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推动力,直接影响世界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促使各方加强了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能源安全是多层面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许多人认为,能源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能源独立程度,也正是这种看法致使全球能源争夺不断加剧,世界能源安全面临着诸多威胁。目前,预测未来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的看法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石油日均需求将增长42%,天然气年需求量将增加60%。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都在加剧,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8,(1):46-47
当今世界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但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人类开始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各国纷纷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9月全球已有35个发达国家和10个发展中国家制定了本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并且引导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世界各国也都清楚地认识到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才能增加能源供给,也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在伦敦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报告称,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需求国,但随后其能源需求增速将放缓,并达到峰值。国际能源署预计,在2040年,全球石油供应量将达到每天1.04亿桶,其中中东地区将贡献多数产量增量。需求方面,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将放缓甚至出现零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主要需求方如美国、  相似文献   

4.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总电力产量的三分之一。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化石燃料及碳的价格。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一些国家核电供应能力的削减、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等,都有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能源的未来图景。这份题为《世界能源展望2012》的报告预测,到2035年世界人口将增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5,(10):46-4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昨日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表示,今后我国将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战略,以天然气、核能为重点发展方向,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6.
杨宇  任亚文 《地理研究》2023,42(1):1-16
全球能源治理是当前能源话语权塑造的重要形式,其本质是能源利益主体间围绕多元能源议题而构建的关系网络。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各能源组织的架构、功能、绩效以及所产生的复杂影响占据了主要内容,而对于全球能源治理的整体结构以及内部关系却未能有进一步探索。本研究认为,能源组织与实际贸易存在交互关系,将二者相结合来进一步呈现和解释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为时间节点,收集主要能源组织的属性数据与各国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数据,将国家间在能源治理组织的常态化合作关系与实际发生的能源贸易关系作为分析基础;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能源治理网络,探析其基本结构以及出现的“边界重构”现象。研究发现:(1)能源组织网络与能源贸易网络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两种网络对比中,美国与俄罗斯均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已经成为能源贸易大国,但在全球能源组织合作中不具优势,与传统能源利益集团之间缺乏正式的治理合作。(3)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主要被划分为欧盟以及亚太-北美“社区”,其中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占据“核心”地位;而以单一能源输出为主导功能的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汉英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33-1443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能源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通过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来扩展石油与天然气来源,与传统的海运进口方式相比,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运费和时间,而且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也可大大提高。本文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角度,在深入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战略背景、现实需要、资源储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能源合作项目和发展计划,预测了未来至2030 年不同时间点的能源合作潜力与规模。主要结论如下:① 至2015 年,来自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原油在中国原油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将由2010 年的12.3%上升至20%,而天然气由10%上升至50%,两者相加占中国油气综合进口量的26%;② 至2020 年,来自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原油、天然气和油气综合进口量所占比例分别上升至28%、70%和38%;③ 至2030 年,分别占26%、75%和40%。本文筛选并展望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10 项重要能源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提升能源合作,本文重点推荐了4 种合作模式,即贷款换石油模式、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和技术服务模式,认为应妥善协调能源合作中的矛盾与问题,加强能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视改善能源合作开发区域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总电力产量的三分之一。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化石燃料及碳的价格。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一些国家核电供应能力的削减、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等,都有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能源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6,(12):44-44
德国资源相对匮乏,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靠进口。为了应付能源紧张,德国政府2004年出台了《国家可持续战略发展报告》,其中专门制定了“燃料战略——替代燃料和创新驱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能源地缘政治与能源权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宇  何则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3):524-540
围绕油气资源的权力博弈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权力争夺,但不同时代的能源权力的属性有所不同,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内涵也有所不同。论文在系统梳理能源地缘政治基础上,提出了能源权力的概念,并从地缘政治格局、能源安全观、能源网络和全球能源治理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研究认为:① 以能源分布、产销空间变化及其规律性总结是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研究的核心,油气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是能源权力产生的最直接因素。② 从石油危机时代到未来新能源时代,能源安全观的不同是影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权力变化的重要因素。③ 能源的商品属性和地缘属性决定了能源贸易不仅是经济行为,其空间的流动与国际政治关系密切。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使得油气二次分配过程中的贸易控制和通道控制对能源权力重构产生重要影响。④ 全球能源权力巨变和复杂错综的能源权力网络将引发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新秩序。权力的主体从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能源网络中利益共同体,能源治理的主题从一国之利益走向了全球能源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展望未来,如何在理论上建构新时代的能源权力的理论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和新能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世界能源权力的演变、地理空间与权力的相互依赖关系、权力秩序的重构及其效应、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等研究,对科学认知和研判世界能源形势与能源战略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能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性命题。  相似文献   

11.
