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国家天气局已发展了一种飓风暴潮模式,即SLOSH模式,用其计算飓风暴潮,给定风暴资料,做为输入参数。这个数值模式把动力海岸线、由风暴引起的洪水漫滩、次网格特征具体化,如障碍物、障碍物之间的缺口、海水沿可变宽度河道的一维流动。SLOSH模式已被用于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和大西洋海岸常遭飓风袭击的区域。本文提供了模式使用的情况和对于飓风暴潮预报的某些局限性。SLOSH模式应用的一些特例取自1985年Elena飓风。 SLOSH模式除了用于实时风暴潮预报外,还广泛用于飓风防汛疏散计划。这个模式用几百个假想的飓风进行运算,是依据区域气候学来选择所计算的飓风,对每个预想的风暴,模式计算出淹水范围,把这些淹水类型结合起来,可帮助确定一个区域遭飓风袭击的程度。同时,模式计算的风,可帮助规划人员确定疏散时路线,是否由于大风而阻塞。联邦和地方政府机构把这些息信与人口研究和道路能力估计结合起来,制定出一种综合的疏散计划。这种计划的成果之一是“疏散时间”——当飓风来临时沿海地区为了安全疏散需要提前撤离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深秋季节,由于大陆冷空气活动频繁,热带气旋一般都海上转向或西行或消失,登陆我国的机会较少,1013号台风“鲇鱼”10月23日在福建漳浦六鳌镇登陆,登陆时的风速达38 m/s,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最晚的台风,也是登陆福建强度最强的秋季台风,登陆时漳浦县沿海气温远远低于其生存的24°C极值.本文利用NOAA系统(美国飓...  相似文献   

3.
莫知 《海洋世界》2006,(7):24-29
台风和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海域,在不同国家被冠以不同的称谓。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一般来说,人们将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飓风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在多数风暴结构中,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暖并且会越升越高,最后流向外界大气。如果在这些较高层次中的风比较轻,那么这种风暴结构就会维持并且发展。在飓风眼(即飓风中心)中相对来说天空比较平静。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靠近飓风眼的周围大气中,称之为(飓风)眼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多飓风月(或季)和少飓风月(或季)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大西洋飓风形成频率与下列大尺度环流条件有关的结论: 在多飓风月或季,副热带高压有明显发展并向北移,冰岛低压加深,极地涡旋较强并且有一深的长波槽沿美国东岸南伸;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有一强高压脊发展,相应的高空急流移向北;在200毫巴,在副热带大西洋上盛行异常反气旋环流;高空东风气流较强和海面温度为正距平.而少飓风季的情况在许多主要方面与上述情况相反.统计检验表明,这种差异从统计上是显著的.最后,我们比较了大西洋和西太平洋有利于飓风或台风形成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林凛 《海洋世界》2005,(10):11-14
8月25日,星期四下午5时: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第一次正式使用“卡特里娜”飓风这个词,它是由热带风暴升级来的。下午7时:“卡特里娜”飓风在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6日,星期五上午11时30分:“卡特里娜”飓风升级为2  相似文献   

6.
