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大规模抽取地下水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地面沉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平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使城市损失标高,增加城市在洪涝灾害中的生命财产损失。基于60景Sentinel-1影像,采用PS-InSAR(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宁波市2017~2021年平原区地表形变,利用同期水准数据进行了精度和可靠性评定,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是现阶段引发宁波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杭州湾新区为代表的沿海围垦区地面沉降与围垦和工程建设时间密切相关;城市建成区地面沉降局限于近期的工程建设区域内,且沉降衰减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2.
郭伟  陈戈  郭帅  石中计 《安徽地质》2023,(4):353-358
本文以阜南县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2022年88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对阜南县地面沉降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年累计沉降量为0~60 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4 mm/a,其中西南部的方集镇至洪河桥镇、地城镇之间以及东南部的中岗镇至曹集镇区域地面沉降显著,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0 mm,平均沉降速率大于10 mm/a,地面沉降发育程度为中等发育。西南部的沉降区形状明显向西南方向延伸,主要是受到西南侧淮滨县地下水开采的影响;东南部的沉降区形状呈闭合的椭圆形,是由区内地下水超采所致。  相似文献   

3.
短时空基线PS-InSAR在北京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时空基线PS-InSAR采用同时控制时间基线和垂直基线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时空失相关问题。文中采用短时空基线PS-InSAR的方法监测北京区域地面沉降,分析了区域地面沉降中的时间序列演化特征,以及抽取地下水、断裂带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的地面沉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抽取地下水作为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断裂带的影响,地面沉降中心区域并没有完全与地下水漏斗吻合,这可能与可压缩土层的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座典型的农业城市,分布有大量农业耕地。由于土壤疏松,地面容易受到降水和地下水的影响,易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17年2月至2022年12月的Sentinel-1A数据,通过PS-InSAR技术提取了武威市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包括视线向形变速率和累积形变量。对形变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引入Mogi模型反演地下深部变形范围。最后,结合研究区的降水数据和GRACE重力卫星获取到由陆地水负荷引起的地表形变数据,并对研究区的沉降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个主要沉降区,其中主沉降区A的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290.9 mm,视线向形变速率为-52.0 mm/a;主沉降区B的沉降量达到-178.1 mm,视线向形变速率为-43.8 mm/a。地表沉降呈现周期性变化,且向东南方向逐步扩展,与降水和地下水变化特征相似。通过Mogi模型反演,得出了主沉降区的地下影响范围(半径)和深度,其中主沉降区A为40.96 m和133.67 m,主沉降区B为38.60 m和140.78 m。按季节划分统计形变数据,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所属干旱区,自然降水无法对地面沉降产生显著影响,而农耕时大量地下水的抽取才是导致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地面沉降状况,在充分搜集研究沈阳地区国家精密水准测量成果和不同时期1∶50000地形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沈阳地区地面沉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在1984年以前基本稳定,1984年以后地面沉降逐步发展,2007年以后地面沉降发展迅速,局部地区已经发展为地面沉降严重区.  相似文献   

6.
7.
