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珠江口台风增水对热带气旋参数改变的反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研究热带风暴中心气压下降示度、最大风速半径、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热带气旋登陆时的入射角、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度等参数改变条件下,珠江口5个测站风暴潮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站的反响很不一致,在风暴潮预报中对地形的特点、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及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49~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影响中国和福建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及影响中国和福建的热带气旋变化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近60年来西太生成热带气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一个6~7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以后周期变为4~5年;(2)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有一个1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在一年中呈正态分布,以8月份最多;(3)登陆福建后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与登陆前一致出现的频数最多,其次为路径转向右折,登陆后转向左折出现的频数最少;(4)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有一个4~5年的周期,影响频数在地域上表现为从南往北逐次减少的特征;(5)20世纪90年代以来登陆我国的初旋日期呈现一个偏晚的趋势,终旋日期的年际变化不明显,而登陆福建的初、终旋日期年际变化不明显,但登陆福建初、终旋日期时间间隔近几年有一个偏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孙彭龄 《海洋预报》1994,11(2):29-34
对1954年以来南海登陆的热带气浙北地区出梅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发展热带气旋登陆造成出梅的概率占登陆热带气旋总数的54%,在南海的北部和西北部登陆的热带气旋,使浙北地区出梅的概率远高于南海其他区域登陆热带气旋的出梅概率。通过对出梅和出梅热带气旋的环流型及前期环境流场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出两者在西太平洋副高和西风带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1954年以来南海登陆的热带气旋与浙北地区出梅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登陆造成出梅的概率占登陆热带气旋总数的54%,在南海的北部和西北部登陆的热带气旋,使浙北地区出梅的概率远高于南海其他区域登陆热带气旋的出梅概率。通过对出海和出梅热带气旋的环流型及前期环境流场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出两者在西太平洋副高和西风帝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东南沿海是中国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以人口为标准,将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四省拥有海岸线的地级市及上海在内的38个沿海城市划分为中等及以下(人口≤100万)、大型(100万人口≤500万)和特大(人口 500万)城市三个等级,基于1984—2019年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频次、强度、路径和经济损失数据,对登陆特征及经济损失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1984—2019年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特大城市的热带气旋频次最多,中等及以下城市最少。趋势上,在中等及以下城市登陆的热带气旋数量呈下降趋势,大型城市无明显变化,特大城市呈上升趋势。其中,广东西部和福建北部及中部的沿海城市登陆气旋频次最多。(2)强度上,特大城市登陆气旋强度最强,中等及以下城市最弱。趋势上,中等及以下城市登陆气旋强度减小,大型城市增加,特大城市先增加后减小,总体强度增加,福建、浙江和广东西部沿海城市登陆气旋强度最强。(3)从气旋登陆位置看,强热带气旋(STS)以上等级的气旋登陆点有北移趋势。(4)经济损失上,特大城市最高,其次为大型城市和中等及以下城市,总体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从损失占GDP (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看,大型城市最低,中等及以下城市最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城市损失高,占GDP比重低,海南损失低,但占GDP比重高。  相似文献   

