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土壤中铅铜锌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徐州王庄矿(WZK)、奎河(KH)、背景-1(BG-1)和背景-2(BG-2)等4个土壤样品为供试对象,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铅、铜、锌、镉离子,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铅、铜、锌、镉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4个重金属的吸附量与加入到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性,它们之间大部分满足线性相关关系。在4个土壤样品中加入铅、铜、锌、镉离子的初始浓度比为10:10:10:1时,平衡浓度为Czn〉Ccu〉CPh〉Ccd,吸附量为Scd〉SPh〉Scu〉Szn,4个土壤样品对铅、铜、锌、镉离子的吸附能力依次为WZK〉KH〉BG-2〉BG-1。在所选实验条件下,土壤对铅、铜、锌、镉的吸附能力受土壤中铅、铜、锌、镉的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饱和含水量和土壤的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膨润土、高岭石对锌的吸附和解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膨润土和高岭石对Zn~(2+)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吸附Zn~(2+)量的资料适合Freudlich和Langmuir方程,与CEC(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Mg质粘土矿物略高于Ca质。这是由于阳离子水化度不同所致。从Ca质的膨润土和高岭石解吸Zn~(2+)状况看,粘粒表面解吸下来的Zn~(2+)数量与其吸附量呈正相关。经连续解吸后,高岭石粘粒表面吸持的Zn~(2+)量占解吸量的百分数高于膨润土。表明高岭石与Zn~(2+)亲和力高于膨润土。 相似文献
3.
根据石家庄污灌区土壤的平面和垂直剖面土壤样品中As含量数据,制作了As分布图,总结当地As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污灌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的分布都受到强烈的外源影响:表层As的分布受到污水排放源位置的控制,深层土壤也受纳了从上层向下迁移的外源As,在表层和深层都形成了若干高值区,各高值区具有独立成因;垂向分布上As主要富集在深部粘土层。 相似文献
4.
选取三氯乙烯(TCE)、顺-1,2-二氯乙烯(cis-1,2-DCE)、1,1,1-三氯乙烷(1,1,1-TCA)、1,2-二氯乙烷(1,2-DCA)4种常见的有机氯代烃,通过批次实验研究其在壤土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4种有机氯代烃在壤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 d;在本文研究的整个浓度范围内,4种有机氯代烃的吸附等温线基本呈线性趋势,但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于有机氯乙烯而言,TCE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较为显著,线性分配系数Kd为0.624 L/kg,其次是cis-DCE,Kd为0.238 L/kg;对于有机氯乙烷而言,1,1,1-TCA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较为显著,Kd为0.520 L/kg,其次是1,2-DCA,Kd为0.353 L/kg。这进一步表明4种有机氯代烃化合物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与化合物本身的疏水性有关。通过Abdul、Dobbs、Rao和Cong经验公式估算lgKoc值发现,Abdul估算所得lgKoc比实测值偏小,Cong估算lgKoc比实测值偏大,Dobbs和Rao与实测值更为接近;说明 Dobbs和Rao经验公式更适用于预测有机氯代烃化合物在壤土的吸附特性。另外,研究发现有机氯代烃的解吸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吸附特性较强的物质,其解吸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Cu等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污水灌溉以及含Cu饲料过量使用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导致Cu在耕地中富集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以河北保定典型污灌区为研究区,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探究土壤吸附Cu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经验模型中得到的参数一致表明,表层土壤S1对Cu的吸附能力强于底部土壤S2。S1的有机质含量高于S2,提供了更多的表面吸附点位,这可能是导致土壤S1对Cu的吸附能力更强的原因之一。离子强度对土壤Cu吸附率的影响较小。溶液pH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对土壤Cu吸附率的影响明显,pH值与吸附量呈正相关,DOM浓度与吸附量呈负相关。由于土壤对pH有很强的缓冲能力,短时间的酸雨可能不会导致Cu的迁移。施用有机肥时,有机肥浸出液中高浓度的DOM可能会与Cu形成水溶性Cu-DOM络合物,促进Cu在土壤中的迁移,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6.
土壤对氟离子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土柱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饱水动态土柱法对氟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及其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氟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可分别用Langmiur模型和Frendlich模型来表征,而氟的吸附与解吸反应动力学均可用Elovich方程来述。吸附与解吸过程是一个由反应速率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同粒级土壤中镉铅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样品分为3种不同的粒级:自然状态、砂粒和粉黏粒,分别研究了这3种不同土壤在3种不同粒级时对镉、铅、汞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镉、铅在粉黏粒土壤中的吸附大于在自然土壤和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而汞却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其在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远远大于在粉黏粒土壤和自然土壤中的吸附。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对镉、铅、汞的吸附与分粒级土壤的吸附表现出了相似的吸附特性。同时,镉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铅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而汞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8.
