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蒋家沟泥石流阵流看泥石流堆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野外观测和实验证明,泥石流的堆积是经过无数随机的“元堆积”叠加形成的。“元堆积”保留了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根据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阵流资料和阵流的数值模拟,发现堆积厚度与阵流的深度和速度,在统计上是一致的,说明了堆积与运动之间的系统性联系。这种联系为泥石流活动的系统性和泥石流灾害的评估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流速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运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核心参数之一.在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泥石流流速野外观测和窜内水槽测试的技术方法和成果,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泥石流流速分布和泥石流流速估算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手段,分析了泥石流流速野外观测和室内水槽测试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泥石流流速分布和流速计算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堆积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泳  胡凯衡  陈晓清 《山地学报》2004,22(3):332-336
野外观测和实验模拟表明,泥石流堆积是通过若干阵流在保持相对完整的形态下叠加形成的。本文利用蒋家沟阵流的观测数据,根据阵流流深一流速关系和各自分布,并结合浊流的堆积分布、数值模拟的流深、堆积分布,提出泥石流堆积厚度的分布具有与流深相同的负幂分布形式,并估计了分布指数的下限。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厚度的分布很不均匀,分布的估计为堆积区的危险性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晓清  李泳  崔鹏 《山地学报》2004,22(5):562-567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是基础前沿性研究,直接关系到泥石流其他方面研究的进展,特别是预测预报。分析了国内外在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方面的进展,分别从野外观测研究、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理论上的进展,并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讨论,提出了深入研究的思路与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信息共享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方强  崔鹏  胡凯衡  陈杰 《山地学报》2002,20(4):511-512
东川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乡蒋家沟。蒋家沟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天然泥石流博物馆”的小江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沟 ,流域面积4 8 6km2 ,海拔 10 4 2m~ 32 6 9m。由于地形、地质和了和水条件的特殊性 ,蒋家沟成为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最频繁的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蒋家沟平均每年发生泥石流 15场左右 ,最多可达每年 2 8场。如此高频率的泥石流 ,属国内外罕见 ,为泥石流野外观测、试验和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种极为宝贵和丰富的泥石流研究天然资源使得东川站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进行泥石流观测、试验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该站全称…  相似文献   

6.
张军  吴积善  游勇  程尊兰 《山地学报》2003,21(2):223-227
通过对云南蒋家沟粘性泥石流的野外观测 ,讨论了粘性泥石流残留层的定义特征 ,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 ,分析了残留层易形成时段的特性 ;分别对一次泥石流过程、若干阵泥石流和一阵泥石流残留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 ;最后用观测数据分析了泥石流残留层的减阻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颗粒浆体、泥石流浆体对泥石流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泥石流野外观测资料分析,得出稀性泥石流及粘性泥石流存在颗粒不分选的浆体,并讨论了一般形式的泥石流流速公式,它适用于类似蒋家沟各种类型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泥石流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半自动化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它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川地区。该站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云南省东川矿务局多年观测工作的基础上,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开始筹建,1984年基本建成,现拟将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静力学是研究泥石流静止状态下的某些特征和一些规律。准确测定泥石流及其浆体的特征值,对揭示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机理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野外(如西昌黑沙河,云南浑水沟,蒋家沟)开展观测试验以来,我们引进了石油钻井泥浆,土力学,土壤学和水化学等学科的某些试验方法,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初步总结出泥石流及其浆体的组成,流变,结构和化学特性等参数的测试方法。以供与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铺床现象"常被用来定性地解释黏性泥石流(特指高固相含量)运动的减阻效应.目前,铺床现象对泥石流运动的影响研究仍处于定性阶段,定量化的机理研究非常匮乏.本研究设计了中尺度水槽模型实验,对泥石流铺床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开展了系统观测.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堆积为材料,配置了40%、50%、55%三种固相浓度对比组;实验观测...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频率高,变化多.每场泥石流包含几十到几百个阵流,各阵流具有不同的密度、流体性质和运动形态,流量涨落达3个数量级.这些特征意味着泥石流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根据蒋家沟的演化分区和野外观测,可以发现泥石流形成于特殊的源地分支.土体活动(包括滑坡、崩塌和局部的土体流动等)随机发生在那些分支流域,如果认为各源地的土体活动是独立的,而且活动强度正比于源地的面积,那么泥石流的形成和汇流就是一个空间Poisson过程.其结果是阵流流量服从指数分布,这很好地符合蒋家沟的泥石泥观测数据.从蒋家沟泥石流的随机性可见,泥石流依赖于流域的特定源区及其分布,而不是笼统地取决于全流域的地貌或几何因子.  相似文献   

