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因管理不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诸多原因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长白山这个世界著名的森林生态系统,必须大力倡导生态旅游,该文就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系列建议,这些策略和措施将有助于长白山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苔原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军红  邓伟 《山地学报》2002,20(2):228-231
本文按照海拔、坡向、地貌特征及植被结构把长白山苔原湿地划分为5个类型,并分别概述了各类苔原湿地的分布特征。长白山独特的生境蓄育了独特的植被与植物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使其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就必须对苔原湿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变化和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中侧重与大尺度、宏观的抽象研究,对小尺度、微观的具体地段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则即地生态气候的研究尚待深入。本文在建立生态气候学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桑斯威特(C.W.Thornthwaite)的方法对长白山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长白山不同坡向不同高度的温度效率指数。根据30个主要树种的温度效率指数,确定了长白山不同坡向的各植被垂直带的温度效率指数及分布高度。并利用AreGIS8.1软件做长白山1:1000000的DEM图,得到长白山不同坡向各垂直带植被与温度效率指数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以白头山天池为中心,围绕天池北、西、东三面的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心脏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持比较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理事会执行局通过,我国长白山、卧龙、鼎湖山三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这是我国对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贡献,同时,也将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证书指出,国际生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7):F0004-F0004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了新阶段,将对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该馆占地面积1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630万元。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揽胜     
长白山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系我国名山之一,是一座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由于它山体长,而且表面布满灰白和浅黄色的火山渣,加之海拔高,积雪期长,一年四季远远望去都是白色,故名长白山,而长白山主峰也因此称作白头山。长白山原名不咸山,蒙古语意为神圣,令人敬畏的意思。最神奇的地方是坐落在白头山顶由于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天池。关于天池的形成民间流传着动人的传说。据说西王母有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儿,从来没有人能够分辨出这姐妹俩准长得更漂亮。在一次蟠桃会上,太白金星送给西王母一面神镜,一照神镜,姐姐发现妹妹长得更美,姐…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以DEM数据、气象站实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专题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结合长白山地区气象灾害、火山灾害和地质灾害风险水平的分布数据,基于PSR模型建立了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水平的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等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部向东西两端和南北两端逐渐递减的趋势。各等级面积大小排序为:临界安全等级>较安全等级>安全等级>较不安全等级>不安全等级。各县市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水平大小排序为:长白县>安图县>抚松县>和龙市>临江市,同时各县市的等级构成也有所差异。整体上看,长白山地区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水平以临界安全等级为主,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驱动力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郁  秦丽杰  吴东辉  周密 《山地学报》2002,20(2):241-245
通过对长白山地区典型样地的调查、测定和分析,以红松、水曲柳为代表树种,对其进行了能量与物质研究,得出红松和水曲柳的化学能模型以及物质含量变化图,从而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火山干扰下的长白山植被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距今约800 a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普林尼式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植被。由于受喷发倾角和强劲高空西北风影响,使各坡向火山灰和浮石的沉积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南坡和西坡次之,北坡最少。火山灰与浮石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在流水持续侵蚀下,对破坏后的植被演替产生了长期影响。利用野外调查和现有资料,论证了长白山植被分布独特性规律是长白山火山喷发及喷发物水蚀过程对生态系统作用的结果,确认火山喷发虽历经800多a,目前各坡向植被仍然处在演替的不同进程之中,呈现差异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座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弘,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在远古时期,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松花江、图门江、鸭…  相似文献   

11.
邹平长白山     
横亘于山东省邹平县有一座绵延百里的长白山,系泰山余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由大小300多个山峰组成,较大的有会仙山、白云山、茶叶山、玉泉山。主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是长白山的顶峰。长白山,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广而茂密。因其常处在云雾缭绕之中,故得名长白山。青山翠峰在喷涌的云涛中时隐时现,置身其中,飘飘欲仙。直与泰山的云海相媲美,因此,长白山素有副岳小泰山之称。相传在洪荒远古年间,山顶上住着一个白云仙女,门前有莲花池。白云仙女每天早晨迎着绚丽的彩霞,在池边描眉梳妆,池水渐渐变成了黛青色,香气袭人。天旱时,…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08年MODIS/NDVI数据,结合谐波分析、影像处理和基于像元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长白山地区的植被覆盖年内和年际变化与气温、降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近10 a来长白山地区气温和降水都均呈增加趋势;年内和年际变化过程中,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受气温影响的程度要高于降水;长白山地区春季和秋季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主要呈负相关;不同月份的相关统计与年统计和分季节统计相比,更能细致地反映植被覆盖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望天鹅峰是仅次于长白山的东北第二高峰,海拔2051米,两山之间相距32千米,是长白山区又一独特的地质景观。如果说到长白山是看山、看池、看峰的话。那么到望天鹅峰就是看岩、看水、看瀑布。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水情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我国的吉林省东端,地处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南麓。是以鸭绿江为域内起点.并以此为中朝两国的天然疆界.是我国惟一的朝鲜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的高山苔原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交界处,海拔2700余米,为亚洲大陆东北部之高峰,亚洲东部苔原分布的南界,也是我国东部唯一出现高山苔原的地方。在长白山土壤垂直分布系列中,对山顶无林带土壤的命名,以往曾有人称山地石质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冰沼土、山地冰沼土等。自1959年首次确认长  相似文献   

16.
选取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9年14期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运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长白山地区2009年植被覆盖信息,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并与单期TM数据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多时相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植被覆盖信息,总体精度为84.67%,Kappa系数为0.82,总体精度和单个植被类型精度均高于单时相TM数据;多时相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能区分出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且分类结果景观破碎度较低;长白山地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40.84%,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是国内一座奇特的活火山.在整个地质时期内长白山共有13次喷发。第三纪时(2840万年-421万年)有4次喷发,第四纪时更新世(260万年-4万年)喷发四次,第四纪全新世(1万年-285年)共有5次大喷发。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景观边界是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与环境(包括地形和地貌等)相互作用的产物,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变量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移动窗口分析法MSWA)分别对样线数据和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定量判定长白山北坡苔原和岳桦景观边界的宽度和位置。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苔原和岳桦景观边界的宽度为60m左右,这与野外样线调查的结果——该边界的宽度为50m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它统计方法相结合,TM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用于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在景观边界的检测方面,移动窗口法比主成分分析法更可靠;只要样线布设合理,主成分分析法也可以用于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常见灾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灾害管理系 统框架模型,为降低和消除旅游灾害,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北坡冰缘环境与土壤动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白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苔原带,是一特殊的高山冰缘环境。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这一特殊环境进行了深入地考察研究。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在长白山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定位站。从此,有许多外国学者前来考察,并对高山苔原冰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于1981年夏对高山苔原带冰缘环境与土壤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冰缘环境的一般特征和土壤动物组成、分布及其与冰缘环境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山苔原带生态系统提供本底和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