟的L波段极化SAR数据和亚马逊森林地区的ALOS PALSAR L波段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提取的植被高度相比经典三阶段法精度更高,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15.
极化SAR干涉测量 (PolInSAR)的相干性是反演植被参数的重要信息来源,极化空间中不同极化状态对应的相干性分布与复极化相干矩阵的值域相关。本文讨论了不同结构的复极化相干矩阵值域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极化状态下干涉相干性与复极化相干矩阵的值域的关系。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全极化SAR数据分析了滑动窗口大小和不同散射体对复极化干涉矩阵值域的影响,以及复极化干涉矩阵的结构对极化干涉SAR相干性分布空间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获取极化干涉SAR最优极化基和估计最优相干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论述了交叉轨迹(Across-track)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地形测图的原理,导出了使用干净合成孔径雷达测定目标点三维坐标的基本公式,分析了目标点高程精度,给出了目标点绝对相位解算方法及干涉影象数字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极化SAR干涉测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化SAR干涉测量将极化测量技术和干涉测量技术巧妙地结合,能够提高干涉测量精度,尤其是在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测量地表地形,而且使得估计植被高度成为可能。因此,近几年来国际上对极化SAR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极化SAR干涉测量已成为SAR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模拟技术深入研究极化SAR干涉测量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极化SAR干涉测量改进算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Freeman_Durden分解的全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地物极化散射特性,但在分类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初始散射机制,导致分解结果对分类精度影响很大。在Freeman_Durden分解中,排列方向相对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简称为倾斜建筑物)常被分为体散射类型,使得该类建筑物往往被误分为植被。通过分析建筑物在SAR影像中的后向散射特性,利用建筑物具有较高相干性的特点,引入最优极化相干系数,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通过阈值分割将两者区分开来,进而提高反射非对称性人工目标的分类效果。通过使用E—SAR系统在德国DLR附近Oberp—faffenhofen地区获取的L波段PollnSA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多基线极化干涉SAR数据,提出了面向多基线干涉SAR高程反演的全局最优相干方法。该方法将多景全极化干涉影像联合在一起,构建多基线极化相干矩阵,由多基线最优相干准则指导,求解全局条件下的最优干涉图。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多基线干涉中散射中心不一致对干涉相位影响,从而提高干涉相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高最终获取DEM的精度。利用国产X-SAR系统和德国E-SAR系统获取的多基线全极化数据进行全局最优相干方法试验,利用多基线极化最优相干方法生成全局条件下的最优干涉图,依据多基线高程反演方法计算目标高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极化相干层析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微波的后向散射系数估计森林地上生物量(AGB)易受后向散射系数饱和的影响,而利用森林高度,根据生长方程估计AGB,却没有考虑和AGB密切相关的林分密度、树种组成、林层垂直分布等空间结构特征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化相干层析(Polarization Coherence Tomography,PCT)技术的AGB估计方法。基于德国宇航局(DLR)机载SAR系统(ESAR)获取的特劳斯坦(Traunstein)试验区L-波段极化干涉SAR(PolInSAR)数据,通过对具有不同AGB水平的典型林分的相对反射率函数曲线的分析,定义了9个与AGB具有相关性的特征参数。然后基于20个林分的实测AGB数据,以林分尺度上这9个特征参数的平均值为自变量,以实测林分平均AGB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AGB估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对影响模型估计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PCT提取的相对反射率函数特征参数对AGB很敏感,充分利用相对反射率函数信息可提高AGB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