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北京风沙天气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郭发辉  郝京甫  宣捷 《气象》2002,28(8):51-54
为了研究自然地表面向大气排放尘埃的源强分布,对北京1961-2000年的风沙天气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从防治大气尘污染的目的出发,对影响自然地表起尘速率的某些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陕西近30年沙尘天气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1971-2000年共30a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发生日数的分析,给出年平均和四季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发现,从榆林开始,经定边、吴旗、延安到渭南存在一个阶梯状沙舌区,是沙尘天气的多发区。该沙舌与陕北北部至渭北旱腰带干舌基本吻合,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地理地貌分布状况密切相关。沙舌的存在是陕西省北部与东部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近30年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张存杰  宁惠芳 《气象》2002,28(3):28-32
通过对甘肃省1971-2000年共30年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发生日数的分析,给出了年平均和四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发现,从武威开始,经景泰、白银、会宁到天水、徽县存在一个沙舌区,是浮尘天气的多发区。该沙舌与甘肃中部至陇南的干舌基本吻合,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地形走向基本一致。该沙舌的存在是甘肃省中东部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爽  张菁  孙凤华 《气象科学》2004,24(1):112-119
本文总结了沈阳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从天气条件、地表自然条件(沙源)两方面分析了沈阳地区沙尘天气的成因,总结了沈阳地区预报沙尘天气时应参考的5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浮尘、扬沙、沙尘暴都是由于大量尘沙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观测中,三者极易混淆,尤其是扬沙和浮尘之间的区分更没有明确的界限。本文主要从三种现象的产生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伴随的天气现象和持续时间、天空的颜色和给人的感觉差别、结合周边地区综合考虑,四个方面来综合辨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郑州市区1951-2008年的沙尘天气气候演变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郑州市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出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冬、春季,80年代趋于减少,90年代最少,90年代末至21世纪趋于增加,2003年以后明显减少;郑州市沙尘天气的风来自各个方位,但主要集中在东东北、东北、西北、西西北方向,其中以东北风最多,三种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主导风向差别较大;郑州市地形分布、土壤特性、生态环境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城市中扬尘污染是郑州沙尘天气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孙伟中 《干旱气象》2000,18(1):18-22
统计分析了1987~1998年间,中川机场扬沙,浮尘和沙尘暴低能见度的年际、年、日变化及其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气候特征,得出风沙日数减少,扬沙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午后,浮尘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上午傍晚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盆地近30年沙尘天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吐鲁番盆地1971—2000年30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的分析,得出了沙尘天气年平均、四季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了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河南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郑州、安阳等17个国家基准(基本)站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河南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发生的气候特点、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哈密地区风沙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哈密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用地面资料多功能应用系统(SDMAS),对1961~2000年共40年哈密风沙天气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沙尘暴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天气中扬沙最多,占61.6%;沙尘暴次多,占22.1%;风沙大多发生在春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少;60~70年代是风沙高发时段,80~90年代(1983~2000年)风沙日数明显减少;风沙主要发生在15~21时,中午到午后最为集中;沙尘暴产生在6种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the data chosen from measurements by supersonic anemometers in Tongxian County of Beijing in1990 are used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ce spectra in precipitation weather.Some turbulence parameters such asturbulence intensity,heat and momentum fluxes,friction velocity,M-O length and stability parameter are calculatedand their dependence on turbulence spectra in different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analyzed.Some encouraging results are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s'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物理因子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牛生杰  章澄昌 《气象学报》2002,60(2):194-204
根据 4a来在贺兰山两侧沙漠和沙地测站积累的微气象和沙尘谱观测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了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强风的动力作用、近地面不稳定层结的热力作用和沙尘物质源特征 ;概述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上升运动特征 ,沙尘的沉降末速计算、沙漠地表的湍流输送特征和垂直速度资料、沙漠地表的超绝热梯度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及逆湿现象 ,沙漠和沙地的沙尘粒度、地表性质和沙土含水率对起动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the data chosen from measurements by supersonic anemometers in Tongxian County of Beijing in 1990 are used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ce spectra in precipitation weather.Some turbulence parameters such as turbulence intensity,heat and momentum fluxes,friction velocity,M-O length and stability parameter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turbulence spectra in different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analyzed.Some encourag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s'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黑风暴的沙尘形成与输送参数化及中尺度数值试验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刘春涛  程麟生 《气象学报》1997,55(6):726-739
西北地区典型黑风暴和强沙尘暴都是在特定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而中、低空强锋区相伴的强冷锋移经沙源充足的大沙漠区是黑风暴和强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黑风暴和沙尘暴的沙尘形成、输送及沉降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沙尘源、汇项的参数化方案和一个沙尘输送方程,进而引入已有的MM4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系统;应用这个改进和发展的模式模拟系统基本成功地模拟了“93.5”黑风暴的天气系统演变及其沙尘浓度的近地层和垂直分布以及沙尘的沉降与输送。模拟结果分析表明,用包括沙尘输送方程及其沙尘源、汇项参数化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来研究黑风暴的沙尘形成、输送和沉降机制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9年3月-2010年3月大同国家基准气候站20m气象梯度塔的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及PM10质量浓度数据、气溶胶散射系数数据,分析大同地区典型沙尘天气过程近地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在沙尘暴、扬沙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较大,浮尘较小。气温在沙尘暴期间受冷空气的影响迅速减小,而在扬沙和浮尘天气条件下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长短波辐射的强弱和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相对湿度在沙尘暴期间基本上呈递增态势,结束后比发生前相对湿度增大,在扬沙和浮尘天气条件下,相对湿度与温度完全呈现出反相关关系,且相对湿度均较小。PM10质量浓度在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条件下依次递减。沙尘暴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