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红原泥炭沉积剖面Pb,Zn,Fe,Mn,Cu,Co,Ni,Ti,V,Al等10种元素和灰分的测试,发现多数元素在该剖面的变化与灰分变化较为一致,但Cu,Pb和Zn元素的变化在剖面300cm以上出现较大异常:这3种元素的变化与其他元素变化呈相反的规律,而且Pb和Zn两种元素的含量较之剖面下部出现数量级的增大。通过对比,发现元素含量的异常与位于剖面上风区的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文化在发生时间上较为吻合,认为这可能是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的记录。用600~300cm段的元素变化作为背景值,用与Pb,Zn元素相关较好的4种元素分别计算出二者变化的自然背景值,从而分离出了人类活动强度信息与自然环境背景值,分离结果与著名的青海柳湾墓地出土人口规模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是丝绸之路文明演变的聚焦和投影, 研究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是理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的有效视角, 对解释丝绸之路沿线人地关系规律具有科学意义。本研究以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典型城市, 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 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对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兰州城市空间演变的扩张呈现正相关性, 兰州的行政建制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214 BC),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A.D.)"兰州"首次见于诸史册, 兰州城市空间由隋唐时期(907 A.D.)的0.40 km2增加到2015年的132.67 km2。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包括4个主要阶段: 城市萌芽期的"缓慢发展", 军事职能主导下的"约束性"扩张, 王朝兴盛所带动的"年轮式"增长, 国家政策推动的"跨越式"扩展。影响兰州城市空间演化的因素涵盖丝绸之路兴衰、军事政治、交通贸易及自然环境等, 各种影响因素共同驱动着兰州城市由早期的黄河渡口、军事据点向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演变。  相似文献   

3.

作为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 辽西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文章对辽宁省建平县水泉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出土的409件可鉴定脊椎动物骨骼中, 家猪(Sus domesticus)骨骼可鉴定标本数(NISP)占比为63.75% (最小个体数(MNI)为14件, 占比35.90%), 显示家猪为水泉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先民主要的肉食来源。以家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 也侧面反映出该遗址相对发达的农业经济。绵羊(Ovis aries)和黄牛(Bos taurus)的骨骼NISP占比为22.22% (MNI为11件, 占比28.21%), 显示该遗址也存在畜牧经济成分。对比辽西地区不同区域的动物考古结果, 可以发现该区域遗址出土家猪骨骼的NISP比重范围为51.44±12.31% (n=5), 即均采用家猪饲养作为最主要的动物利用策略; 而且东南部平原丘陵区少见的、以绵羊、黄牛为主的畜牧业多见于西北部山地丘陵区。此外, 对比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区自东向西31个考古遗址的动物考古研究结果认为, 不同区域动物性资源获取及利用策略差异显著: 辽东半岛和辽西地区丰富的降水促使这两个区域的农业在距今4000年前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进一步导致家猪饲养成为重要的生业模式之一; 但是在西部的河套地区, 相对干旱的环境条件导致该地区只能支撑起以牛、羊畜牧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其NISP所占比重最高可达82.62%, 并且河套地区家养动物的NISP所占比重也远高于另外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