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南部的大地构造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显生宙期间,中国南部的构造属性曾几经转化。加里东旋回,那里有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印支—南海准地台3个单元,其中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并不是一个碰撞造山带,而是一个向滇越呈剪刀状张开的拗拉槽型冒地槽褶皱系;印支旋回,华南处于特提斯构造域的范畴,但那里并不存在深海洋盆;晚三叠世以来,特别是燕山造山阶段,华南属亚洲东部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的一部分。中国南部大陆内部并不存在阿尔卑斯式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秦岭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汇聚带,其拼接带为南北向的贺兰褶带—龙门褶断带—川滇构造带和东西向的昆仑—秦岭褶皱系呈十字相交,将我国分成塔里木—阿拉善、华北、羌塘—松潘、上扬子四个地块。南北向拼接带分出华西和华东板块,对接于前寒武纪,东西向拼接带分出北方和华南板块。自隐生宙以来的分合演化,直到印支期末才基本完成秦岭褶皱系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3.
郭福祥 《广西地质》2000,13(1):1-6,40
华南大陆部分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属南华造山带,可分为NW-NWW向的滨特提斯褶皱系和NE向的滨太平洋褶皱系。滨太平洋褶皱系包含东南大陆边缘弧褶皱带和东南大陆边缘弧褶皱带和东南大陆边缘弧后褶皱带,是蟾三民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主要褶皱时代,在陆缘弧褶皱带是晚侏罗-中始新世;在陆缘弧后褶皱带是中晚始新世之交。讨论了华南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成因和状对称特点,以及陆壳减薄板段、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区域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地构造跨华北、华南两大板块,属于华北陆块、北秦岭褶皱带、南秦岭褶皱带。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丰富,各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在地壳演化历史中可分为3个阶段,即太古代—中元古代为前造山阶段,晚元古代—三叠纪为主造山阶段,侏罗—白垩纪为后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江西省的地壳演化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前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地壳演化的不均一性;加里东期—印支期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接合和加里东褶皱带,以及燕山期江西地壳演化发展新阶段等看法。  相似文献   

6.
武功山北缘剥离断层、近水平韧性剪切带与伸展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兆松 《现代地质》1990,4(1):101-106
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结构完整,系由以脆性变形的上拆离盘及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体所组成。上拆离盘组成于一系列的北倾犁式正断层系及拉张断陷盆地;变质核杂岩体的岩石以舌状—饼状褶皱、片理化、拉伸线理及条带状糜棱岩等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变形为其特征。根据由伸展构造所控制的拉伸断陷盆地的沉积物时代来推测,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可能发生于印支运动晚期。  相似文献   

7.
海南抱伦金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的南西部,东西向尖峰—吊罗深大断裂与九所—陵水深大断裂之间,乐东盆地南西边缘地带。该矿床主要产于与尖峰复式岩体直接接触的东南侧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浅海相含火山物质的细粒碎屑沉积岩中,矿体则严格受一组近平行的、NNW向断裂破碎带所控制。  相似文献   

8.
关於华南大地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其一,认为华南的基底是“华夏古陆”,或古元古—太古代的“华夏地块”,或“扬子-华夏古陆”。另一种意见认为除小的古老地体外,华南不存在古老基底,而是在洋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槽褶皱区。华南地槽褶皱区开始于造山纪(2050Ma),它的西部边界是武陵断裂带,与西南地台相邻;其北边界一般认为是长江断裂带,其实很可能是华北地台。对持“华夏古陆”及相似观点进行了质疑和评论,对华南地质一些关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椐长期地质研究积累,如地槽相沉积、复理石或浊积岩的巨厚沉积、蛇绿岩套、细碧(角斑岩系、安山岩带、许多下古生代等地层标准化石,以及大量可信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等,提出华南从元古代到新生代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可分为5个造山带,即:① 武陵—双桥山—双溪坞—舟山造山带;② 震旦—早古生代造山带;③ 海西造山带;④ 印支—燕山火山岩带;⑤ 台东—喜马拉雅火山弧。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对皖南绩溪县杨溪花岗岩体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岩石学特征,对其花岗岩化成因机制,对岩体与矿化的关系等都有一些新的认识。杨溪岩体处在华北地台与华南褶皱带之间的扬子准地台中,在修水—皖南—浙西古拗陷  相似文献   

