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人类的强烈干扰等原因使其大量丧失.这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它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直接涉足人类课题,其理论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在分析了近30年来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动态,并根据其保护需求和研究趋势,提出了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造环境供给结构的转型与都市景观的演化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启焰  甄峰  张京祥  杨庆 《地理科学》2001,21(4):360-367
在综合国外新古典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及制度分析中有关建筑环境保障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制造环境保障结构转型对都市景观演变的三个基本作用要素,并针对中国都市区,揭示由特定的政治经济关系转型。城市内各行业,部门的发展和土地发展的组织过程和干预手段对都市景观发展过程的影响,或城市规划功能转化这三方面共同构成的都市景观变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景观一词来自德文Landsehaft,它的原意是“地方的风景”。大概从二十世纪以来,景观学派就已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地理学派之一。这一学派的理论对旧中国的地理学界也有相当影响。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景观学派对于景观的理解基本上是错误  相似文献   

4.
景观一词来自德文Landsehaft,它的原意是“地方的风景”。大概从二十世纪以来,景观学派就已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地理学派之一。这一学派的理论对旧中国的地理学界也有相当影响。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景观学派对于景观的理解基本上是错误  相似文献   

5.
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辉 《地理研究》2003,22(5):625-634
“伯克利学派” ,又称“文化生态学派” ,是一个由卡尔·苏尔创立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美国人文地理学派 ,在欧美地理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对伯克利学派创始人卡尔·苏尔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苏尔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 )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2 )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3)美洲探险史和发现史研究 ;4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5 )文化生态学方法论探索。指导苏尔学术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 ,是他在《景观的形态》和《历史地理学序言》中系统阐述和倡导的文化生态学思想 ,这就是强调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联系的分析 ,重视文化景观的发生学或历史地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曾辉  夏洁  张磊 《地理科学》2003,23(4):484-492
从城市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生态恢复与生态合理性建设和城市景观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现状。从分析结果看,城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合理性评估、格局的优化设计模式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与管理等研究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城市景观生态理论和应用发展的需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此外,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范畴,景观生态学研究人员必须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密切协作,才能够推动上述理论和应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景观格局分析空间取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郭晋平  张芸香 《地理科学》2005,25(5):584-589
详细介绍了在关帝山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提出的景观格局分析空间取样方法,即统一网格样方取样法和统一网格样点取样法,并介绍了相应的样方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这两个取样方法在景观空间趋势面分析、景观要素空间关联度分析、景观异质性分析、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模式检验、景观动态过程模型建立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取样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市镇形态理论、生物基因理论等理论方法的启发下,我国学者在传统聚落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与应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以下基本问题:①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与产生的理论背景;②从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传统聚落景观区划与群系研究、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与完善、GIS技术在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建立中的探索等方面论述了景观基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现状;③系统整理了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其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本研究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的完善和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最后,展望了今后景观基因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最  刘沛林 《地理学报》2015,70(10):1592-1605
传统聚落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方法的探索,这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不能有效解释传统聚落景观要素与整体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结合生物基因组图谱和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开展了景观基因组图谱的探索。根据基因的特性,首先阐述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景观基因、景观基因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类型、功能和意义。根据前述理论研究成果,以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0个传统聚落为例,构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案例,据此分析了湖南省传统聚落的群系性特征;同时,以汝城金山村为例进行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识别。结果表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对于实现传统聚落景观数字化、挖掘传统聚落的规划模式、识别不同区域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整合与中国景观生态学展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郭晋平 《地理科学》2003,23(3):277-281
