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用统计方法及实地调查对黄河中游防汛重点地域暴雨科学业务试验中雷达加密观测资料进行了评估。评估认为雷达观测与云图和常规资料的观测要合理配合,不能认为雷达越加密观测越好;文章提出了雷达防汛的有效预报时间为6h。同时初步认为雷达在中尺度暴雨系统观测中,3h间隔观测最好;另外,还给出了用雷达资料进行系统生命史阶段划分及降水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宜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排除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01年6月1日投入业务试运行之后,出现了几次故障,其原因有多种,主要是雷达部件间接触不良或元件损坏;结合三个实例说明了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的发现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2017年科尔沁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每6min的风场资料评估雷达探测性能,主要针对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风廓线雷达与常规探空探测风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平均数据获取率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000米以下平均数据获取率都在60%以上。雷达探测数据存在日出后数据缺测率高,午后缺测率低的变化趋势。各层数据获取率与气温和比湿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45和0.35左右。对比风廓线与常规高空探测数据发现:二者v分量的相关系数大于u分量;各高度层中400米到1900米的u分量的相关系数在0.4以上,500米到3400米的v分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风廓线雷达与常规探空数据u分量相关系数随风速的增大时而减小,从春季到冬季u、v分量相关系数都呈减小趋势。各个季节中风廓线雷达与常规探空数据风速平均偏差春季最小、冬季最大。  相似文献   

4.
地物回波直接影响雷达定量探测降水物质以及雷达资料同化的应用,基于回波纹理变化以及径向速度参数开展新疆C波段多普勒雷达地物回波识别方法应用研究。通过雷达探测范围内第一层至第三层仰角地形遮挡与FY-2H总云量信息,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新疆伊宁、喀什两部雷达低层仰角的地物回波识别方法效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晴空天气条件下,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识别雷达站附近的地物回波,同时对因地形遮挡引起的地物回波也能进行有效识别;在降水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识别地物回波且未对降水回波造成误判;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以及卫星产品对雷达地物回波的识别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作为判定因子进一步改进雷达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葛树梁 《黑龙江气象》1994,(3):57-60,24
温度分布与短时预报葛树梁1前言雷达可以有效的监测和揭露某些天气演变的机制。由于有效利用时间过于短暂,难以完成12小时的预报时效的要求。如果能提供一种方法,使之与雷达相结合,在无阴雨天气背景时下避免无谓的开机;在预有天气产生时,在雷达回波发生之前能具体...  相似文献   

6.
对雷达测风的风向、风速误差传递函数的准确式和近似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近似式的适用范围和修正方法。应用这两个近似式对不同精度雷达进行的计算表明,701雷达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达不到WMO的测定风向、风速精度的要求;若将雷达精度提高到0.12°、20 m,则可基本满足要求;对更高要求的用户,使用0.06°、10m精度的一次雷达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双线偏振雷达降雨估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提出排序配对逼近法来拟合1993—1994年1314次雷达和雨量计的取样资料,这样既弥补了线性回归法的不足,又提高了区域降水估测的精度。由误差分析知道:估测1000km2以上区域的降水时,对双线偏振雷达而言,其估测精度将极有可能降低到10%以下且比常规雷达有明显改善;双线偏振雷达的两种估测公式之间差异不大;按降水强弱分型处理可提高常规雷达估测精度,但对双线偏振雷达估测无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玉华  丁明星  陈群  刘婷婷 《气象》2005,31(3):36-40
对过去22年(1982~2003)间重庆市发生的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寻找重庆市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运动规律。建立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库,将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雷达回波资料,按天气类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②涡旋状回波是暴雨的显著特征;③冰雹回波以块状为主;④强雷雨大风回波的特征具有带状或弓型。  相似文献   

9.
美国雷达探测网络的组成,各级网络的具体保障形式和运作流程;雷达网的分层管理机构及其保障系统;维修器材的配备和管理情况,包括整机、分机、整件、模块和零器件的配置比例;WSR-DDD型多普勒雷达日常维护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三峡坝区一次强风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宜昌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1年7月23日发生在三峡坝区的10级强对流风暴雷达回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流单体随环境风场发生东北移动且右向传播;风暴发生前20分钟,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上有气旋性切变;风暴发生时回波顶出现坍塌。  相似文献   