10.
相山破火山口火山杂岩体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山破火山口位于华南褶皱系的华夏褶皱带北西侧,发育于震旦系的基底变质岩之上,由于晚侏罗世强烈的火山活动,特别是最末一次剧烈而快速的大体积喷发,过渡岩浆室产生空腔而塌陷,次火山岩沿环状断裂侵入,形成了由酸性—中酸性的熔岩、火山碎屑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近东西向褶皱构造具有南北成带、晚期NNE向褶皱构造具有东西分区的区域展布特征。基于地层接触关系和早中生代岩浆岩和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统计分析,认为这两组叠加褶皱构造清楚地记录了华南早中生代两期挤压事件,近东西向褶皱是对印支早期华南地块南北边缘碰撞造山事件的远程响应,NNE向褶皱则起源于燕山早期((170±5)Ma)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两者发生转换的时代在中晚侏罗世之交。伴随这两期构造挤压而产生的地壳增厚分别诱发了华夏地块三叠纪和晚侏罗世地壳深熔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华南两组叠加褶皱构造的识别为进一步探讨早中生代从碰撞动力构造体系向俯冲动力构造体系转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华南武功山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其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认识武功山地区构造样式和成因的关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武功山早古生代片麻状状岩花岗岩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温度估算。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主应变轴比X/Z介于1.33~5.07,Y/Z介于1.17~2.59;对数付林参数K值介于0.05~6.88之间;三个主方向应变强度ε1、ε2、ε3大小范围分别为0.13~1.35、-0.26~0.28、-0.54~-0.18;应变型式从边部到核部呈扁型—长型与扁型共存—长型的变化规律;应变大小从边部到核部呈增大又减小的趋势,即中间地带为应变较强的一个带。运动学涡度测量和温度估算表明武功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以纯剪变形为主,形成温度为500~600℃;晚期变形表现为简单剪切,形成温度为300~400℃。结合年代学资料,探讨了武功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韧性变形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地质背景 广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西部,是环太平洋构造域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属华南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在多旋迴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一系列隆起带和拗陷带,可划分为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即桂北隆起带,桂中—桂东拗陷带,云开隆起带,右江褶皱带和钦州褶皱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每一构造旋迴都伴随有岩浆活动,以花岗岩类岩体分布面积最广,大致有五个北东向岩带和一个北西向岩  相似文献   

14.
陈毓川 《矿床地质》1983,2(2):15-24
本文所述及的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黄汲清先生所划分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范围。该区在下古生代时期为冒地槽,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褶皱隆起,结束了地槽阶段。加里东运动之后,此区仍不断经受构造运动,成为比较典型的构造活化区。主要表现为:在海西时期一些地带强烈断陷,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如湘南、河池—南丹等地区;印支—燕山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安徽、江西及广东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部分岩体中发现了不少变余沉积结构构造,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提供了新的信息,对认识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成岩物质的来源、岩石成因及成矿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华南花岗岩广布于华南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中,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带附近,地壳活动性强,构造变动剧热,以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为最强,振荡运动频率高,振辐大,震旦—寒武系砂砾岩分布广,厚度大,深大断裂与线性褶皱发育,花岗岩类侵入体广布,各种有用矿产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树芳 《地质论评》1964,22(5):357-363
一、前言南京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交接处。其北缘的浦口、浦镇、六合位于华北地台上,其他部分均居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由于底基处于稳定区和活动区的边界上,故构造活动颇为显著。本文就新构造运动的各种迹象说明其活动在晚第三纪开始,迄今仍未停息。  相似文献   

17.
赣西北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主要集中于武功山隆起和九岭隆起,其中的武功山隆起产有我国最大的岩体型稀有金属矿床414矿,在九岭隆起是否也能找到类似于414的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华南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查明了赣西北九岭地区的狮子岭岩体也存在类似的稀有金属矿化,矿化主要赋存于黑磷云母—含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碱长花岗岩三类岩石中,三类岩石的分带特点与武功山隆起雅山含矿岩体从Ⅴ带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到Ⅱ带的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演变趋势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同时,详细的矿物学研究表明,狮子岭岩体稀有金属矿化特征与414矿也存在一定差异,如狮子岭黄玉—锂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磷锂铝石超常富集,含量可到4%~5%,已成为矿石中锂的主要载体之一;岩体中绿柱石、富钽锡石、铌钽铁矿、钽铌铁矿等工业稀有金属矿物也普遍存在,这些发现为该地区Li、Be、Ta及Sn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文章对九岭地区锂矿资源的成矿潜力、成矿机制以及华南地区岩体型锂矿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深化了稀有元素在花岗岩类中成矿作用的认识,对华南地区稀有金属的找矿工作可能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赣中煤田滑脱构造分布在九岭、武功山及武夷山的前缘。九岭北缘为重力伸展滑覆构造,南缘为双冲推覆构造,它们形成于燕山运动。武功山两侧发有滑脱构造,印支期先向两侧下滑,尔后褶皱,燕山期北侧向坳陷带推覆,最后又产生滑覆构造。武夷山在印支期南侧先滑后褶,燕山期两侧均向坳陷带推覆。由此,赣中煤田地质构造更为复杂,滑脱构造与找煤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特征,两褶皱带的改造型花岗岩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表明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汤家富  肖庆辉 《地质论评》1987,33(2):129-137
江西省武功山东段发育了两类不同型式的剪切带,即北北西向平移剪切带和东西向韧性推覆剪切带。它们是形成于同一时期并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都发育有与运动方向一致的圆锥状-剑鞘状、舌状-饼状鞘褶皱和a线理以及强烈的片理化带。表明它们是在同一应力场中变形的,两者之间以转换断层为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