12.
王裕宜 《山地学报》2006,24(5):555-561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和最新研制的泥石流流变仪应用,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触变能量、剪切稀化和双屈服应力等流变特征被得到研究。粘性泥石流应力应变的自组织临界特性分析表明,泥石流的规模与频率间存在着幂定律关系。粘性泥石流体在低速率区启动初始段,其应力本构关系可用剪切稀化的幂定理方程来描述。粘性泥石流体在剪切速率区流动剪切段的应力本构关系,应包含滑动摩擦作用的零次项和反映惯性碰撞的平方项,具有屈服应力和剪切膨胀的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二维立面纳维尔-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为基本方程,将沟道泥石流视作为一种宾汉体.对三种不同纵坡情况下的沟道泥石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应的野外实验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独库公路冰川泥石流的考察及重点泥石流沟的观测,摸清了9条泥石流沟的分布,泥石流发生概况、危害和形成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实测资料分析了公路沿线冰川泥石流运动规律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参与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为融雪水、冰崩和冰川融水,其次是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叠加所形成的洪水,实测最大容重为2.46g/cm ̄3。  相似文献   

15.
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北段泥石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天山独库公路北段泥石流的考察和半定位观测,研究了该地段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以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发育趋势等,并为泥石流治理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运动要素的观测、资料整编和积累是泥石流动力学研究必不可少的3个环节。但是这些工作至今尚无现成的东西可借鉴,故泥石流的观测、资料整编和储存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国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要素的观测工作已有20余年的历史。观测项目多,资料系列长,为满足泥石流的研究和防治,就得进行全面的整编。在整编基础上,再建立起泥石流运动要素数据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伟青 《热带地理》1995,15(2):162-167
目前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三种:①野外实地考察和记录方法;②定位观测和实地实验方法;③室内实验与模拟方法。地貌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地貌实验与模拟是地貌学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7年8月8日凌晨4点至4点30分,普格县荞窝镇耿底村4组和5组发生泥石流灾害,导致25人死亡,71间房屋损毁,造成1.6亿元经济损失。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分析实验、参数模拟计算等方法对灾害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8.8普格泥石流属于低频率中等规模的稀性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流域内广泛发育的"凹槽土体"在旱后叠加暴雨的影响下激发的,其成灾过程是一系列致灾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灾害与乡村道路堵塞行洪道关系密切;此外区域灾害伏旱后由局地强降雨引发,流域自然条件复杂;隐蔽性强低频率的老泥石流沟排查识别困难;流域上游无雨量观测站点,难以准确预警;洪流夜间发生,逃生难度大等因素的存在进一步促使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精日  刘立秋 《山地学报》2001,19(5):452-455
八十年代初我们开始对泥石流地声(振动)特征值与泥石流活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制成功“泥石流地声警报器”等,并先后在蒋家沟和长江上游三省六个站点安装使用了8套仪器,其中有5套“AJ-2A地声遥测警报器”在5个预警报站安装使用,其中宁南县城后山史家沟1991年成功监测5场泥石流,并发出预报警。使观测人员能及时进入观测现场,收集各种泥石流资料并随时监视着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一旦泥石流进一步发展可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时就能及时发生报警。通过上述成功监测实例又一次证明“泥石流地声警报器”进行泥石流防灾防警是可行的。本文还就“泥石流地声警报器”的报警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据泥石流沟床临界纵坡的研究值,估算泥石流固体物质总补给量;年均补给量可由多年泥石流运动观测值确定。两者可供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和制定防治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