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邓根云 《气象学报》1979,37(3):87-96
用北京日射站和官厅蒸发站的辐射和蒸发资料对彭曼公式进行订正,得出修正公式 E_0=(ΔH_0+γE_α)/(Δ+γ) H_0=1/59[0.95Q_A(0.167+0.583n/N)-σT_a~4(0.32-0.26e_a~(1/2))(0.30+0.70n/N)] E_a=0.13(e_a-e_d)(1+0.77u),其中H_0是表示为蒸发量单位的辐射平衡,E_a是由风速和饱和差决定的“干燥力”。 自由水面的蒸发量E可用下式表示 E=E_0-F/L,其中F是水面向下的热通量,在升温季节为正值,在降温季节为负值。由于缺少水温梯度观测资料,F不能直接计算。本文建议,对升温或降温季节分别建立水面蒸发E倚蒸发势E_0的回归方程。得出北京地区各月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0.963 E_0-7.0 4—7月 E=0.902 E_0+26.0 9—10月 E_0 8月  相似文献   

2.
一、中央渔场无大风实况记录的处理: 中央渔场(23—37°N,119—132°E范围)无观测资料,如何判断该地区有无大风?我们知道,在高压或高压楔控制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Δp/Δn是很小的,由地转风公式  相似文献   

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第三篇十六章四节无自记记录仪器一条中规定,三次站02时气温和地温以[当日最低气(地)温度1/2(十前一日20时气(地)温度](简称公式①)的公式计算而得。这个公式的缺点和修正办法《陕西气象》一九八○年第六期郑典同志《读02时温度计算中误差因果》一文作了论述。我赞同和支持郑典同志的  相似文献   

4.
论陆面蒸发量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兴 《气象学报》1956,27(4):337-344
在的著作中,根据基本假定形式x=∫_0~z(dz/((1-(z/z_0))~n)进行了陆面蒸发量的推算。但该式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够进行积分,就是积分所取得的公式也是相当复杂,且仅当n=1及2时能取得z对于x和z_1的显函数。 本丈将的假定形式改成如下形式: x=∫_0~z(dz/(1-(z/z_0))~(1/n)) 上式在n为任何数值时都可以积分,且取得的公式非常简单。根据所得的公式曾计算了不同z值(当z_0=1时)和对应的x值,并利用这些计算的数据绘出了图1上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同时也将的曲线绘在图1上(以虚线表示)。两曲线比较的结果指出,当(x/z_0)<1.10时所有实线都位于虚线之下,当(x/z_0)>1.10时所有实线逐渐位于虚线之上,且随着(x/z_0)的增加,两组曲钱位置相距愈远。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有效辐射任意时段总量的气候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常见经验公式优缺点的基础上,讨论了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问题。根据简单的物理考虑,从几种计算方案的比较中提出了计算青藏高原有效辐射任意时段总量的经验公式。该法具有意义明确、计算简便、精确度较高等优点,最适于高原面上推广。根据此式已计算并绘制出有效辐射日总量以及三日、候、旬、月总量的样图。  相似文献   

6.
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多维Taylor展式算符可以化为几个一维算符的积。利用这个结果,可以使二维插值分解为两个一维插值,从而,显著节省计算量。还给出了多维的,任意精度的,空间分解的平流方程的差分格式,并对格式的计算稳定性,物理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指出,在一维或二维的情况,这种格式的计算稳定性判据是对于二维,它比一般判据对时间的要求宽。还指出,在三维的情况,对一定的d,当Δt=d/max|V|时,ΔR必须满足才能保证计算稳定。在一般所给数据情况下,须Δp大于30mb。  相似文献   

7.
朱岗昆 《气象学报》1957,28(1):27-40
在本文中作者制作了我国东半部水量平衡三要素的分布图,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讨论。各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r)是根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多年平均自然蒸发量(z)的数值是根据下列布德科公式计算得来的(参考文献[6]):z=[R_0r/LthrL/R_0(1-chR_0/rL+shR_0/Lr)]~(1/2),式中 th,ch,sh 各代表双曲线正切、余弦及正弦;而 R_0/L=z_0是代表水源不缺条件下湿润地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其数值根据作者前文(文献[1])计算的结果。多年平均迳流量(f)则根据水量平衡方程 f=r-z 间接求得。除了计算年蒸发量的分布以外,本文还计算出各季蒸发量的数值,但其精确度自然不及年量的计算。在本文中,还按17个不同流域进行水量平衡的计算和讨论,并绘成多年平均年迳流系数分布图一幅,其结果可与文献[9]相比较。  相似文献   

8.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 FAO Penman- Monteith公式 (模型 1 )、FAO Penman 修正式 (模型 2 )和国内Penman修正式 (模型 3)计算了泰安和西峰两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对 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模型 1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大于后 2种模型 ,导致不同模型计算偏差的原因是 3种模型各自选用了不同的辐射项和动力项计算式 ,且计算偏差随季节和地理条件而变 .建议计算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用模型 1 ,计算单站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 3种模型都可用 .  相似文献   

9.
虞维钧 《气象》1979,5(11):39-39
在小球测风的计算中,规定高度和规定的等压面高度往往介于某两个量得风层高度之间,在求取各规定高度的风向风速时,有的按照内插公式直接计算,有的根据量得风层的时间间隔(n)和规定高度与量得风层的时间差(Δt),在风向风速内插表中选择相  相似文献   

