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和布列颠歌伦比亚省地质调查所的职能、任务、机构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指出地质工作社会化是国外地质调查机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的共同趋势,文末对组建中国地质调查机构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和布列颠哥伦比亚省地质调查所的职能,任务,机构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指出地质工作社会化是国外地质调查机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的共同趋势,文末对组建中国地质调查机构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向三维地质调查和建模发展是各国地质调查机构关心的热点,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地质调查局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维地质调查技术交流合作。基于加拿大萨省北部前寒武纪地区的实地填图工作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交流,详细介绍了加方从项目部署、资料收集、野外工作、成果表达等进行基岩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要点。萨省地质调查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填图工作,在人员安排、数据管理和软件平台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地质填图-三维建模的连贯性,注重信息公开共享以服务社会,相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章茵  刘澜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4,88(8):1616-162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日本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3年发表的论文为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3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刘澜  吴秀平  章茵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5,89(12):2433-244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芬兰5国的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4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和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5个机构的工作内容、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和英国地质调查局近30年业务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调查业务的开展将为国家制定合理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政策、管控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及保护国家乃至全球环境提供必要的地学信息,因此,对国外典型地质调查机构的主要业务布局及其演化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地质调查相关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借鉴。基于GeoRef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和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论文量、学科综合度、重点学科演化及识别、研究热点情况及国际合作等5个维度对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英国地质调查局在1985—2014年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近30年其业务结构演化的特征,并对我国地质调查机构的业务布局提出业务工作重点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研究方向应坚持研究与应用并重、研究体系应保持较高学科持续度、业务发展应积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建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主要发达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这4个发达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现状和特点。希望能对中国建立地质信息共享与服务的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质与资源》2011,(5):395-395
<正>2011年8月4—15日,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派出考察团赴蒙古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野外矿产地质考察.此次出访是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对蒙古国东方省、苏赫巴托尔省、肯特省等矿床地质工作的第一次野外实地矿产考察.此次考察是为了顺利开展和深入研究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正在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中俄合作额尔古  相似文献   

9.
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联系西北各省 (区 )地质调查院和工业部门的地质调查骨干队伍主编的大型画册——《西北地质调查》已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西北地质调查》以其信息量大、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形式 ,集中反映了西北地区主要地质调查机构在新一轮的地质大调查工作中 ,通过区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多目标服务的地质调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如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 ,东天山铜矿调查评价 ,青藏高原北部地壳演化重大地质科学问题 ,以及社会关注的荒漠化发展趋势和矿山开发环境问题等。《西北地质调查》画册共分为四篇 :机构篇 (…  相似文献   

10.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矿产资源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均处于初始阶段,许多矿床未得到详细勘查.近年来,老挝政府为加速国家经济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地质工作,并积极吸引外资,进行合作勘查,先后有十几个国家的地质勘查机构赴老挝工作,推进了老挝的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徐佳佳  王欢  于洋  马冰 《中国地质》2023,(2):650-652
地质填图一直是各国地质调查机构最核心的工作。美国在联邦层面和各州之间通过合作开展地质填图,已有3多年的经验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于1997年建立的大湖区地质填图联盟属于区域层面的工作联盟,其特点是区域上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背景大体类似,从而可能面临相同的地质问题和经济社会挑战与机遇。本文简要介绍美国大湖区地质填图联盟的组建背景和工作职责,并初步总结提出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区域层面开展填图合作与联盟提供借鉴。1大湖区地质填图联盟的组建背景1.1美国五大湖区概况美国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主要在美国境内。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10,(4):F0004-F0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又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名地质部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国土资源部的专业地质调查研究机构,直属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主要承担西南地区的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承担西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有关项目管理和监管工作;承担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西南项目监理部有关职责。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工作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大文 《中国地质》2015,(4):819-827
本文从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实质内涵入手,系统探讨了打造地质调查"一带一路"的内容、机制、我国现有工作基础和近期工作部署以及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遵循"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发展"主线、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内容涉及基础地球科学研究、基础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减灾以及信息共享等诸多领域,通过建立从双边、多边、次区域、区域合作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开展技术与人文交流合作,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提出我国地质调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两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秋金  白涛  李金梅 《江苏地质》2023,47(3):339-344
乡村综合地质调查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以江苏仪征月塘为例,结合乡村发展规划与需求,在研究区开展了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调查、水土环境地质调查、特色自然资源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等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为乡村农田建设、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依据与支撑,探索乡村地质调查路径,为今后构建乡村地质调查工作体系提供思路,延伸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作勤 《地质通报》2008,27(7):956-964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的基本标志,是世界各国地质工作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能和长期任务。实现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的信息化是地质工作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地质工作传统工作方式、提高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本文将阐述区域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含义,分析其基本性质,阐述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摆脱单一的石油经济依赖,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沙特阿拉伯于2016年提出“2030愿景”,提升矿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使之逐步成为该国工业转型的第三大支柱,为此沙特地质调查机构做出了一系列矿产资源勘查战略部署安排.沙特地质调查局主管沙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并多次组团来我国开展合作洽谈,多年间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单位开展合作,推动了沙特阿拉伯地盾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样品高精度地球化学勘查项目、沙特岩心库建设项目、沙特铀钍资源调查项目、Al Masane铜-锌-金矿山项目、沙特廷布冶炼厂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合作. 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功中标沙特地球化学调查和岩心数据库建设项目,中国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再次被国际认可,也为推进中沙两国地调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新内涵.  相似文献   

17.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4-2022092004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三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三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机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2003年地质调查工作十大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消息,由《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联合评选出2003年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十大新闻是:(1)油气资源与新能源调查获重大突破;(2)战略性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获重要进展;(3)农业地质调查全面部署;(4)地质灾害调查上新台阶;(5)胜利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6)地层与古生物研究又有重大发现;(7)秦始皇陵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引起社会瞩目;(8)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9)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10)对外交流与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20.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