海上台风风场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孔沫 《海洋学报》1982,4(6):771-777
台风强风对海洋开发、海上交通、渔业及海上军事活动等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人研究台风风场数学模式,但这些模式大多仅适用于轴对称风场分布的静止台风.美国目前广泛采用Wilson提出的移行风暴梯度风方程求飓风风场,而日本等国则普遍运用宫崎正卫等人求台风合成风的假设.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纽曼等人发展的大西洋飓风路径HURRAN模式的思想,我们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相似法模式”。依靠四十年台风路径历史资料进行业务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可允许的误差范围,且操作简便、计算迅速、效果稳定、可作为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的一个业务模式投入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基于大西洋飓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大量实测资料建立的轴对称、稳定状态台风摸式的基础上对涡度转移所导致的台风的西向运动速度(本文称作β速度)进行了分析。量级概算说明对于尺度较大的台风这一β速度是不可忽视的。文中并把它与台风内力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基于大西洋飓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大量实测资料建立的轴对称、稳定状态台风模式的基础上对涡度转移所导致的台风的西向运动速度(本文称作β速度)进行了分析。量级概算说明对于尺度较大的台风这一β速度是不可忽视的。 文中并把它与台风内力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台风移动与大尺度流场的关系,国内外曾作过许多研究。密勒(Miller)与摩尔(Moore)认为用700毫巴和500毫巴等压面图来预报飓风的移动比用300毫巴等压面图优越。野本正一和岡村存(1976)认为对强而大的台风的引导气流取300毫巴或以上层次,对弱而小的台风则取500毫巴或以下层次。董克勤认为500毫巴与700毫巴为最佳引导层,采用上下层做引导气流比单一层次的引导气流优越,但不一定需要采用好几层的引导气流。S.Y.M.,Tse则认为南海附近的台风活动,其引导层与台风所出现的季节、地域直接有关,并得出6—11月台风移向与700毫巴合成风场,其中8月份还与500毫巴合成风较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环球海事     
今年7、8月登陆我国的台风引人注目。第8号台风“桃芝”又袭击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重创宝岛台湾。截止8月3日凌晨2时止,全岛已有84人死亡、131人失踪、36人受伤、1人登山失去联系。此外,福建、广东等省及香港地区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还好,福建气象预报准确,使“桃芝”难逞威风;逞威不成,又直上青岛,“突袭”致使造成4人死亡、3人失踪。故敬告大家:台风不长眼,人们警惕点!今年台风摩肩接踵“光顺”我国,叫人无喘息之余,“桃芝”刚过,第9号台风“万宜”又在关岛附近海面形成。真是让人感到些许无奈。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5,(10):1-1
先是“卡特里娜”飓风使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遭受重创,而后新的飓风“丽塔”已升级为五级飓风,墨西哥湾沿岸再次如临大敌。飓风袭击如此频繁,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为尽可能减少飓风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消除飓风或降低飓风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是指发生于低纬度热带洋面上空大气中的涡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南半球则反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有不同的称谓,如台风、飓风、热带风暴等,通常我们将它们笼统地称作“台风”。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划分为热带低压(6~7级)、热带风暴(8~9级)、强热带风暴(10~11级)和台风(12级或以上1。古时,人们对台风认识不多,并未想到要给它取名。19世纪时,加勒比海地区的居民先看  相似文献   

14.
风暴或台风或飓风天气下,强烈波浪作用掀起海底沉积物进入运动状态,引发海底沉积物流,使沉积物向海底峡谷流动,进而进入深海沉积。在陆架近岸区,对于风暴作用下沉积物流的起源过程,还缺少系统描述。本文将台风或飓风条件统称到风暴条件,由此条件作用所引发的沉积物流称为风暴沉积物流,考虑风暴沉积物流的沉积物来源机制为海岸侵蚀、海底液化、河流输入,探讨给出风暴引发的海底沉积物流起源过程模式,同时也指出考虑起源过程的海底沉积物流类型的可能变化。本文所给出的风暴沉积物流起源过程模式,可为浊流及其沉积的研究提供沉积物源区过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啸及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前 言 海啸是许多海洋国家滨海地区的猛烈海洋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历代文献中也称为“海溢”、“海侵”等。其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局地海啸在海啸波到达前,还经常有强烈地震。我国也是一个多风暴潮灾的国家,历代都把风暴及海底地震引起的潮位异常变化,混称为海啸、海溢、海侵或大海潮等等。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在学术上把风暴原因引起的潮位异常统称为风暴潮,而把海底地震引起的潮位异常则称为海啸。 日本称海啸为“津波”,意为港湾中的浪。西文大多取津波的译音─Tsunami。在英文文献中,曾经用“潮浪─Tidal Waves”一词,这是极不恰当的,因为海啸并非由潮汐或潮汐力所引起。鉴于人为的海上核爆炸也能引起局部区域海啸,为了区别,在许多文献中也用“地震海浪─Seismic Sea Wave”一词。加拿大学者 Murty T.S.引用 Van Dorn W.G.1968年提出的定义:海啸是指在海洋中形成的自由洋面大尺度短暂扰动重力波系。他还认为  相似文献   

16.