10.
最低气温预报的准确率,目前在县站预报中还是一个难点.从1985年以来,我站用每日17时要素作基本因子,计算其最低气温的预报值,效果良好. 最低气温预报的经验公式如下: T_n=(1.4T+0.7T_t+1.2T_d-0 2u+3)÷4+△t 式中T_n为最低气温的预报值,T、T??、T_d、u分别为17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Δt为订正参数. Δt订正参数的确定:①预报时限内天气形势无大的变化,则Δt=0.②测站处于地  相似文献   

11.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主要变率相互关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MAP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子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从同期强度变化可知,当东亚季风偏强时,大尺度亚洲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均偏弱,相关区域降水偏少;而同时大尺度亚洲季风偏强时,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偏强,相关区域降水偏多;东南亚季风偏强时,南亚季风偏弱,南亚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从不同周期强度变化可知各个子系统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2.
热带东、西风界面附近的扰动流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正压无辐散的条件下,讨论了东、西风不连续面上的正压不稳定性,得出:在这种情形下,东、西风界面上的扰动总是不稳定的。文中用小参数的方法,对界面附近扰动发展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计算,算到二级近似。结果表明,非线性过程引进短波长的谐波。界面的变形和扰动随时间增长较快,经过0.5天,界面有很小的变形,附近只有很弱的闭合环流;到1.5天,界面变形显著,环流范围增长达300公里,而且短波占主要部分,界面北侧东风气流中的气旋式环流进一步发展,风速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北半球大气臭氧和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北半球21个臭氧站1979年7月1—31日逐日日平均臭氧总量与日平均10—200hPa气温资料,分析了逐日臭氧变化与气温变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总量变化落后于50—200hPa层气温变化,超前于5—50hPa层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systems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analyzed using U.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reanalysis and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s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changes of intensity over the same period show that weak large-scale Asian monsoon, Southeast Asia monsoon and South Asian monsoon a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 East Asian monsoon and decreasing rainfall in related areas. And when the large-scale Asian monsoon is strong,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monsoons will be strong and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While the Southeast Asia monsoon is strong, the South Asia monsoon is weak and the rainfall of South Asia is decreasing, and vice versa. The various subsystem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for all periods of intensity changes.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夏季西藏东部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淑芬 《气象学报》1990,48(2):210-219
本文以1986年夏季西藏高原气象实验(TIPMEX-86)期间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运用廓线方法,计算了实验期间感热、潜热和动量湍流通量并分析了与通量输送有关因子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湍流通量都有明显的日变化、日际变化和旬变化。7月份感热通量比6月份大约减少了2/3以上。计算得出那曲6月13—28日拖曳系联C_d的平均值为0.0052,同期感热通量的整体输送系数C_h为0.0075;而拉萨6月11日—7月20日C_d的平均值为0.0056,同期C_h的平均值为0.0085。根据整体输送系数和各种有关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C_d,C_h不可能用一个常数代表,它们不仅仅是风速的函数,而且其变化还包含了稳定度、风速梯度、温度梯度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沈志宝  左洪超 《高原气象》1993,12(3):294-301
  相似文献   

17.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自然季節的劃分無論是在氣候学工作上和天氣預告,特别是中、長期預告工作上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國勞動人民从很古的時候就把天文現象和产業生产的实踐結合起來劃分季節。近代从氣象观測的科学工作建立以後,人們更科学地依據大量的氣候資料按照  相似文献   

19.
球面定常行星波射线的变化与波列的分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志明 《气象学报》1991,49(4):394-401
为了解释大气低频波列的结构特征,本文把慢变介质中波传播的理论应用于行星波。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借助于几何直观,在波射线与纬线平行的纬度附近,讨论了波数k_s的分布对波射线变化与波列分支的作用。并讨论了沿波射线路径波幅的变化。提出,在波数k_s为极值的纬度附近,定常行星波列存在着明显的分支现象。在传播期间,波幅在分支纬度附近为极大值。这些结论与双测和模拟的结果是相当一致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大圆路径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中小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叶笃正  李麦村 《气象学报》1964,34(4):409-423
在大型运动中有所谓地转适应的现象,本文研究了中小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气压场之间的适应问题。 由尺度分析可以发现:在一般中小尺度运动方程中,时间导数项较其中的各主要项小一个量极。因此可以认为中小尺度运动是在力的准平衡状态下进行缓慢的演变。当有某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力的准平衡态时,即有一种机制使运动回到准平衡来。这种准平衡态是惯性力(即速度平流)、科氏力和气压梯度力三者之间的准平衡。 由准平衡态的破坏恢复到准平衡的过程称为中小尺度的适应过程;准平衡态下的演变过程称为准常定过程。文中讨论了这两种过程中运动的物理性质。指出:对中尺度运动而言在适应过程中D>>ζ,在准常定过程中D≤ζ,这里D和ζ分别为散度和涡度。 设在某一有限的区域中,运动的平衡态受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初值问题可以计算破坏以后运动的发展。计算结果表明:在短暂的时间内,气象要素有一急烈变化和调整,重新恢复准平衡态;时间稍长运动即进入准常定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