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根根常委工作会议的精神,1987年将组织两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1.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区域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的,计划于1987年7月在长春市召开。  相似文献   

2.
耿树方 《地质论评》1981,27(6):550-551
为了交流几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地质及成矿工作中的丰硕成果和进一步推动有关学术活动的发展,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1年6月29日—7月5日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会议”与“云南省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构造地质学术年会”。这是我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  相似文献   

3.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于1987年7月在长春举行。国内代表83人,来自联邦德国和日本的4名地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8篇,其中论述环太平洋带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规律方面的有25篇;有关成矿带、矿床以及成矿作用的文章73篇(其中包括论述金矿的文章22篇)。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反映了我国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和河南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东秦岭(包括大别山)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2—29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部、核工业部及其所属研究单位和地质队,高等院校、三门峡市等52个单位的98名代表。其中还有光明日报、河南日报、中国地质报社和中国地质编辑部的记者多人。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于6月29日~7月5日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地质、冶金、煤炭、石油、二机、化工、教育、中国科学院等部分的159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300多位代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53篇,论文摘要313篇(其中包括区域地层古生物34篇,区域构造  相似文献   

7.
王方国  孙志明 《地质通报》2003,22(5):374-374
1会议概况2003年4月11—14日,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发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主办,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170余名代表中,有刘宝臖、任纪舜、陈毓川、金庆焕、郑绵平、张国伟、多吉等7位院士,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单…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87,33(6):588-588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区域成矿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等单位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6日至20日在长春召开。7月21日至2日与会代表赴长白山进行了新生代火山岩及火山地貌景观考察。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1,27(4):封三
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已分别于1980年12月23日与1981年3月7日在北京成立。委员会名单附后。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与地质部航测大队于1981年3月30日—4月4日在北京共同  相似文献   

10.
耿树方 《地质论评》1992,38(2):183,196
为了交流近年来、尤其“七五”期间各部门、各单位在秦岭大巴山地区进行的地质、矿产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本区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开展,振兴地方经济,1991年10月15—19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石材委员会、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11.
《古地理学报》2008,10(2):124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由中国地质学会各省、市、自治区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经评选委员会评选,产生金锤奖8名、银锤奖26名。1999年12月30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6届理事会第12次常务理事会议审查通过。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授予35岁以下在地质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地质工  相似文献   

13.
陈祖伊     
陈祖伊男,1935年生于上海市,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铀矿地质》编委。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学院放射性元素矿床地质与勘探专业,回国后主要从事铀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国防科委和部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将于今年十一月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1.与花岗岩及火山岩有关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2.中国东部环太平洋矿带区域成矿规律;3.层控矿床和斑岩矿床。会议筹备组已发出1、2、3号通知,要求论文摘要(不超过1500字)于五月底前寄筹备组。会议期间将举行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及专业组工作会议,研究今后学术活动计划,建全组织机构,并开展某些专业的专题讨论。会议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另行通知。会议筹备工作由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组负责(地址: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质》2011,6(2):60-60
2011年5月20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在重庆市长都假日酒店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郑桂森秘书长主持。会议主要进行了以下议程:1.郑桂森秘书长汇报了专委会2010年工作情况及2011年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81,27(5):470-476
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召开的。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地质、冶金、石油、建材、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共300多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作了书面致词,学会副秘书长孙抠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年10月在湖北省荆州市召开.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于7月23—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东北亚矿产资源响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2篇。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质工作者如何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针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参加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韩国五国编图项目的人员首先向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及全体…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委员会、吉林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的,吉林地质学会筹备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6—20日在长春召开。会后考察了长白山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矿床。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来自16个省市、40多个单位的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骨干83人。会议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和筹备的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0至2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300人。 会议收到论文230篇,在两个半天的大会学术交流和四个半天的小组学术交流会上共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