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飓风“艾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7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飓风“艾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将美国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速度退模糊等必要质量控制后同化进中尺度数值模式,考察雷达资料同化对飓风“艾克”预报的改进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将雷达资料用于对流尺度分辨率下飓风初始化需要对变分同化系统中特征尺度化因子进行优化调整,使观测资料能够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模式初始场并进而改进预报;雷达径向风同化可以有效调整模式初始场中的飓风动力和热力结构,而经过尺度化因子调整后的雷达径向风同化则在飓风观测中心位置产生较为合理的气旋性风场增量,提供更为确切的中小尺度信息,使模式初始场更加接近观测并进而改进对飓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卫星降水率产品、地面加密自动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12号台风“梅花”造成浙江极端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梅花”造成的极端降水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四明山区,极值在四明山区,9月12—13日强降水由台风北侧外围雨带造成,14日则主要为台风本体降水;高层西南风急流的稳定以及台风“梅花”在移动过程中与西风槽结合有利于维持台风强度并引起台风动力结构不对称;台风“梅花”与副热带高压间的东风是台风发展的主要水汽来源,西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存在也有利于台风“梅花”北侧水汽输送加强,导致台风强降雨带偏北;台风“梅花”北侧高层始终有位涡下传至对流层中低层,促使低层扰动中心的发展,冷空气侵入造成浙江东部中尺度斜压锋生;受四明山地形影响,台风“梅花”环流西北侧的偏北风进入内陆后形成中尺度辐合线,山前抬升,山后下沉,有利于山前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18.
"威马逊"台风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卫星云图、舟山713雷达探测资料分析“威马逊”台风的结构特点,以及用MICAPS系统下发的t213物理量资料诊断分析“威马逊”台风对流层各层的物理量分布,发现在台风东北象限降水条件最好,西南象限最差。并初步分析了其原因是由于输入云带的影响。用舟山测风站资料计算物理量,分析台风边界层的物理量特征。最后分析了台风周围大风的分布情况,用梯度风和经验风公式拟合测站风速,并分析了拟合的误差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台风"卡努"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台风“卡努”(Khanun,200515)是近年来登陆台风中给沿途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之一。本文以第五代中尺度气象模式(MM5V3)为基础,采用三重嵌套的高分辨率网格设置,分别用四种初始化方案,对台风“卡努”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和探讨了模式的初始化对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M5模式对台风的模拟预报具有一定的能力,按照常规的方法利用Bogus人造台风涡旋对初始场进行调整以及加入常规观测资料,路径和强度的预报效果都有明显的改进;再加入Quikscat卫星海面风非常规资料,能够减小台风路径预报逐小时预报误差,台风的强度预报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台风往往会带来强风、大浪、风暴潮。强潮大浪给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维护带来挑战。构建了覆盖中国海的台风浪—风暴潮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台风“烟花”作用下长江口北槽水域波浪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长江口北槽水域波浪分布特点和台风强度。研究表明:叠加风场和潮汐模式共同驱动的台风浪―风暴潮耦合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台风期间长江口水域波浪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烟花”台风期间,外海大浪以东方向浪为主,长江口北槽南挡沙堤沿线有效波高最大值介于1.61~5.22 m之间,自东向西逐渐衰减;台风过程中,长江口北槽水域有效波高在台风二次登录时刻达到最大,口门处有5. 0 m以上大浪;依据台风过程中长江口风速及外海波高、周期与参考规范值对比分析得出,“烟花”台风过程波浪强度约为50年一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