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一些主要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叔和 《矿床地质》1991,10(1):10-18
中国已发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床,其中以铁-铜-镍、锌-铅、锰-铝和钨-锡-钼十种四组矿床最具特色。它们分别产于前寒武纪古陆和显生宙的地槽褶皱系中。比较发育的成矿期是太古一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根据许多矿床分别产于以海相喷出沉积为主和喷出、侵入均极发育的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说明一些金属矿床的形成是严格地受地质构造环境控制的。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过程中,类似的地质构造环境虽然可以形成近似的矿床,但这仅是少数矿床类型,总的说成矿作用是由简而繁,显生宙比隐生宙出现更多的新矿床类型。因此中国一些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是明显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准噶尔铜金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仁义 《矿床地质》1995,14(3):228-234
依据含矿围岩性质,把东准噶尔不同铜金矿床划分为5个主要类型,在较详细地剖析了各主要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讨论了区域地质演化与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桂东边缘地区是华南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矿床类型多样。文章综述了区内各类矿床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归纳出三个成矿区,指出找矿方向及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一些主要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发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床,其中以铁-铜-镍、锌-铅、锰-铝和钨-锡-钼十种四组矿床最具特色。它们分别产于前寒武纪古陆和显生宙的地槽褶皱系中。比较发育的成矿期是太古-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根据许多矿床分别产于以海相喷出沉积为主和喷出、侵入均极发育的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说明一些金属矿床的形成是严格地受地质构造环境控制的。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过程中,类似的地质构造环境虽然可以形成近似的矿床,但这仅是少数矿床类型,总的说成矿作用是由简而繁,显生宙比隐生宙出现更多的新矿床类型。因此中国一些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是明显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5.
6.
蒙古国南部及邻区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金属矿床产出的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可将蒙古围南部及邻区分布的各类金属矿床(点)划分为6种类型,即(1)斑岩型铜(金)和铜(钼)矿床(点);(2)矽卡岩型锌和银多金属矿床(点);(3)热液脉型钨、锡、稀有(土)金属和银多金属矿床(点);(4)火山岩型铜(锌)和铀矿床(点);(5)沉积岩型铜多金属和铀矿床(点);(6)砂金和铂矿床(点).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10处矿化集中区,并且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范围内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可从新元古代一直持续到新生代,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分别与海西期和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高峰期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综合性地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豫陕交界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金银矿床的成矿时代问题目前尚有许多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砂金分布,岩矿脉体穿插关系以及矿石同位素测年结果等实际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证明本区金银矿床的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同时归纳出区内各类金属矿产的时间演化上具有长期性,多期性,阶段性,序列性,继承性诸项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小春 《地质与勘探》2000,36(1):20-22,25
按照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将川西地区金矿划分为9类,分析了金矿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腋和建造和岩浆岩与金矿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值得重视的金矿类型和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9.
燕山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床空间分布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珍汉 《地质与勘探》1991,27(12):20-27
燕山地区多金属矿产分属于18种矿化类型,是多期矿化的产物,中生代是主要成矿时期.中生代多金属矿田、矿节与成矿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一级纬向隆起带与北东向隆起带及其复合部位控制,具有明显的等距性分布特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布符合如下概率模型:■  相似文献   

10.
侯世云  尹光侯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44-447,443
满足总金铅多金属矿床产于三缅村岩浆弧内,与满总单元中细粒角黑云二长花岗岩,谢巴组火山岩关系密切,围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较为有利,据围岩特征及矿体中黄铁矿的热声测试和硫,铅稳定同位素测试成果分析,该矿床为花岗岩浆中渐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
吴如灼  胡伦积 《地质论评》1992,38(3):279-288
笔者应用岩石学、构造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了该区金矿床的特点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青龙河金矿的容矿岩石是一套成分以火山(碎屑)岩岩屑为主的浊积岩,其含金量高达2.87g/t,且金主要与硫化物共生,浊积岩是金的矿源层。矿区内有细脉浸染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床。金矿的形成受浊流作用、火山作用和后生热液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详细描述了赣北乐平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中海相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等方面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该区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活动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整个火山活动过程反映了一个由弱→强→弱的发展过程,火山活动呈现出火山喷溢--喷发交替进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北段金、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大兴安岭北段是我国重要的金、铜、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区之一。矿床具有北东成带、北西成行的分布特征。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燕山晚期,与燕山晚期火山岩、次火山岩具有内在的成因联系。东西向、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多组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是矿化的有利部位。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有部分地壳物质的加入。根据区域成矿特点及成矿条件划分2种成矿类型、3个成矿带,建立了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
屏峰矿区是一个以硫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床,铅、锌亦可达中型规模,并伴生有铂、金等元素。矿体产生于沉积岩夹火山岩中,含矿三层,矿体产状同围岩一致,其形态呈层状和似层状。矿区内构造有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岩浆活动频繁,并伴有矿液活动,使沉积形成的矿体更趋富集。根据矿体中出现大量的铂元素,推测矿区内存在属裂谷成因的古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体,为找铂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北山荒漠景观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山地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发现,生长在金矿区的所有植物种属中的Au和生长在铜矿区的所有植物种属中的Cu均属于极高一高衬度型,利用各植物种属中的Au和Cu含量寻找金和铜矿床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元素能区别金、铜矿种或矿化类型;矿上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及分带性能定位预测掩埋或隐伏金、铜矿体的部位,同时还能推断隐伏矿体的剥蚀深度和深部矿化规模.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总结了我国金矿成矿与分布的若干特征,即中国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金矿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赋存金矿主岩的“偏集性”,合缘与基底构造层隆起区对金成矿带(区)的主要控制作用;断裂构造对金矿成矿的分级控制规律和花岗岩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对金矿成矿的重要意义。我国金矿大致分为五个成矿期,即晚太古—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秦岭凤太地区金矿床产于商丹板块对接带和南秦岭边缘海盆区,含金建造为火山碎屑岩和细碎屑(热水)沉积建造,赋矿围岩以绿片岩相细碎屑岩为主。区内的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220~170Ma,属晚印支期,主成矿期后叠加燕山期构造热液。空间上金矿带与铅锌矿带呈平行展布,金矿与韧性构造关系密切,显示了构造边界对金矿带的控制,具有继承性特征的脆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构造,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的复合是金矿富集的主要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云南老王寨金矿区与金矿化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岩相学、矿物学以及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区煌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云煌岩,其次为云斜煌岩,两种岩石均属碱性系列、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板块俯冲进人地幔楔的地壳物质脱水形成的流体可能是引起该区地幔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河南箕山地区中元古界五佛山群是太古界、下元古界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由于基底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五佛山群马鞍山组、峡外组在海侵过程中处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但总的看来,箕山地区中部为基底隆起区,东部为沉陷区,西部为一向西倾斜的缓坡区。在五佛山群马鞍山组沉积的早期,区内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在马鞍山组沉积的中、晚期,东、西部均处于滨浅海环境,为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中部隆起区呈多岛状,出现潮坪沉积环境,为潮坪相碎屑沉积。在五佛山群峡外组沉积期,古地理分异格局消失,箕山地区全部转化为潮坪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