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 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3人死亡,2人失踪,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见照片专版(照片2)。国务院对此灾情高度重视,作者参加了国务院调查组,紧急赶往发灾现场,调查和指导了抢险救灾工作。1 滑坡结构滑坡地处平溪河之拐弯右侧凸岸,三面临空,缓坡地形坡度20~30°。其东北部为冲沟,东南部为高达30多米的陡崖。滑坡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具4层结构:上部第1层:残坡积土,厚度3~5m;第2层;碎石土,厚度5~10m;第3层;强风化板岩、砂岩,层状…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正在施工中的220kV盐津变电所北面斜坡发生滑坡,直接危及到变电所的安全。针对该滑坡的特点,采用抗滑桩结合排水沟措施进行整治,累计增加工程费用约1500万元。文章在阐述该滑坡体岩土工程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坡体结构、下伏泥岩工程地质特性、降雨条件、工程荷载因素)及成因演化机制。认为该滑坡经历了蠕变、剪切、滑动破坏3个阶段,且蠕变阶段塑性变形特征明显,具有较宽的塑性变形区域。最后对该滑坡提出了抗滑桩结合排水沟的治理方案。经验证,该治理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安顺关脚电站厂区后坡,系一间歇性古滑坡,因压力管道明槽开挖增加新的临空面及工程弃碴堆放欠妥,遇1991年汛期短时间内特大降雨量的影响,导致古滑坡复活,毁坏了压力钢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制止滑坡的活动,保证已成建筑物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在对滑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工程治理手段,诸如滑坡减载、排水明沟及盲沟、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坡面整治及绿化等。经过4年多的观察及1992年7月17日厂房三机联合满载甩负荷试验的检验证明,滑坡工程治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湖南711矿山体滑坡群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11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11km的许家洞镇。滑坡主要发生在711矿主矿带斗岭组地层,由3个滑坡体组成滑坡群。斗岭组地层上覆第四纪残坡积层,斗岭组地层为隔水层。通过对发生在711矿山体上的滑坡群的勘探及降雨和堆石的调查情况,结合对边坡角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废石堆置超荷、降雨通过第四纪土层的垂直入渗后在斗岭组和残坡积层之间形成软弱带。同时采矿中经常性的爆破震动也是诱发滑坡的原因之一。最后对滑坡群提出了刷方减重、埋设抗滑桩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朱天林 《湖南地质》1997,16(3):186-188
同心桥滑坡是由于人工开挖削坡而引发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和卸荷、排水等措施成功地治理了滑坡。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建设应注意工程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内宜高速公路建设中两个典型工程滑坡的特征、成因机制及防治措施和整治效果,说明高速公路建设中应注意因工程不当而造成的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晴隆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成果为依据,在对滑坡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认为,第四系厚层坡积物及堆积物、软弱结构面发育的岩土体结构为滑坡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结构条件;不利的地形地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集中降水是本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这对该类滑坡灾害的认识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滑坡及危岩(崩塌)防治工程措施选择与工程设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滑坡和危岩(崩塌)治理工程措施较多,措施组合可变性大,每种工程措施都有其相应的应用条件,不宜性、适宜性和最佳配置组合。治理工程措施选择应充分考虑治理工程功能性的具体要求、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工期要求和投资的经济性以及后期维护的要求、工程岩土体性质及其蓄水后的变化、场地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地方材料资源等具体制约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三峡水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国家级验收总结的基础上,对滑坡与危岩(崩塌)常用防治工程措施(排水、削方减载、回填压脚、抗滑桩、重力式抗滑挡墙、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拦石墙等)的工程适用条件、工程设置及不宜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工程设置应考虑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藏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工程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某滑坡位于西藏昌都镇境内,总体积52 6×104m3,复活部分体积仅14 7×104m3。因其位置特殊、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强烈而倍受各方重视。该滑坡诱发机制为在异常的气候条件下,人类工程活动———不合理开挖坡脚可能导致古滑坡体的中、前部复活。文章结合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法,剖析滑坡形成机制,探讨滑坡复活变形影响因素,评价滑坡稳定性及其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滑坡前缘一带建有高挡墙的这一特殊情况,进行了滑坡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达州市渠县李馥乡南阳碥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补充了勘察资料对滑坡认识上的一些不足。针对2号滑坡中前部和中后部不同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认识,指出南阳碥滑坡不稳定2号滑坡体中后部房屋开裂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坡体地下水位埋深过浅(1~3m),整个坡体基本处于饱水状态,由此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房屋出现不均匀沉降。而滑坡体中前部房屋开裂和坡体的变形破坏则主要是由于汛期渠江水位的大幅度升降导致库岸边坡失稳以及降雨诱发坡体局部滑动。文章对滑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及滑坡推力计算,按照4种工况对各个不同的剖面提出了相应的抗滑支档 截排水工程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黔中地区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地面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查明贵州省紫云县白云小学岩溶塌陷的成因及发育机制,在塌陷区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岩土样测试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表明,白云小学岩溶塌陷是特殊的"水-土-岩"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塌陷区的岩土组构特征,建议在黔中岩溶地区进行工程选址前,采用"监测预防+控水+工程治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死亡数百人。政府部门不仅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同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滑坡灾害研究与防治,用于滑坡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已不断得到完善。根据我国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评判标准,按照滑坡防治措施效果的预知性,可将现有4大类、33小类的防治措施分为定量与非定量两大个类。同时,对当前滑坡防治中存在定量与非定量措施并用,但只注重定量措施忽略非定量措施的效果以及由此引起滑坡治理工程投资过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保证滑坡治理工程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合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集安市净水厂滑坡灾害位于丘陵区前缘,形成原因为大气降水入渗、风化裂隙水及净水厂渗漏水,改变了上覆松散岩层稳定性。滑坡为土质滑塌、滑动面为基岩面。防治工程措施为排水孔、排水沟、挡土墙。  相似文献   

