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2010—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深入探讨珠三角科技创新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就城市韧性水平而言,珠三角城市群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各城市间内部差异明显,形塑出“中间高,东西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科技创新水平方面,珠三角城市群总体上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区域内部地带性差异显著,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圈层式发展模式;珠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城市韧性之间耦合协调度总体缓慢上升,实现了由失调到相对协调的跨越,但各市绝对数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除深圳外其余八市均处于勉强/初级协调阶段,城际之间分化明显,形成了“中心—外围”的圈层格局。据此从推进两系统自身发展、制定两者耦合协调发展规划、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三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海峡25年来地震资料作了系统总结,发现海峡地震具有北弱南强,北稀南密,地震密集区沿两侧滨海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二个方向有规则展布等特征。提出地震受纵向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等控制,海峡中南部的地震主要是南海地块北推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合肥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定量分析了合肥盆地主要近东西向断层的活动规律,并分析了它们形成与演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前侏罗系基底主要发育了近东西向、南倾的逆冲断层,属于印支期前陆变形的产物。这些断层的逆冲速率向南有规律的增加,指示其动力来自南部大别造山带的碰撞造山。盆地在侏罗纪期间接受大量沉积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断裂活动,指示属于前陆拗陷型盆地,其对应着大别造山带的快速隆升。盆地在早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演变为断陷盆地,印支期基底的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活动。这些盆地内主要的近东西向正断层的伸展活动在早白垩世呈现北强南弱,而随后转变为南强北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北地区重磁数据重新处理,从重磁场特征角度分析和讨论目前地质界一直争论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的位置问题,并得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缝合带为约240 km宽的近似等宽带.该缝合带的走向自东北地区西部朝阳北、通辽南,走向北东东,过沈阳北、长春北折向南东东,直到通化北和珲春南.这样的认识主要来自区域重、磁资料的综合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垂向及水平各方向导数、水平梯度模、不同上延高度、小波、小子域及插值等多种滤波、信号提取及增强等多种处理后反映出的异常特征.该带南与北、内与外的重磁异常存在明显差异.通常表现为带内与带外的异常错动、曲线扭曲、走向改变、规模差异、特征冲突.比如松辽盆地就在带的南北宽度上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包括山势也因其存在而变得内外有别.  相似文献   

5.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依据IHS数据库2009年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北海南、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油气成藏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北海盆地的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基末利黏土组页岩,南北海盆地主要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主要储层北北海盆地为中下侏罗统砂岩,南北海盆地为下二叠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以泥、页岩为主,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北海盆地圈闭类型多样,而南北海盆地则类型较单一。控制其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北海南、北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和盐岩对油气成藏作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多相相航空影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利用多时相航空影像及有关辅助数据,分析城市演变的方法,对城市不同时期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市政等方面的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研究,科学地总结出城市演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研究成果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变迁遥感动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金中  赵玉灵  王毅 《地质科学》2004,39(2):168-177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其水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杭州湾区域遥感影像和地理地形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的变迁过程。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的发展程度不同,总体呈现南淤北侵的趋势。 43年来,北岸滩界变动范围基本限制在 1955年潮滩界线之内,潮滩面积呈负增长;南岸扇顶滩界外移 12550m,外移速率达 + 292m/a。潮滩的发展具有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南岸潮滩淤涨集中在 1955~1963年和 1977~1987年;北岸负增长则集中在 1955~1963年及 1987~1998年。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潮滩发育的差异性主要受岸线的空间地貌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克拉通内古隆起的构造变形是探究板块内部变形行为与大陆流变构造学的理想场所,断裂研究则是其主要突破口。本文基于新的地球物理与钻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的断裂系统尤其是其北部边界断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开展研究。分析表明,温宿北—野云沟断裂系在重磁场与反射地震剖面上具有清楚的反映,为塔北隆起的北部边界断裂,长达600 km,自西向东由温宿北断裂、温巴什断裂和野云沟断裂三段构成。该断裂系是在早奥陶世末沿基底软弱带自南向北逆冲形成的大型断层相关褶皱带基础上在前翼发生突破而形成的,加里东末期形成雏形,二叠纪末期,受南天山洋关闭的影响由北向南的强烈挤压形成自北而南的逆冲构造系统。该逆冲系统迁就原加里东期的滑脱面发育,并对原来的逆冲系统进行叠加、改造,形成一系列小断块叠加的大型背冲断裂系统,使得该断裂带基本定型。喜马拉雅期塔北隆起轴部发育张扭性断裂构造系统,该断裂系遭受左旋压扭,断裂的活动时序自东向西趋晚,具有长期演化、多期发育、继承、叠加与复合的特征。活动强度呈古生代强烈、中生代—新生代早期弱化、新生代晚期趋强的"强-弱-强"的演化趋势,在横向上呈西段强烈、东段略弱的特征。其成因主要与早奥陶世末期北昆仑洋关闭、二叠纪末期南天山洋关闭、古近纪新特提斯洋关闭引起的周缘地体与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相关,表现出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对板内变形的强烈影响。该断裂系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研究其成因与演化有助于该带油气勘探的拓展,例如西秋断裂带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9.