11.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环境技术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武汉CINRAD/SA雷达系统建设中确定雷达塔高与频点的技术分析过程,明确提出了雷达站四周的净空保护要求;重点计算和分析了CINRAD/SA雷达在3种实际运行模式(vCPll、VCP21、VCP31)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并按照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的要求,估算了武汉CINRAD/SA雷达电磁辐射的最小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引进的新型雷达是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C波段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简称3830天气雷达)。它与常规天气雷达相比,在探测手段上上了一个新台阶。它可以探测到常规天气雷达所不能探测到的云雾、弱降水等天气目标;但不能提供直接的要素预报,即使是有一部分预报产品,也还是需要在应用中不断订正。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还需广大预报员在分析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碧利斯”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受着三个阶段不同天气尺度的影响。第一阶段是台风低压强偏北气流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强风的左侧;第二阶段是台风辐合线与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西南急流左侧辐合线辐合最强的地方;第三阶段是台风低压过境时北侧强旋转风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东南急流与东北急流间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回波性质不尽相同,降水性质也差别很大。对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有益于今后在雷达回波监测网中熟练掌握不同天气尺度的雷达回波中中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使其在短时临近预报、联防预警信息及预警信号的发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静  张庆阳 《气象》2001,27(12):13-16
与双多普勒雷达联合观测相比,双基地多普勒雷达价格低廉,易于观测和维持,并且可以同时探测到不同方向的径向速度,利用它探测的资料可以很好地反演出风场的三维结构。但它的探测范围小,由于双基地多普勒雷达采用了低增益的天线系统,它易受到雷达波旁瓣和多次散射的影响;同时,它对频率的稳定要求更高,在时间同步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基地多普勒雷达技术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706雷达是一种新型测风雷达,本文主要分析3例雷达故障的原因及介绍排除故障经验,供大家参考。 故障1: (1)故障现象:706雷达发射机不工作时,终端显示器所显示的雷达状态都很正常,但发射机工作时,“雷达状态”一栏中的“加电”二字由褐色跳回绿色,“发射一分钟”先由绿色变为褐色,再由褐色跳回绿色;“天线仰角、方位角”指示栏角度读数及天线实时状态指示伴随闪跳;手动状态下天线方位、俯仰均不能转动,且不时出现“阶梯波故障”报警,但雷达能收到回波信号。 (2)原因分析:①发射机高频电路屏蔽不好或接地不良,加…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701—C测风二次雷达(以后简称雷达)是701测风二次雷达的改进型。除发射机以外全部由大规模集成电路替代了原电子管电路,增加了数字式自动测距,提高了接收机的总增益和信噪比;可视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提高,减轻了值班劳动强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随机故障率也很高。更重要的是,该雷达的时间控制电路因采用了脉冲触发方式,因此,在观测中若遇到突然停电而采用发电机供电或市电故障断续供电时,雷达的再次开机会导致系统时间复零,从而使雷达测风与计算机之间不同步,影响了正常观测。如果供电…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对2005年7月13日镇赉县宝山村出现的冰雹、雷雨大风及7月14日镇赉本站出现的暴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回波高度高,可达12km,暴雨过程回波高度仅9km;冰雹、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通过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雷雨大风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次强对流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IAP-CSM3D),模拟了2004年4月23日横扫湘中湘南大部分地区的飑线强对流过程的流场、雷达回波和含水量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分析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冰雹粒子主要由冻滴(CNfh)和霰(CNgh)转化形成,其中冻滴的贡献比较大,冰雹主要是通过撞冻过冷水过程(CLch、CLrh)长大。将多普勒雷达实测资料同模拟的气流结构进行比较可见,雷达观测到散度随高度的变化与模式模拟的气流结构一致;模式输出的雷达回波强度及回波顶高与雷达观测事实相近。  相似文献   

19.
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刘洪恩 《气象》2001,27(12):17-22
利用3824-C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低空急流、暖平流、暖切变、冷切变、逆风区的雷达回波特征;通过对它们的识别及与降水特征、暴雨落区的比较研究,表明这些中尺度系统在暴雨的临近预报中都有明确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1气象雷达的分类雷达用于军事早被人们所熟知,而且雷达的出现和发展也是出于军事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从军用发展到民用。气象雷达的应用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雷达是英文Radar的译音,原意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和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发现并测定目标在空间的位置以及其他信息。气象雷达和军用雷达的工作原理大致是一样的,但侧重点不同。军用雷达主要关心军事目标的信息,而把其他诸如海浪、高山、云雨等的反射波当做噪声或杂波尽量被抑制;气象雷达则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