《四川地质学报》2019,(3):512-517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为例,利用PS-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32景升轨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地面形变数据,进行时序分析与相干性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处于一个西抬东降的格局,年形变速率范围-22.9~26.5mm/y,累积沉降量达到-45~59mm。研究结果表明,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成都市中心城区部分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另外成都平原的地理位置及地下水分布,对城市部分区域的抬升和沉降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由地面沉降监测网、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网、GPS监测网、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及InSAR监测网构成.结合北京市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分析总结了标孔监测和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将GPS监测分为控制网和监测网两级监测的方法,提高了监测精度,尝试采用InSAR测方法对部分重要轨道交通进行地面沉降专项监测研究.对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及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PS-InSAR技术在北京通州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通州区重要地质灾害,由此引发的地裂缝次生灾害现象严重影响通州区的发展建设.以TerraSAR-X卫星影像为数据基础,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通州区地面沉降2015—2018年监测数据,分析了通州区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裂缝次生灾害的垂向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通州区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通州城区—梨园—台湖为中心的西部沉降区和以永顺—宋庄为中心的北部沉降区,每个沉降区内又分布着多个小的沉降漏斗,在区域上具有不均匀沉降的特征;(2)宋庄地裂缝两盘各存在一个沉降漏斗中心,裂缝带沿线存在多个小沉降漏斗,由裂缝带向两侧沉降量逐渐增大,垂直裂缝带方向存在显著的沉降梯度变化,差异沉降特征明显,建议在宋庄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过程中考虑差异沉降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InSAR的 1995-2000 年苏州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散射体(PS)技术在传统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中引入时间维,分析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像元集相位变化,获得毫米级的地面测量精度,但是该技术要求处理的范围较小.采用分块处理的方法,通过PS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5-2000 年苏州地区地面沉降场的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测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基于分块处理的 PS-InSAR 技术在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郭荣  陈伟  李琴 《安徽地质》2010,20(4):300-302
阜阳市开采中深部孔隙水引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有进一步加剧的势头。掌握地面沉降的发展动态,预计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和最终沉降量,恰当地评估地面沉降的实际危害,制定实事求是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综合研究矾山磷矿的矿山地质环境,针对矿区存在的严重地面塌陷,布设监测网。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矾山磷矿地面塌陷与采空区走向存在正相关关系,地面塌陷目前仍处于不断下沉的不稳定状态。同时提出相应的地面塌陷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德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及成因综合分析,得出德州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造成承压水位降低,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孔隙水压力减小,地层压缩导致地面发生沉降;构造因素、工程地质因素是地面沉降的次要原因。德州市已经制定规划,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还应利用封停的深水井进行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才能控制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坤 《安徽地质》2016,(2):135-137
分布式光纤监测是利用光纤作为传感介质,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探测出沿光纤不同位置土层的应变情况,实现真正分布式测量。阜阳地面沉降是由于过量抽汲阜阳城区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在正常固结和超固结[1]土层分布区,由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省地质测绘院、阜阳市测绘院、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该区域进行大量的高程测量工作,仅查明了地面沉降范围及垂直沉降量,但对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各压缩层的变化量缺少统一认识。采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能准确测出各压缩层的变化关系,为阜阳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江市地面沉降与开采地下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吴江市地面沉降与开采地下水关系的研究,证实地面沉降在时空分布上与地下水开采量基本一致,地面沉降速率与地下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地下水累计开采量与地面累计沉降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运用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及一维团结理论,对地面沉降极限量进行估量,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本区地层结构及深层地下水开采现状的研究表明,土层应力效应特征是发生地面沉降的内因,超量无序开采深层地下水是其外因.鉴于目前实测数据缺乏,运用太沙基有效应力理论和一维固结理论,估算地面沉降量.发现最终地面沉降总量为534 mm.截至2010年研究区实际沉降量132.7 mm,沉降速度缓慢.最后,提出当前的控制对策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南地区地面沉降概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苏南地区的地层结构特点出发,指出具有中等压缩的粘土和砂土互的地层结构是地面沉降的内因,而抽取地下水及地面荷载的增长是地面沉降的外因,分析几个地面沉降的力学机遇,并从岩土工程角度出发,阐述沉降机理,数学模型等当前地面沉降中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乌江流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分析该地面塌陷的地质背景、形态特征和成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大气降雨构成其自然成因,而煤矿建设中的抽排地下水和爆破作业是其人为诱因。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州市的地面沉降,导致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州市地面沉降引起的危害进行归纳,列举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并从地质背景和超量开采地下水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温泉区地面沉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现象,是一种难以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福州市温泉区存在大面积沉降现象,给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威胁。本文对温泉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地面沉降现状及表现形式以及与地下热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地下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存在极好的相关性.过量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直接诱因,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