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及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 对东吴运动的性质、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茅口末期峨眉山地幔柱上升引起的地壳抬升、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和东吴运动这三者之间存在成因联系; 上扬子中晚二叠世之间的东吴运动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所造成的地壳快速差异抬升.东吴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 空间上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时间上西早东晚、南早北晚.下扬子及华南地块可能不存在东吴运动, 其中晚二叠世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华夏古陆控制.   相似文献   

10.
宋健  赵省民  陈登超  邓坚  苗忠英  明承栋  陆程 《地质学报》2012,86(11):1773-1780
对泥岩微量元素系统分析表明,额济纳旗及邻区二叠纪整体为半咸水环境;纵向上,二叠纪水体盐度逐渐降低,海水逐渐淡化的过程与裂谷盆地演化消亡的过程同步;横向上,东部(雅干以东)古盐度明显高于西部(北山地区),这与区内水体东深西浅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有关,与古生物分布特征反映的古盐度一致。综合泥岩V/V+Ni、Ceanom分析,认为区内二叠纪整体为缺氧、还原环境,该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区内水体的还原性西强东弱,北强南弱,其特征控制着该区有机质的分布,这对进一步寻找潜在有利烃源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合泥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区内泥岩的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其母岩可能为花岗岩和粘土岩的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11.
以黄山市和淮北市为例,对皖南和皖北城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质背景、主要城市地质问题、城市地质调查内容进行比较,认为黄山市和淮北市是安徽省南部和北部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地质调查主要目的、方法手段相同,侧重点应当根据城市地质背景特征和发展需要有所不同,对今后皖南和皖北地区其他城市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梅玉琳  吉中会 《水文》2022,42(1):97-10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全省各市2011—2017年洪涝灾情指数;运用熵权法估算洪涝风险指标权重,评估各市2005—2018年综合洪涝风险.主要结果表明:选取的灾情指标能有效地反映区域洪涝灾情,扬州是全省历史灾情较为严重的城市,全省大部分城市在2012年和2015年的灾情指数较高,2016年苏南和苏中的灾情较严重;各市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竟虎  文岩 《冰川冻土》2013,35(1):233-239
从经济紧凑度、 土地利用紧凑度、 人口紧凑度和基础设施紧凑度等方面, 构建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200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综合测度. 结果表明: 紧凑度大致以"塔河-凭祥"一线为界, 以东区域的城市紧凑度水平较高, 以西的地区城市紧凑度水平低. 紧凑度Moran's I高值区连片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区域, 中心城市紧凑度的带动性和辐射性较强. 紧凑度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经济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和人口密度是目前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城市土地利用因子表现相对较均衡, 而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两个主因子则表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城市效率指标,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作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其地域分异规律,并就江西省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效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效率的相关性总体一致,符合“城市规模效率梯度”现象。在提高城市集聚功能,培育城市群(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南部的鳌江是一条洪水灾害频繁的河流.介绍了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逻辑结构、模型组织以及应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的方法对流域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等,建立了一个可以在中小流域推广应用的防洪预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长期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大量排放“三废”,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人为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潜在性、突发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全面加强城市防灾减灾,不但特别重要,而且十分紧迫。近年来,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迅速地扩展。在各种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中,地球物理方法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资源污染、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几种常见城市地质灾害,概述了我国城市中的危害及发展现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的监测、探测和防治中具有特有的优势,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山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市生态位理论为依据,对山西省辖市以及行署所在城市的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三个评价体系参数进行选择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昌邑市位于山东省北部莱州湾南岸,南北狭长,南部为丘陵,中部和北部为平原,潍河纵贯南北。在查明市域内各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将昌邑市划分为4个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区和1个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带,针对各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