6.
热带气旋影响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1990~2008年气象要素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福建沿海9个验潮站资料,从热带气旋登陆、路径以及福建沿海地理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福建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每年平均约有5.5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福建,风暴潮发生率为81.1%,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出现在5~10月,风暴潮过程最多的是8~9月,平均每年有4.53次风暴潮过程。正面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浙南的影响热带气旋,最容易引发福建省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过程,且风暴增水最强,最大增水可达200cm以上,其次是登陆广东的影响热带气旋。由于闽江口的喇叭口地形作用,位于闽江入海处的闽江口岸段在全省4个岸段中风暴增水最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3 ~2012年热带气旋资料、浙江大风实况资料和地面高空图资料,对60a来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大风进行统计分析;将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分为7种类型进行讨论,分析各种路径的热带气旋所产生极大风速的分布特征和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953 ~ 2012年60 a中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共有279个,平均每年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有4.7个,产生8级以上和12级以上大风分别有4.3个和1.9个,造成浙江大风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7~9月,占80%;登陆热带气旋产生的极大风速与近中心最大风速正相关,且产生的极大风速常比其近中心最大风速大;12级以上大风出现概率较大的依次是登陆浙江沿海、在浙闽边界到厦门之间沿海登陆、近海北上转向、在浙沪边界到鲁辽边界之间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对热带气旋产生大风时的高低空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发现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地面冷高压常对浙江热带气旋大风有增幅作用.因此,热带气旋大风的预报,除考虑热带气旋自身因素外,也要考虑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1949—2009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业  丁骏  卢美  王晶  王勤 《海洋预报》2012,29(2):8-13
通过对1949—2009年61年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路径等的分析,发现在7—9月份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占登陆总数的92.5%,7—9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占影响总数的82%。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中登陆福建或在台湾海峡消失的热带气旋占的比重最多。虽然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近年来大幅减少,但登陆浙江的强台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随着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的增高,热带气旋生成的时间提早,结束的时间偏迟。另外通过对热带气旋影响时各海岛、沿海和内陆站的大风、暴雨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容易引起大风天气的是大陈和嵊山站;容易引起暴雨天气的是温岭、临海和温州站。本文还分析了验潮站最大增水超过1m、2m、3m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1—201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利用趋势分析、R/S分析以及周期分析等方法对近67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频次、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等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近6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和频次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003个/a和0.008次/a,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未来一段时期热带气旋登陆个数、频次将呈缓慢增加趋势。(2) 6—10月是热带气旋发生和登陆的高频期,其中,8月份热带气旋的发生次数和登陆中国的次数均最多。(3)历年最低中心气压、平均中心气压均呈增加趋势,且最低中心气压通过了M-K显著性检验;热带气旋登陆强度总体呈减弱趋势,且未来一段时期将继续呈减弱趋势,但高强度热带气旋呈显著增加趋势。(4)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是热带气旋的主要登陆地;热带气旋的登陆位置呈向东、向北偏移趋势,且未来时期该偏移趋势仍将持续。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分析1951—201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等变化,旨在深入认识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及规律,为热带气旋的预报、预警及防灾减灾工作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晓宇  刘雪峰 《台湾海峡》2010,29(1):122-127
将1992~2006年15a间影响和登陆闸坡站的热带气旋按照登陆点和移动路径进行分类.研究各类热带气旋在闸坡站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峰值的出现时间与热带气旋登陆点及移动路径的关系,定性分析热带气旋风场结构对风暴潮增水的影响并经过2007年至今风暴潮增水预报过程中的实例检验.结果表明:闸坡站的增水类型与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和路径关系密切.在闸坡站登陆的东北行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多出现在登陆前,其他路径则出现在登陆时或登陆后;在闸坡以西登陆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峰值一般发生在登陆时或登陆后1h以内;在闸坡站以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峰值一般发生在登陆前10h以上;而其他类型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由于个例较少规律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宋德众  张容焱 《台湾海峡》1999,18(3):239-242
资料统计分析显示,ElNino年,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较常年显著偏少,LaNina年,影响福建热带的气旋较常年偏多,t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其机制是,ElNino活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大,位置偏南、偏西、ITCZ位置偏南,热带气旋生成区对流活动弱,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北上影响福建,LaNine年,副热带高中度北,位置偏北,偏东,ITCZ位置偏北,热带气旋生成区对流活动旺盛,有利于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夏季福建近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电  郭小钢  黄奖 《台湾海峡》2011,30(4):473-482
根据2006年夏季福建沿岸4个海洋观测站和福建近海5个潜标水位观测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在4个热带气旋影响下的福建近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的台风风暴潮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台风强弱,与大风半径关系密切.若台风大风区覆盖整个台湾海峡,福建沿岸海域增水都较大,比如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大风区较大,由其引起厦门海洋观测站的最大增水高度达114em.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和060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双台风的大风区都比较小,由其引起的各测站增水相对也较小,增水高度最大的厦门海洋观测站只有52em.比较福建近海潜标水位观测站及其附近的海洋观测站采用11点(11h)滑动平均后的最大增水可知,福建近海潜标观测站台风增水高度(22~46cm)比沿岸海洋观测站的台风增水高度(62—73em)小40%左右.这表明台风增水有个向岸堆积的过程,即测站离岸越远,台风增水高度就越小.位于热带气旋(0605号台风“格关”)行进路径右侧的测站增水较大(平潭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9em,崇武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55em),位于热带风暴行进路径左侧的测站增水较小(东山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5cm).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起的各测站增水滤除高频振荡后,福建沿岸海洋观测站最大增水高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崇武站(74orfl)、平潭站(73em)、厦门站(68om)、东山站(62cm),可见距离热带风暴中心越近(距离热带风暴中心从近到远依次为平潭、崇武、厦门、东山海洋观测站),增水高度越大,反之,增水高度越小.台湾海峡地形和福建沿岸海域地形容易出现双(多)增水峰现象.通过对各测站台风增水时间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可知,热带气旋容易引起福建沿岸和近海各测站台风增水出现周期为12.0h的振荡.  相似文献   

13.
可能最大风暴潮风险评估中各等级热带气旋设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能最大热带气旋的设定是可能最大风暴潮计算的基础,对风暴潮灾害应急疏散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49~2011年中国气象局(CMA)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大风速半径数据集,基于各等级热带气旋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各等级可能最大热带气旋最大风速、中心气压、最大风速半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参数设定及路径合成的方法。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按照台风、强台风及超强台风强度等级,分强度衰减和不衰减2种情况,设定3种移动方向,合成了共216场热带气旋作为可能最大风暴潮的计算输入。另外,对参数敏感性、风场参数设定、参数设定与计算量的关系、叠加天文潮以及溃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49-2017年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以及1994-2016年广东省重大热带气旋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7-9月是广东省热带气旋登陆的高频期,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湛江、汕尾、阳江、江门。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其中登陆最多的是强热带风暴,其次是热带风暴和台风。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As is well known, the increasing greenhousegas and SO2extricated into the atmosphere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have alreadyresulted in the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ising. The globally mean surf…  相似文献   

16.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7.
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按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标准,对1970~1990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发生突变的热带气旋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有如下的气候特征:每年平均有32个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其中强度变化不大的占总数的52%;强度突然减弱的占总数的42%;强度突然增强的占总数的6%。强度变化不大和强度突然减弱的发生在5~11月,强度突然增强的发生在8~9月。本文对进入北部湾的热带气旋强度增强的天气类型进行分类,归纳起来分为四种天气类型:副热带高压型;赤道辐合带型;季风低槽型和锋面低槽型,这些结果将对天气预报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