分析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指出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景观生态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了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三个方向的整合、时空尺度的匹配、多学科的整合和三个群体的整合4?个方面,阐述了走向整合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介绍了当前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并就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景观连通度是指景观有利于或者妨碍生物在资源斑块间运动的程度。景观连通度缺乏和栖息地斑块隔离会干扰授粉、种子传播、基因流、野生动物迁移和繁殖及其他生态过程,因此景观连通度研究是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的关键技术,开展此类研究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1、2006、2010年东圳水库流域的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其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人类土地利用逐步增强的流域长期景观连通度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中,设置物种的迁移距离阈值和在迁移距离内到达目标斑块的概率均一致时,该流域景观连通度从2001—2010年有递减的趋势,表明了斑块破碎化加大,景观连接度逐年递减;随着距离阈值增大,物种的迁移距离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越好,景观连接度增大,对景观连通度产生影响的重要斑块数量减少。从不同年份中提取的重要斑块的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林地、果园、耕地、水体都对景观连通度产生较大影响,对景观产生重要作用的斑块的面积占总景观面积的比例逐年递减,而建设用地和裸地对景观连通度的贡献均很少。研究认为,应保持流域景观的高连通度,进而确保区域各种物种传播和基因流动,以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景观格局分析指数选取刍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当前景观格局分析中所用到的景观指数上百种,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景观指数是一个普遍存在,然尚未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简要阐明构建景观格局指数中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基点(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镶嵌模型)的基础之上,针对普遍存在的混淆和误用景观指数的事实,叙述了合理选用景观指数的基本原则。最后,引介国外Ritters和O’Neill等人所推荐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5个景观指数:平均斑块边缘一面积比、蔓延度、相对斑块面积、分维数及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土地覆盖类型,以供读者选取景观指数时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活跃,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改变了这些过程,影响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景观组分、功能与结构。从城市湿地定义与分类、格局演变、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耦合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结合城市背景的研究成果。通过归纳当前研究现状,指出城市湿地景观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亟待发展的领域,构建融合关键生态特征的城市湿地景观分类体系,整合社会经济要素的城市湿地格局与过程耦合模型,以及耦合模型在城市规划与区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主要景观类型的生物地球化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球化学景观中,进行着生物和非生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其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即生物循环)在景观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广东热量丰富,年辐射平衡值一般在54至68千卡/平方厘米,月平均温度大于10℃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安全是流域生态安全主体之一,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以永定河流域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方法,利用RS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构建了研究区1984-2010年4个时段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根据最小费用阻力阈值,建立了“源”间生态廊道及“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道,确定了关键的战略点,最终完成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基于生物多样性目标得到了低、中、高3 个不同安全水平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结果表明:研究区低安全区面积比例由1984年的9.49%下降为2010年的9.18%,说明处于人类强干扰区的东部区域生态安全状态2010年较1984年有好转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安全策略及开展景观尺度生态恢复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球化学景观中,进行着生物和非生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其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即生物循环)在景观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广东热量丰富,年辐射平衡值一般在54至68千卡/平方厘米,月平均温度大于10℃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不仅改变着景观,而且通过景观来体现。景观生态学包含着这种动态的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内从来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而没有形成文化理论。本文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的四个主要的文化原理,在这些主要原理之下还可得出更确切的一些原理。一个根本的中心前提就是文化与景观在一个反馈环中相互影响:文化建造各种景观,同时景观影响文化。本文提出如下四个主要原理:(1)人的景观感知(Perception)、认识(congnition)和准则(Values)直接影响着景观,同时也受景观的影响。(2)不仅在居住景观中,而且很明显地在自然景观中,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景观格局。(3)自然的文化概念不同于生态功能的科学概念。(4)景观外貌与文化准则互通。 作为获得更确切的文化原理的方法,这里建议在人类尺度上研究景观,以及进行可能景观(Possible landscape)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规划管理,其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和景观稳定性原理等。沙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所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的研究和治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沙漠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沙漠化与生物多样性、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论地理学现代区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近代地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景观研究、生态研究、区位研究入手,阐述了现代区位研究在现代地理学地域开发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剖析了传统区位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城市区位)的历史局限性,论述了以空间区位研究为特征的现代区位研究的学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