14.
工程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滑坡是建设铁路、公路等工程活动中诱发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工程整治耗资较大,必须引起工程界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近年修建的西南山区某铁路复线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大量工程滑坡实例,分析论述工程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对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滑坡防治方针。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工程滑坡灾害具有重罢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双燕  杨斌 《中国岩溶》2021,40(4):718-727
贵州石漠化治理中产生的县域冲突主要表现为:一是原本需要进行一体化治理的区域被不同行政归属的县域分割,导致无法进行协调治理;二是同一水系的不同县域由于利益分配格局导致的石漠化治理冲突;三是在分属不同政区的县域边界地带形成“边缘治理区”,石漠化治理未得到重视或者被忽略。探究其产生原因为:一是自然地理空间分割造成的区域碎片化;二是“犬牙交错、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分原则形成的土地碎片化;三是行政区分割导致的治理差异化,包括治理重视度的差异,治理理念的差异,行政能力的差异,资源、要素的投入差异,行政考核制度的刚性制约等。基于此,建议更多从人文地理视角的区域合作、上级协调、利益共享等方面去着手解决,包括行政区治理向经济区治理的转变,单县治理向多县合作治理的转变,单县考核验收向片区考核验收的转变,适时合理推进县域边界优化调整,特别是遍布飞地和插花地的碎片化区域。  相似文献   

16.
牵引式滑坡在山区公路滑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治理工程往往耗资巨大、环境破坏严重。针对某高速公路牵引式滑坡,通过地质调查、变形迹象分析、岩土体应力-应变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指出具体破坏机制为:(1)坡脚开挖致使阻滑关键块体缺失,应力集中导致剪切应变软化;(2)地表降水与地下水对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的改造;(3)滑体变形不协调,导致拉裂缝产生,滑坡后缘得以继续向后扩展。目前监测表明,已施工的组合加固措施效果良好。最后讨论挖方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对牵引式滑坡进行评价应坚持安全系数分区原则,滑坡总体加固应按安全系数控制,同时对后缘加固按位移控制。  相似文献   

17.
永蓝高速公路K18+000~K18+350滑坡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中占重要地位。通过对永(州)蓝(山)高速公路K18+000~K18+350白泥坳隧道进口滑坡(简称白泥坳滑坡)的现场调查,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区域构造、气象水文与地下水及施工工序四个方面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滑坡的地质构造及变形特征,结合钻孔及工程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滑坡滑动面的可能位置。最后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辅以地表及地下排水设施的综合治理方案,以此达到加固正在发生变形的边坡、防止施工活动对坡体产生扰动导致古滑坡复活的目的。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抗滑桩及排水设施的施工工艺及流程,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为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下蜀土滑坡是宁镇地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季节性明显、受人为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与常规土体滑坡相比,下蜀土滑坡具有土体吸水饱和后强度迅速降低的力学属性,这将导致滑坡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突变性。以往针对下蜀土滑坡产生原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然未产生滑动的边坡,鲜有从已产生滑动的边坡开展研究分析工作。据此,本文将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案例对比的方法,对两个典型的下蜀土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结合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从应急和永久两个方面对两个滑坡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为类似下蜀土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