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近海地区热带气旋移向突然左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鸣 《台湾海峡》1996,15(2):113-119
对15例近海地区热带气旋移向突然左折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路径左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与环流背景、流行征、变高场配置、云闭作用、双涡旋和冷空气等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3.
一个热带气旋移向变化的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热带气旋移向突变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影响路径变化的主要因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诊断气旋移向稳定性的判据,经两百多次计算检验,证实其准确率达84%强。  相似文献   

5.
热带扰动向热带气旋的转化研究W·M·Gray1引言下面关于热带气旋发生的讨论是根据作者和他的研究生及同事们在最近十年观测资料所作的大量研究基础上所得到的结果。在飓风形成过程中,从一个仅仅具有易于加深和结构化的气旋性流场的热带扰动,怎样能形成为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6.
7.
试从9009,8616号热带气旋的移行路径分析,进一步探讨双热带气旋间接作用的重要性,并使用ZRSWA模式作预报。  相似文献   

8.
陈文玉  何翔 《海洋预报》1999,16(1):35-40
本文利用1949~1997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太阳黑子及东海气旋①,热带气旋②活动的互相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宇  陈润珍  蔡敏  孔宁谦 《海洋预报》2006,23(Z1):104-109
本文对1960~2002年进入广西影响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每年有4.3个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影响区,强度突然加强的平均每年有0.3个,发生在6~10月,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近海至粤西近海区域和北部湾海域。利用《台风年鉴》和《历史天气图》以及欧洲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类热带气旋进行环流特征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做出这类热带气旋的风力和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0.
数学模式或数值试验表明。1热气旋强度不仅与海面水温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表层水温的垂直结构有关,当海面与60m深处水温差小于2℃时,有87%的热带气旋强度达到了飓风标准,而水温差大于8℃时只有3%达到飓风标准。(2)海况对气旋路径影响显著,气旋有向高温区风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61—1985年历次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水文气象调查资料,计算分析了该海域海面吸收辐射、有效回辐射、蒸发耗热、海-气感热交换的时空分布,给出了该海域热量平衡年平均状况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的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首次报道了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其中水熄水母类16种,管水母类26种,对我国首次记录的两种水螅水母的形态特征作了记述,并比较和讨论了整个台湾周围海域这两类水母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及其由此衍生的生物经济模式和Gulland最适产量Y0.1模式,分别估算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并对各模式计算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讨论了渔业管理方案,确定了近期适合国情,并对各模式计算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讨论了渔管理方案,确定了近期适合国情、省情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海啸与海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土成  欧秉松 《台湾海峡》1991,10(3):264-270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水暴涨。在剔除那些因台风暴雨而引起的海水暴涨外,本区自公元647年以来共发生9次,本文按其形成把它划分为地震海啸和地震海溢两种类型,通过对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阐述其成因条件。认为地震海啸可分布在台湾海峡内,而地震海啸只能分布在台湾东北部海域;在地震海溢中,震级(M)和它影响的距离(△)关系为:M=5.892+0.019△。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研究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象岛邻近水域小型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了小型浮游植物54属201种,平均细胞丰度为4406×10~3个/m~3,大部分为硅藻类,数量最大的为扭链角刺藻、长形环毛藻、克革伦氏菱形藻和翼根管藻等种类。小型浮游植物最高丰度分布在南设得兰群岛近岸、陆架水域,这是由近岸冷水性的小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小型浮游植物的密度与硅酸盐浓度呈正相关(r=0.438,n=28,P<0.05)。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资源广泛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鱼类的不同生活史特征可表征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其变化可揭示鱼类种群对渔业捕捞压力的响应.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主要渔场30多年来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本研究分析了该海域5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态参数,系统研究了其生活史特征及其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51种鱼类分成5个不同的生活史对策组,分组结果表明超过60%的鱼类被归纳入第5组,即近r对策组,且多为中上层鱼类.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历史数据,对其中25种经济鱼类进行生活史变化分析,讨论不同鱼类种群对渔业开发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的渔业开发活动下多数鱼类表现出小型化、低龄化、早熟和生长率加快等趋势.此外,本研究计算了每种鱼类的开发率以进一步研究渔业捕捞压力对鱼类种群的影响,发现其中4种底层和近底层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变化显著,提示某些物种可能对捕捞压力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渔业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真囊水母属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振祖  黄加祺 《台湾海峡》2003,22(2):136-144
台湾海映及其邻近海区真囊水母属经研究有5个新种:项室真量水母(Euphy—sora apiciloculifera sp.nov.)、粗管真囊水母(Euphysora crassocanalis sp.nov.)、间腺真囊水母(Euphysora interogona sp,nov.)、大球真囊水母(Euphysora macrobulbus sp.nov.)、台湾真囊水母(Euphysora taiwanensis sp.nov.)和我国2个新记录种:背轴真囊水母(Euphysora abaxialis Kramp,1962)、疣真囊水母(Euphysora verrucosa Bouillon,1978)。对此予以详细的描述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系。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南部及附近海域夏季的陆架-陆坡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洪鹰  李立 《台湾海峡》1999,18(2):159-167
根据1994年8-9月在南海东北部开展的环流调查合作研究的现场数据,发现并初步讨论了台湾海峡南部及附近海域夏季所存在的陆架-陆坡锋的情况,着重指出夏季的坡折锋的结构较冬季更为复杂,其强度和范围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从物理过程和营养输送方面讨论了2006~2007年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叶绿素口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表层水体从南至北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北部海区叶绿素口含量平均值以春季居高,冬季最低;中部海区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南部较反常,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浙闽沿岸流、海峡暖流及上升流所造成的营养盐输入方式的差异可能是决定海峡叶绿素口含量季节分布南北差异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还表明,春、夏季叶绿素口含量的分布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均主要受营养盐限制,秋季叶绿素口含量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分别主要受到磷酸盐含量和水温的影响,冬季叶绿素α含量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分别主要受到硝酸盐含量和水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海面温度锋的卫星遥感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使用1989~2001年的NOAA AVHRR图像,研究了我国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海面温度锋.卫星遥感观测表明,该海域海面温度锋终年存在,锋面沿50~100 m等深线分布,西段呈西南西-东北东走向,东段以舌状向北突出,长约470 km.给出了该海域海面温度锋的多年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特征值.统计结果显示,锋的平均强度、平均最大强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0.147,0.281℃/km和15.15 km.锋的各种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锋的不稳定性普遍存在,沿锋面常形成半环状的锋波,使锋面呈半环状波动分布.锋波形成的时间尺度约为1~7 d,锋的波长约为35~133 km,年平均波长为63 km,波幅为25~70 km.锋面的波动向北东北方向传播,并存在锋面整体向北东北的平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