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塔河油田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具体涉及综合概率模型、声波全波测井、声波井壁成像测井及油气水判断等四个方面,认为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借鉴作用。强调对裂缝性储层的划分应综合应用成像测井与综合概率模型。成像测井应在裂缝产状、沉积构造描述和区分有效与无效裂缝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概率模型应补充新的指标,并按岩性将指标优化组合。在提高裂缝识别与评价精度、储层参数评价方法研究、储层空间展布研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远探测声波测井主要利用了反射波信息,这不利于井旁地层中裂缝的高分辨率成像,而基于散射波的探测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测量结果.提出一种三维散射声波远探测扫描成像方法及结合平面扫描成像和球面扫描成像的技术实现方案,采用薄铝板来模拟井旁地层裂缝,在大水面湖中开展了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水下物理模拟实验,用本文提出的反演成像技术处理了实验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三维散射声波远探测扫描成像方法能够提高成像信噪比、分辨率和探测范围,较准确地估计井旁裂缝的径向距离、方位、倾角、尺度和深度等参数;与3D-STC和Beamforming方法相比,基于散射波的扫描成像方法不必假设回波信号为平面波,提高了井旁裂缝方位定位准确性.本文方法有望突破目前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的局限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常规测井方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裂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是非常常见并且十分重要的一类储集空间类型。因此,裂缝的识别显得特别重要。利用低成本的常规测井方法识别裂缝是提高碳酸盐岩油田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新疆某油田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及成像资料与常规测井曲线对比,总结出了几种常规测井在裂缝发育层段的响应特征,并选取典型井段进行实际运用,识别效果良好,证明用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裂缝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孔隙性生物碎屑灰岩是中东地区主要储层类型之一,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差异显著且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成岩作用是造成上述特征的重要原因,成岩相研究是综合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的重要方法.针对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Hartha组缓坡相生物碎屑灰岩,开展了岩心成岩作用表征、成岩相划分及孔喉特征分析、成岩相测井响应及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一套低孔缝洞型、非均质性强烈、所含流体性质多样化的复杂储层。通过对轮南潜山上、中、下奥陶统三个地质分层和四个岩性段的划分,以及对奥陶系碳酸盐岩三种储集空间类型(即基质孔隙、裂缝和溶蚀孔洞)和四种储集空间结构(即大缝大洞型、孔隙—裂缝型、低孔裂缝型和低孔微裂缝型)的分析,利用测井资料对于裂缝、溶洞、泥质地层的不同响应特性,对轮南潜山储层性质的研究和有效性评价进行了实际运用。归纳提出了在储层流体性质判别时所适用的9种方法,并简要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各自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安油田储层裂缝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岩芯描述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大安油田裂缝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分组裂缝所起作用及其对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大安油田储层中发育了受沉积微相和构造控制的四组裂缝。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损害机理以及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与成熟的碎屑岩储层保护技术相比较,分析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地层因成藏复杂,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给勘探和有效开发带来较大难度.缝洞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对于储层中尺度较小的裂缝,由于地震的分辨率较低,常规测井方法探测深度较浅,难以对数十米地质构造进行准确评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单井偶极横波反射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低频横波的传播特点,对井旁20~30m范围内的声反射体进行成像.纵波径向速度成像技术利用多接收阵列反演井壁1m以内的纵波速度变化,能较好地指示储层的可改造性.偶极横波反射成像较好地发现井壁裂缝延伸以及井旁裂缝,纵波径向速度成像可反映井壁附近储层纵波速度变化,综合认为裂缝较发育,延伸较远或存在井旁隐蔽裂缝储层且井壁纵波径向速度变化较大的层段,具有较好的储层改造潜力.应用该方法对华北油田河西务潜山几口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结果与储层改造后产液有较好的对应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基于岩芯、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下,通过岩相分析识别碳酸盐岩地层暴露面、岩性转换面和最大海泛面,将Mishrif组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Q1~SQ6)。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浅滩暴露型、局限环境暴露型、浅滩非暴露型和长期暴露风化型4种层序构型,每种层序的沉积环境,体系域类型、层序界面特征、暴露时间及对储层的控制等存在差异。浅滩暴露型层序高位体系域晚期发育厚壳蛤滩、生屑滩及滩前等高能沉积型储层;局限环境暴露型层序界面以薄层炭质泥岩为特征,主要发育台内滩储集层,高位体系域顶部致密胶结带可作为物性隔层;浅滩非暴露型层序界面为岩性转换面,高位体系域发育潮道和生屑滩等高能沉积储层;长期暴露风化型层序高位体系域发育生屑滩储层,低位体系域形成的风化角砾岩带可作为良好的物性隔挡层。在深水沉积环境和潟湖沉积环境中,与生物扰动作用相伴生的白云化作用有效地改善沉积物的结构组分,形成了多套薄层低能成岩型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曙103块古潜山碳酸盐岩测井储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矿物岩石》1998,18(4):43-49
由于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孔、缝的定性、定量识别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测井资料,运用多矿物模型、Φ-Sw-K,F-Φ-m交会图、裂缝孔隙度计算、ISODATA模糊聚类识别裂缝类型等处理工作,对区内6口井进行了测井储层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田瀚  杨敏 《物探与化探》2015,(3):545-552
