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建设项目需要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特点,提出了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指导原则及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和保护气候环境的基点出发,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范围、内容,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设项目需要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特点,提出了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指导原则及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和保护气候环境的基点出发,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范围、内容,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进行重大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并分析百色市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本现状和目前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建议,以期促进本地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浅谈建设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开展气候论证工作经验,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论述了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必须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并对今后如何开展气候可行论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流体力学技术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筑风环境模拟标志着大型工程的气象保障服务正朝着越来越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江西某新建火电厂气候可行性论证为例,提出了一个采用就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项目场址风环境进行有效模拟的技术流程,在考虑建筑物分布时分别以当地50 a一遇的10 min平均最大风速、30 a一遇的10 min平均最大风速作为入流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场址区域的极端风速最大值和最大风压、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以代表气象站30 a一遇的10 min平均风速作为入流条件场对场址的风环境状况进行了模拟,10 m高度处风速为1.4 m/s,210 m高度处为2.3 m/s,240 m高度处为2.4 m/s。这些本地化风参数对火电厂项目中高耸建筑抗风设计、大气污染影响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结合实例对模拟方案中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中开展精细化风环境模拟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需要更加精细的评估结论,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营等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气象部门在沿湖、沿江、沿海和内陆地区多个大型桥梁工程、核电工程、风电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中积累的工程短期气象观测资料和邻近气象站同期同步观测资料、历史气候资料,探讨大型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程区气候要素极值计算方法和有效的空间插值计算方案,初步建立了基于空间信息分析方法的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系统流程。实际应用表明: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手段的工程气候论证,考虑了项目周边地区气象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形下垫面状况等地理信息,并且具有比常规论证手段更高的计算分辨率,在结合广义极值分析方法后,可以满足大型工程对气象评价的精细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气候论证的内容和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气候论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气候论证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为加快广西气候论证的步伐,提高气候论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为工业、农业、金融、保险、交通、电力、能源、城市规划和大型工程建设等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本文阐述了江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江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为更好地发挥气候可行论证在服务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气候论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和协作,推进部门内外联动机制建设,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扩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11.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升温、降水强度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会通过影响重大工程的设施本身、重要辅助设备以及重大工程所依托的环境,从而进一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并对重大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气候变化还对重大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工程措施产生影响。本文以青藏铁路(公路)工程、高速铁路工程、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为典型工程阐述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青藏铁路(公路)沿线的冻土环境的热平衡极易打破,多年冻土环境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气候变化已经使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并且未来的多年冻土退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将变得更加严重。未来中国地区的地表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台风等都将发生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我国高速铁路的气候变化向着不利于高铁工程的趋势发展,将给高铁基础设施的服役寿命以及高铁运输秩序等方面带来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水工程和水安全在水量分配和调度、水资源利用和水文风险管理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气候因素变化对许昌烟区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许昌烟区1971—2005年4个年代气候因素变化特点,采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和指数和法,估算了许昌各县(市)的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各县(市)的CFI均在0.80以上,表明各县(市)均属烤烟生产气候适宜区。从4个年代CFI的均值来看,许昌县〉长葛〉襄城〉禹州〉鄢陵;从4个年代CFI变异程度来看,禹州〉长葛〉襄城〉鄢陵〉许昌县。各县(市)不同年代的CFI均呈“低-高-高-低”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县、襄城、长葛、禹州的CFI值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明显高于鄢陵。80年代至21世纪初鄢陵的气候适生性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县(市),与伸根期温度相对较低,旺长期和成熟期多雨、高湿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气候因素变化对许昌烟区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许昌烟区1971—2005年4个年代气候因素变化特点,采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和指数和法,估算了许昌各县(市)的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各县(市)的CFI均在0.80以上,表明各县(市)均属烤烟生产气候适宜区。从4个年代CFI的均值来看,许昌县〉长葛〉襄城〉禹州〉鄢陵;从4个年代CFI变异程度来看,禹州〉长葛〉襄城〉鄢陵〉许昌县。各县(市)不同年代的CFI均呈“低-高-高-低”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县、襄城、长葛、禹州的CFI值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明显高于鄢陵。80年代至21世纪初鄢陵的气候适生性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县(市),与伸根期温度相对较低,旺长期和成熟期多雨、高湿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且2000年以来在降水增加、生态工程实施的情况下,北方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变。进一步根据RCPs排放情景和预估的我国未来气候变化,指出未来30~60年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利于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但气候增暖会增加森林和草原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频率。在对策上,指出应充分利用北方气候暖湿化的正效应,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同时加强防护林和草原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气候变化将使水利工程的服役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水工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对极端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与脆弱。本文以水库大坝、大型调水工程等水利工程为对象,系统总结了部分已观测到的低温冻害、寒潮和干旱等气候条件对水利工程影响的事实。结合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从改善水工材料性能的工程措施角度,分析了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阶段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从规划修订、预案制订、监测预报等非工程措施角度,分析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领域可采取的减缓适应对策,以提高水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气温资料,通过5种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的气温变化特点,以及未来50 a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明显变暖,在1881-2001年120 a间哈尔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4℃,全省1981-2000年较1951-1980年间平均气温上升近1.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和2050年的气温将分别升高1.9℃和2.4℃,到2050年≥10℃积温带将北移约5个纬距。气候变暖对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除大豆增产外,其他作物产量均有所降低。因此,必须进行作物结构调整才能逐步适应气候变化,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老风口生态工程前后基本气象要素的分析,发现实现生态建设后,老风口风区气象条件向良性方向发展:平均气温上升0.6~1.0℃,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小,大风减弱。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年来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完成的以气候模式为基础的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工作.第一个基于气候数值模式开展短期气候预测试验的是曾庆存等人,他们所采用的是IAP AGCM耦合一个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1997年,基于耦合气候模式基础上的ENSO预测系统建立起来;同时开展了东亚区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提出了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有效修正的方案;为了考虑初始土壤湿度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建立了气象变量和土壤湿度的经验关系;还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海面温度异常和大气春季异常对夏季气候(特别是发生于中国的大水)预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