影响向海湿地草根层土壤吸附铅、镉能力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利用向海湿地采集的草根层土壤进行吸附铅、镉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草根层土壤吸附铅、镉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曲线(n=8,p=0.01).吸附铅、镉存在干扰吸附现象,吸附铅的能力约是吸附镉的能力的3倍.而且草根层土壤吸附铅、镉的最大吸附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含量存在着正相关性.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吸附铅、镉能力的内在主要因素;pH等是影响草根层土壤吸附铅、镉能力的外部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照土壤质量内涵的三个方面,对石家庄污灌区表层土壤元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肥力元素大部分处于丰富或适宜状态,只有Mo、Co、碱解氮、有效Mo等处于相对缺乏状态;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二级标准限值,其中Cu、Ni、As、Hg、Pb元素100%达到了土壤一级环境质量标准,同时通过对研究区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认为:Cd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较大,是研究区最具有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反映土壤健康质量的土壤元素F处于丰富或适宜状态,I处于相对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西德兴铜矿区周围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重金属元素富集,且表层土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结果表明,当总淋滤时间为451 h时,土壤对Pb2+的总吸附量为2 584.75 mg/kg,淋滤实验的前半期存在多种竞争吸附机制,后半期土壤对Pb2+的吸附基本达到动态平衡。淋滤后土壤矿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粘土矿物有所减少。粘土矿物在不同土壤层对Pb2+的吸附能力也各异。 相似文献
11.
氧四环素在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吸附态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在褐土、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E.coli ATCC 25922)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土壤吸附态的氧四环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可以对OTC在三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曲线数据进行良好的拟合,OTC在褐土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线性,而在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非线性,且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OTC在三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土壤吸附态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表明,OTC与土壤发生吸附作用之后,依然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无烟煤对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空气干燥基无烟煤对甲烷(CH4)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发现其对甲烷的解吸残余率达56%。为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特设计了原煤样的炭化和活化实验,扩大了原料的比表面积,进而在等温条件下研究了两个改性样品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性。对比发现,比表面积的增大能显著增加样品对甲烷的吸附总量,但对解吸残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考虑到影响甲烷吸附/解吸的因素,又在等温条件下对主控因素——水分作了平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对活化样解吸残余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在0.1~1200mg/L不同Cd^2+浓度条件下,进行了五个地区土壤对重金属Cd^2+的静态吸附实验。土壤分别采自于北京城近郊丰台区北天堂村、大兴区庑殿村、通州区永乐店镇、海淀区四季青乡和朝阳区来广营乡五个地区。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与加入到土壤中的Cd^2+总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四季青、永乐店的重粉质壤土、庑殿的中粉质壤土及北天堂的轻壤土对Cd^2+的吸附量S与土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C都基本满足直线拟合。在相同外源Cd^2+浓度下,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为:庑殿的中粉质壤土〉四季青的重粉质壤土〉永乐店的重粉质壤土〉来广营的重粉质壤土〉北天堂的轻壤土。在所拟实验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粘粒和粉粒所占比例的控制,而酸碱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对类型不同的土壤的吸附影响效应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画出污染上升水平的轮廓,近来利用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中的一种以测量人为铁磁矿物的富集为基础。近来将这种方法用于已污染和未受污染两种地区的填图。为了确定这种方法的有用性,需要比较详细地研究描述磁性矿物物理形状的磁性参数和重金属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冲积土壤的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铅污染是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对生态以及人类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威胁。如何修复铅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众多的铅污染修复方法中,微生物修复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本实验中所使用的钋青霉菌是已被验证的对铅具有高耐受度和高吸附率的优秀菌种。在此基础上,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该菌种对铅的吸附、固定能力。实验采用双室电解池体系,分组设置0.5 V至1.5 V的梯度槽压,以观察不同电压下电流对钋青霉菌生长环境及对铅离子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钋青霉菌对铅离子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其作用结果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有关,在1.0~1.25 V的最适电压区间下,电流能增强钋青霉菌对铅离子的吸附和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土壤酶对碘离子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批式试验法研究了微生物、葡萄糖氧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其催化底物葡萄糖、尿素和纤维素对Ⅰ-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能显著提高Ⅰ-吸附量,但葡萄糖氧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葡萄糖、尿素和纤维素对Ⅰ-吸附并无促进作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葡萄糖含量在小于100 mg/L时对Ⅰ-吸附无影响,1000 mg/L时与Ⅰ-呈竞争吸附;脲酶及尿素随浓度增大,对Ⅰ-吸附的抑制作用变得明显;1~1000 mg/L范围内,纤维素酶和纤维素对Ⅰ-吸附没有影响;但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生成的中间产物可促进土壤对Ⅰ-的吸附.平衡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机质浓度越大,降低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经活化处理的凹凸棒石粘土,用静态法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吸附铅的吸附酸度、吸附速率、吸附温度和吸附反应热焓以及吸附容量等性能。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凹凸棒石粘土吸附铅的最佳条件,并用静态法和交换柱法处理了不同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方法处理效果基本一致,铅的去除率在99%以上,排放液中铅的残余浓度均小于1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选用凹凸棒石粘土对铅、铬、镉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实验,以期为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机理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研究是目前土壤学及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影响因素、机理及研究方法已有大量研究,但由于吸附/解吸传统研究方法受各种参数的限制,对影响因素、吸附模式、机理的研究难以进一步深入,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模式随着吸附方式的不同而适用于不同土壤的吸附,而用SPE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来认识吸附/解吸的本质。同时本文提出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解吸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