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人类活动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以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为例,通过对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变化构成以及流向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并应用遥感及G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黄河、渤海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占土地总面积80%的旱地、林草地、盐荒地和滩涂存在状态不稳定,盐荒地是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类型;(2)黄河淡水和海洋咸水所控制的水文条件变化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基本控制了分布的格局,并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变化尤能反映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运用遥感信息土地分类和植被指数提取、土壤定点采样实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数年至20余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其在区域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内部地段间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盐渍土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地力下降的隐患不可忽视。进而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陈述彭先生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合成了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分别是1956~1984年,1984~1991年,1991~1996年三个时序。本文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为地学信息图谱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实证。  相似文献   

4.
常疆  王良健 《热带地理》1999,19(3):219-224
从分析梧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总结其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 而后在引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的基础上, 对梧州市土地利用/ 覆盖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微地貌区域分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稳定,以耕地为主,但面积总体在减少;河滩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分布比较复杂,变化最大;河成高地、平地和低洼地发生变化的面积占2/3左右,耕地所占的比例均是最大的,其面积总体上不断减少;滩涂地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滩涂为主,随着人们对滩涂的开发利用,滩涂所占比例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9.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图谱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信息图谱模型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过程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诊断、机理模型与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空间扩展过程、景观特征等为框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对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以期为本地及同类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UCC study nowadays.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integr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es of land-use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 which is supported by ERDAS and ARC/INFO softwar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1) concept models of Tupu by spatial-temporal integration on land-use change, whose Tupu unit is synthesized by "Spatial·Attribute·Process" features and composed of relatively homogeneous geographical unit and temporal unit; (2) data sources and handling process, where four stages of spatial features in 1956, 1984, 1991, and 1996 are acquired; (3) integration of series of temporal-spatial Tupu, reconstruction series of "Arising" Tupu, spatial-temporal Process Tupu and the spatial temporal Pattern Tupu on land-use change by remap tables; (4) Pattern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change in YRD during 1956-1996; and (5)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Pattern Tupu analysis by dynamic Tupu units. The various landform units and seven sub-deltas generated by the Yellow River since 1855 are different. The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in the paper is a promising try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spatial pattern of dynamic process" and "temporal process of spatial pattern" in LUCC research. The Tupu methodology would be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tool on integrated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n Geo-science.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覆被演替图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盐生、湿生、中生以及人工等不同生境的生态景观类型 ,将本区土地覆被类型分为 9类 ,即研究区海域、滩涂、柽柳 -翅碱蓬群落、獐毛 +白茅群落、芦苇 +荻群落、有林地、天然河流与人工水体、耕地和居民工矿用地。从遥感影像数据 (包括LandsatTM432、CBERS 1CCD432 )和专题矢量数据中提取了 1 984、 1 991、 1 996和 2 0 0 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 ,采用区域质心函数计算四个时期 9类覆被的分布重心 ,并合成土地覆被重心演替过程图谱 ,通过图谱分析 ,归纳出湿地植被演替的三种模式 ,即陆进模式、海退模式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模式 ,为认识新生湿地植被演替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制定湿地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基于ArcGIS平台,以LandsatTM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工作,对无定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前后2个5年间,无定河流域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都是先减少而后稍有增加,草地则是先增加后稍有减少。在10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与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前5年无定河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85%,未利用土地和草地的年变化率较大,耕地与水域年变化率较低。后5年无定河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林地与未利用土地年变化率较大,耕地与水域变化率较小。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市公司网络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李仙德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2):1587-1600
公司内部网络研究是当前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5、2010年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企业网络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位序—规模分析法等,分析了2005、2010年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上市公司总部沿沪宁—沪杭—杭甬Z字形轴线集聚,从一主(上海)二副(杭州、南京)三中心向一主(上海)三副(杭州、苏州、南京)四中心空间结构演变;苏州超过南京成为第三大企业总部集聚中心.②长三角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整体延续,Z字形轴线城市维持核心地位,具备强大的网络权力与威望.③长三角城市网络除等级扩散、邻近扩散等特征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行政地域性.主要体现在省会南京、杭州分别成为江苏、浙江省内外上市公司子公司的重要据点;尤其是南京凭借省会优势,中心度仍然高于总部职能较强的苏州.④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行政地域性的联系有所加强,特别是上海、苏南向苏中、苏北的扩散明显;浙西南仍是网络相对封闭、孤立的地带,中心度相对较低.⑤行政等级和区划,市场容量等是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到上海高速公路时间距离、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影响在统计上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唐常春  李亚平 《地理研究》2020,39(11):2626-2641
多中心城市群具有交通网络发达、功能联系密切、空间多维复合等特征,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采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探索城市群LUCC数量结构与时空格局一体化耦合机理,研究用地变化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入揭示多中心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为同类城市群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典型案例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1995—2015年四个时期地学信息图谱,并耦合重心转移模型,在总体量化分析基础上,重点从城际与城乡视角深入解析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一体化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加速演变。四期建设用地扩张年动态度分别为1.06、4.10、2.21和7.39,转移强度动态增加,耕地和林地呈加速减少态势。② 城际与城乡地类图谱转移呈现多维演变。图谱“15(耕地→建设用地)、25(林地→建设用地)、45(水域→建设用地)”重心由株洲城区(Ⅰ 期)向长沙城区(Ⅱ 期和Ⅲ 期)再向湘潭城区(Ⅳ期)迁移,经历“相对均衡-长沙加速崛起-有机均衡”和“城市加速集聚-城乡相对均衡”演变过程。③ 近年来,城际转移强度差异缩小,转移结构分异增加,区域主体功能逐步凸显。同时,外围区县加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④ 城市群土地利用涨落势图谱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高度耦合,同时耕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总被引:198,自引:26,他引:198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很复杂的现象,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要避免“瞎子摸大象”那样的片面性,必须寻求新的综合研究途径。为此,不能简单地沿袭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论题;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必须有一种普遍的、综合的认识;需要将多个案例研究联结为一个可代表区域空间异质性的网络,需要作多空间尺度的研究,从而将地方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土地覆被动态联系起来;需要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并将从农户调查到遥感数据的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尤其需要形成关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综合科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19.
Globally, an estimated land area of 9.55×108 ha is affected by salinity and sodicity[1].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alkali land covers more than 70% of the total area. Soil saliniz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spatial data analysis,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ze dat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for saline-alkali land monitoring. Based on GIS, zon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can prov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