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南极长城站在1990年8月16日至1990年11月20日的Pc3脉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典型Pc3脉动事件的出现频次、频率特征和偏振特性,并对南极长城站记录的Pc3脉动激发和传播机制做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的是1992年2月9日至1993年2月9日在南极中山站记录的各种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并对各种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通过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观测资料分析,了解高纬地区地磁脉动的形态特征,对南极极隙区高空大气电磁环境、太阳风和磁层相互作用等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南极长城站与北京地区地磁脉动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少峰 《南极研究》1992,4(1):42-50
  相似文献   

4.
极隙区Pc3频段脉动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中山站和戴维斯站 (不变磁纬 74.5°S)白天中午位于磁层极隙区 ,夜间位于极盖区或极光带的极向边沿。两站均安装了完全相同的感应式磁力计。选择两站 1 997年 3月和 1 996年 6、9、1 2月的数据 ,运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波形检查方法选择 Pc3频段脉动事件 ,然后用信号互谱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在中山站 -戴维斯站 ,Pc3频段脉动主要出现于白天中午 /磁中午和磁午夜附近 ;白天 ,Pc3频段脉动振幅、出现率和出现的时间范围均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冬季最小 ,但在夜间 ,Pc3频段脉动没有这种变化 ;夜间 ,Pc3频段脉动振幅比在白天大许多 ;Pc3频段脉动传播方向 ,白天主要向西 ,夜间不太规则。这些可能反映了电离层电导率和日侧电离层电流系统对 Pc3频段脉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少峰 《极地研究》1992,4(1):42-50
本文将我国首次南极考察得到的长城站地磁脉动资料与北京地区的同时地磁脉动观测资料作比较。对比分析表明 ,在磁静日中两个地区以平静的脉动为主 ,南极长城站有时出现Pc1 /Pc4- 5脉动 ,北京地区会出现 Pc3脉动。Pi脉动出现很少。但在磁扰日中 Pi型脉动出现次数明显增加 ,还会出现在对应的小时段上。不过长城站的 Pi脉动往往比北京地区强些。  相似文献   

6.
7.
地磁甚低频脉动是甚低频磁流体波在磁层中传播的地面表现,开发近实时空间天气产品来监测这些地磁脉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小波分析提出一种地磁甚低频脉动指数,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在南极洲及西格陵兰岛的磁共轭位置观测到的地磁甚低频脉动。研究结果表明,(1)该指数可有效识别Pc4—Pc5频率范围内的脉动事件(包括瞬态事件),并获得甚低频脉动在时域和频域的重要特征。(2)基于共轭位置地磁脉动的小波分析比较揭示了冬至日、夏至日条件下南北半球甚低频脉动的相似性和差异。本研究也表明,南北半球磁共轭位置观测到地磁脉动存在的差异受到行星际磁场条件、磁场拓扑、观测磁纬度和日照等条件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案例中实际磁层和电离层配置以及驱动条件。  相似文献   

8.
南极长城站哨声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6年南极长城站的哨声观测资料,对磁暴期间的哨声活动、哨声发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磁静日和磁扰日色散值的变化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开始后20~27小时哨声发生率开始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值,持续5~15小时后下降到正常值。哨声发生率有着明显的日变化(有两个活动高峰)和季节变化(活动高峰期为地方冬季6~8月份)。色散值的日变化与地磁活动性有密切关系,在磁静日,色散值日变幅很小,在磁扰日色散值较大,其分布较分散。  相似文献   

10.
南极长城站冬季地磁Sq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长发  张平 《南极研究》1990,2(3):46-52
  相似文献   

11.
南极长城站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南极长城站1987年4月至9月的地磁资料,分析了长城站地区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南极长城站在初冬(4月)与冬末(9月)月份的S_q变化形态与北半球中纬度的北京地磁台的S_q变化形态基本相似,这可能是由中纬度电离层中的发电机电流所控制的。在仲冬月份(6月与7月),由于太阳紫外辐射效应减少,高纬度的地磁扰动占主导地位,反映出S_q变幅很小和以8小时以下的较短周期谐波起主要作用,(2)在初冬与冬末月份的S_q等效电流矢量,白天比黑夜大约5倍;其矢量方向在白天(08—15时)为顺时针,黑夜为反时针。在仲冬月由于电离层中电流的影响相对减弱,S_q等效电流矢量很小,白天与黑夜基本一样;其矢量分布方向与初冬和冬末的矢量方向不同,这可能是极区的电离层电流或场向电流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南极长城站区燕窝湖岩芯中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3.
对南极长城站地区10种环境样品中的总砷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总砷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砷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城站地区陆地淡水、海水、新降雪以及沉积物、表土等环境样品中的总砷量低于世界背景水平;海洋植物中的砷含量较高,但也不超出世界平均值,地衣、苔藓及帽贝样品中的含砷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在极地环境条件下,这两类生物对砷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环境背景值、风化壳地球化学、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地球化学和人为地球化学异常,初步探讨了南极长城站地区的现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固有的地球化学性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演变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南极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的中期振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存在着显著的准二周振荡,这种振荡是由上往下传播的。无论冬、夏季,准二周和准一周振荡都是由西往东传播的,而扰动的南北传播方向则与季节及振荡周期长度有关。南极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与500hPa极地涡旋的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长城站区燕窝湖岩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特征参数和稀土元素之间以及其他元素的相关系数研究,探讨了该湖岩芯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燕窝湖岩芯沉积物中REE分布模式与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类较相似,并与长城湾表层沉积物类同,表明它们的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山此推论,该湖岩芯沉积物的母岩主要来自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沉积碎屑岩,并保留了岛弧型的特征。同时,还表明该湖盆沉积环境系以干旱的冰川环境为主导,化学风化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7.
刘长发  张平 《南极研究》1996,8(3):54-60
利用南极地磁资料研究了地磁扰日变化SD场特征。1.SD场变化不如Sq场变化规则,无明显的昼夜差异;太阳活动高年比下降年SD场变化更强烈。2.极隙区中山站SD场变幅比亚极光区长城站和北半球低纬区北京台的SD场变幅大10倍以上。3.中山站S^-D变化呈“正弦波”形态,与长城站和北京台S^-D变化形态相反。4.中山站S^-D等效电流矢量在早晨-下午矢量方向为反时针西向,下午-夜音矢量方向为顺时针东向,这  相似文献   

18.
19.
杨林  韩广  杨济  张赐成  胡孟春 《中国沙漠》2014,34(6):1469-1474
基于春季大风天气野外实地风速观测数据,从平均风速、风速脉动、风速脉动强度3个方面对老哈河下游迎风侧谷坡坡脚和坡顶的风速脉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距地表0.50 m高度以上,坡脚和坡顶风速在时间序列上波动各自具有均一性;(2)风速脉动幅度随着距地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大,其最大值超过4.00 m·s-1.坡脚和坡顶的风速脉动频率各自具有一致性,但脉动频率不稳定;(3)风速脉动强度基本一致,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在0.50 m高度以上,风速脉动相对值(阵性度)基本稳定,但坡顶的阵性因谷坡的干扰而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0.
南极长城站及附近岛屿南极发草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发草是本研究地区常见的种子植物,作为南极极少的维管束植物成员之一,它在南极陆地生态系统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对南极发草的分类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环境变化可能影响植被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