由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使得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识别和评价一直以来是测井分析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识别、储层参数计算、储层有效性评价以及储层流体识别等4个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的方法技术。在正确认识各种方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技术,并结合地质、地震等相关手段,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HF油田上白垩统Mishrif组发育于新特提斯洋被动陆缘的碳酸盐缓坡,沉积相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对岩心、薄片的观察和分析,对HF油田Mishrif组中的储层发育段MB1-2层(厚度约100 m)的岩性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1-2层段发育了中缓坡生物碎屑滩与内缓坡泥晶灰岩交互相沉积,岩性变化频繁,具有向上沉积水体变浅、颗粒变粗、岩层变厚的特征,表现为较典型的潮下型米级旋回。应用米兰科维奇周期原理,根据MB1-2层的单层厚度(0.1~4.8 m),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将自然伽马曲线转换到频率域以捕获米氏旋回信息,得出旋回周期为2~48 ka,并推断研究区MB1-2层的交互式沉积环境受岁差旋回与黄赤交角旋回相互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Mishrif组滩相储层发育,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产油层位。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对Mishrif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内洼地和台地边缘4种沉积相,滩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相带。并综合利用铸体薄片、物性实验数据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滩相储层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滩相储层岩石类型多样,发育生屑灰岩、生屑泥粒/粒泥灰岩、砂屑灰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岩石颗粒较粗。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以铸模孔、粒间孔、溶孔和体腔孔为主,其中以粒间孔和铸模孔发育最为广泛。各类滩相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差异明显,平均渗透率为(2.35~139.17)×10~(-3)μm~2。整体孔隙结构较好,排驱压力较低,大喉道较为发育。滩相储层发育受沉积环境控制和成岩作用改造程度影响,有利的沉积条件是滩相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基础,同生期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孔隙度”测井系列交会识别岩性的方法,可以较易区分研究区奥陶系灰岩、中砂岩、灰质白云岩等典型岩性。根据常规测井方法与成像测井的处理成果,并结合岩芯观察和显微镜下观测结果,认为塔中南坡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三类储层,即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以及裂缝—孔洞型储层;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特点,总结了各种类型储层在常规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并对塔中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研究区以Ⅲ类储层(裂缝型储层或孔洞型储层)最多,Ⅱ类储层(裂缝—孔洞型储层)次之,Ⅰ类储层(洞穴型储层)未见典型发育段。这些认识对寻找塔中南坡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深化潟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认识,以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物性分析数据、铸体薄片及压汞实验,对潟湖相储集层特征及成因机理开展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潟湖环境岩石类型复杂,生物碎屑具有多样性,储集层以低渗、特低渗为主,孔隙度分布范围宽,发育大量的基质微孔、铸模孔和晶间孔.储集层强非均质性是复杂沉积作用和差异成岩作用的结果.潟湖沉积物泥质含量高,发育大量基质微孔,与生物扰动作用相伴生的埋藏白云化作用可形成晶间孔,易溶型生物碎屑被选择性溶蚀形成大量的铸模孔.研究认为:潟湖沉积物原始物性较低,后期成岩作用可改善储集层物性.生物扰动期次、扰动强度、充填物类型、环境的封闭性及外来流体性质等因素控制了潜穴中充填物的改造趋势;生屑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等影响了沉积物中铸模孔的发育和保存.综合潜穴充填物类型、生屑类型、成岩环境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建立了生物扰动成因孔隙模式和铸模孔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裂缝非常发育,本文从成岩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依据裂缝间切割关系、裂缝与成岩组构问关系、裂缝内充填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将裂缝分为七期。并通过有机质成熟演化历史与裂缝形成历史的匹配分析,认为燕山运动形成的第Ⅵ期裂缝和喜山运动形成的第Ⅶ期裂缝可成为有效储渗裂缝,分别对盆地中部和第三纪断陷区天然气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扰动可改变碳酸盐岩原始沉积组构,影响后期成岩作用,导致生物潜穴与基质间存在物性差异,进而增强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在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点渗透率等多种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Kh2段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类型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Kh2段发育海生迹(Thala...  相似文献   

19.
姚迎涛  曾联波  张航  张洁伟  管聪  梁栋 《地球科学》2023,48(7):2643-2651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天然裂缝分布对油气运聚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三维地震属性与成像测井、岩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川东北黄龙场-七里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预测.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NEE-SWW向、NE-SW向、NW-SE向及NWW-SEE向四组裂缝.其中NEE-SWW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发育NE-SW向和NW-SE向裂缝,NWW-SEE向裂缝发育较差,研究区以大于70°的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发育程度受沉积相和断层两个主要因素控制,其中沉积相是裂缝发育的基础,不同沉积相的裂缝发育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台缘滩亚相和台内滩亚相的裂缝最发育,其次为滩间海亚相和台内洼地亚相,而缓斜坡亚相的裂缝发育程度相对较差.断层是影响裂缝发育程度及其展布规律的关键,根据裂缝发育指数(FDI)方法分析,该区断控裂缝发育带的宽度主要分布在250~1 000 m之间,与断层规模密切相关,随着断层规模的增加,断控裂缝发育带的宽度变大.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台内滩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但关于台内滩储层的形成与评价研究相对薄弱。以巴麦地区先巴扎区块上石炭统小海子组作为研究碳酸盐岩台内滩的典型实例,“露头-岩心-镜下-测井-地震”五位一体综合分析表明,小海子组发育-蜓-类生屑滩、藻核形石滩、生屑滩、砂屑滩和薄皮鲕粒滩等5种碳酸盐岩台内滩,形成于海侵背景下、内缓坡台地中的微低古隆起环境,受控于构造变形和海平面变化。优质储层受开阔台地浅滩沉积作用和(准)同生期成岩作用控制;纵向上小海子组下亚段的储层物性比上亚段好;平面上Ⅰ类储层自Bt8井沿北东东向至西南向呈条带状展布,与台内古地貌较高区域相对应;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内古地貌较低区域,呈零散的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