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遥感大数据时代与智能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系统与智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遥感科技进步甚至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遥感信息技术在历经20世纪60~80年代以统计数学模型为核心的数字信号处理时代、从90年代至今以遥感信息物理量化为标志的定量遥感时代之后,现在正逐渐进入一个以数据模型驱动、大数据智能分析为特征的遥感大数据时代。在总结遥感信息技术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大数据的内涵和智能信息提取的时代特点,并从遥感大数据的理念出发,论述了面向对象的遥感知识库构建,分析了融合遥感知识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大数据智能信息提取策略。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能算法在遥感大数据目标检测、精细分类、参数反演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讨论了深度学习在遥感大数据时代的智能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积累,为遥感影像快速正射纠正提供了控制源,本文从常用的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及立体基准网数据出发,设计了基于多源控制的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技术路线,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为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的集群式系统实现技术开始逐步成熟。我国已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当中,形成了集群式数字摄影测量系统Pixel Grid。相对于传统的摄影测量及遥感影像处理过程,集群式系统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数字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乃至空间信息提取的处理效率。这也是目前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相结 合的综合分析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实现人工阴影和人工立体观察像对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处 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上的应用;介绍了为提高遥感图像的可解译性,把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 相结合,制作遥感图像的人工立体观察像对和立体透视图像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SPOT5)处理及建库技术方法研究和探索,制定了"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处理及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和"省级基于遥感影像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制作了覆盖河南拿省的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建立了河南省基于SPOT5的GPS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库和基于影像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全国土地利用二次调查基础底图制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相结 合的综合分析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实现人工阴影和人工立体观察像对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处 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上的应用;介绍了为提高遥感图像的可解译性,把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 相结合,制作遥感图像的人工立体观察像对和立体透视图像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7.
遥感云计算平台发展及地球科学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全球历史遥感数据积累,这些不断涌现的海量遥感数据形成的遥感大数据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对遥感大数据快速处理、分析和挖掘是一个新的挑战.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为遥感大数据挖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模式,使得全球尺度的长时间序列快速分析和应用成为可能.本文...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遥感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已迅速成为对地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信息提取是地物信息提取的主要数据来源。高光谱遥感影像除提供地物的空间信息之外,其成百上千个波段携带的光谱信息所提供的光谱诊断能力可以对地物目标进行精细化解译,大大增强了对地物信息的提取能力。充分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丰富的光谱信息对地物目标进行精细化解译成为近年来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基于量子优化算法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方法进行阐述,介绍了量子优化算法的发展与技术,并概括了其在高光谱遥感影像中的应用,并对量子优化算法在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应用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南极地区冰川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是目前气候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是由于缺乏20世纪60年代及之前相关的遥感及实测数据,因此,20世纪60年代南极地区的光学影像DISP(Declassified intelligence satellite photography)对于研究当时南极地区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平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选取几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对DISP影像进行增强和去噪处理,同时,采用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遥感影像数据不断积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当今常用的遥感影像管理方式,分析了基于中间件技术(ArcSDE)和基于扩展的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Oracle10gGeoRaster)的遥感影像数据组织与存储机制,并进行了实验比较,为"数字江西"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梁顺林 《遥感学报》2021,25(9):1889-1895
中国定量遥感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10多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2012年左右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在英文遥感刊物上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文章数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尽管在遥感数据的定量反演方法等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是定量遥感的大国,但总体上尚不是定量遥感强国,在绝大多数的分支领域上还没有处于世界引领的地位。本文在回顾世界和中国定量遥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前向辐射传输建模,变量反演,高级产品生产,地面观测,遥感云平台建设,遥感教育和遥感应用等8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了中国定量遥感发展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期望与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民用和商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亚米级超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已在城市测绘、规划与管理领域取得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城市遥感工作的实践,总结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从日常工作、专题信息获取到规划成果表达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欧阳赟  马建文  戴芹 《遥感学报》2006,10(4):440-448
动态贝叶斯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在贝叶斯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时序动态数据产生可靠概率推理的新方法,动态贝叶斯网络为实现遥感变化检测从静态到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实现了贝叶斯网络遥感数据分类的基础上,把握发展动态,探索了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对多时相多特征遥感数据进行变化检测的问题。以北京东部地区1994年、2001年和2003年5月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例,介绍了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进行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的基本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贝叶斯网络算法可以一次性输入和处理多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并通过概率和有向无环图表达了不同时间片段之间特征和状态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正摄影测量技术产生一百多年来,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各国的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工业测量等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CCD/CMOS数字成像器件为代表的数字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摄影测量理论与技术的变革,形成了目前的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体  相似文献   

15.
李红林 《东北测绘》2014,(6):134-136,139
在山西省地理国情普查实验区朔州市资源3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中,需要使用多种软件处理遥感影像数据。本研究结合多种处理流程和技术方法,通过对处理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比较,找到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最佳途径,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影像的纠正方法,为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提高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为笔者30余年滑坡遥感工作积累的概括总结和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滑坡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为五章,系统介绍了滑坡遥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其主要包括:从事滑坡遥感需了解的基本滑坡地学知识、遥感及空间定位的基础理论;提出"数字滑坡"的理论概念,创立了一整套识别、定性、定位及定量获取滑坡和地质环境信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简单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解译线性活动构造开始,迄今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以可见光遥感图像应用为特征,90年代为红外遥感、GNSS遥感和InSAR技术试验应用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前10年主要表现为综合遥感应用和卫星电磁、卫星重力等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预研,2011年以来侧重于集成前期研究成果,实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运行。目前可见光遥感技术在活动构造探查和灾害评估中已实现业务化应用,卫星红外、卫星电磁、InSAR技术、卫星重力和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领域越来越凸显出其应用效能。作为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2日进入预定轨道,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并产出了中国首幅全球地磁图,填补了中国在全球地球物理场获取能力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吴红江 《测绘》2012,(4):184-185
本文探讨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数字地貌图的基本编制流程与方法。以华南地区为例,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华南地区陆地地貌分类方案及编码体系。探讨了有关数字地貌制图的技术和问题: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数字地貌制图的优势、遥感数据地貌解译的基本原则、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全面开展,以WorldView-2数据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广泛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DOM生产制作技术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传统测绘行业采用的数字摄影测量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和传统遥感影像处理方法,以WorldView-2数据为例,对地理国情普查DOM生产制作方法和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激光技术应用于遥感已经有40多年[1]。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自其产生之初就以其快速、密集、精确、全天候的数据采集能力震撼了航测遥感领域,尤其是21世纪以来该技术在设备更新、数据后处理、应用可行性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测绘快速生产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LIDAR数据的后处理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LIDAR点云数据的可视化开发作为各类离散采集数据进入应用软件的第一步,也成为了新的起点。在分析了LIDAR数据处理的含义和现状之后,以点云数据导入AutoCAD为例,讨论了点云数据读取和显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使用C++.NET和ObjectArx二次开发AutoCAD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