入世对我国常规化石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对国内乃至世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文章试图从目前我国的能源现状出发,多角度的探讨入世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能源产业发展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总结最近国际上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指出国际贸易对国家及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基于领土范围的CO2排放统计方法极易歪曲一国CO2排放的真实情况,不仅会引起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碳泄漏"现象的发生,也会间接地导致全球CO2排放的增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及较高的能耗水平,事实上为国外,尤其为发达国家排放了数量巨大的CO2。中国不是其碳排放的唯一责任方。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中,国际贸易对国家及全球CO2排放的影响应被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应该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继续承担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的转让和财政支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除了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外,还应加强对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以可靠有利的数据为国家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updates a life-cycle net energy analysis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alysis of three Midwestern utility-scale wind systems. Both the Energy Payback Ratio (EPR) and CO2 analysis results provide useful data for policy discussions regarding an efficient and low-carbon energy mix. The EPR is the amount of electrical energy produced for the lifetime of the power plant divided by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required to procure and transport the materials, build, operate, and decommission the power plants. The CO2 analysis for each power plant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life-cycle energy input data. A previous study also analyzed coal and nuclear fission power plants. At the time of that study, two of the three wind systems had less than a full year of generation data to project the life-cycle energy production. This study updates the analysis of three wind systems with an additional four to eight years of operating data. The EPR for the utility-scale wind systems ranges from a low of 11 for a two-turbine system in Wisconsin to 28 for a 143-turbine system in southwestern Minnesota. The EPR is 11 for coal, 25 for fission with gas centrifuge enriched uranium and 7 for gaseous diffusion enriched uranium. The normalized CO2 emissions, in tonnes of CO2 per GWeh, ranges from 14 to 33 for the wind systems, 974 for coal, and 10 and 34 for nuclear fission using gas centrifuge and gaseous diffusion enriched uraniu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主要“棋手”,俄欧美三国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彼此间相异的能源结构与发展目标,使得各方的能源战略表现也不同。俄欧的能源合作可追溯至冷战期间,目前双方间的能源关系紧密。但具备全球地缘能源战略视野的美国并不乐意俄欧能源关系的加强与巩固。作为“第三者”的美国对俄欧能源关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关注。本文从俄欧美能源关系现状出发,分析了美国在俄欧能源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其目的在于分化俄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石油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将会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广阔的海域中分布着近100×104km2的含油沉积盆地,近海石油资源量为240×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40×1012m3。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能部分解决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数量。本文讨论了解决石油安全的四种模式,对我国油气安全的国际和国内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油气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能源保障目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指满足国家人口发展正常需 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第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指能源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本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能源资源基础、生产与消费、运输、生产与 消费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 总体来说中国目前能源保障重点集中 在能源供应保障层面上, 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基础及生产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的特点建立起了庞 大的能源保障体系, 对能源使用安全尽管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但是由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和认 识上的不足实质性的措施还很少。未来我国应该立足能源保障基本形势, 从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 全性出发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陕甘宁接壤区具有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资源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认为基地建设应当实施“大规模、高技术、新机制、抓转化、组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总体战略 ,着眼于培养产业竞争优势 ,及早延伸产业链 ,积极培育多元化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提出建立跨省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培育矿业权市场并增加给地方的资源划分、促使企业外部负面效应内部化、建立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一系列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ummarizes five 2007–2008 resource commodity committee reports prepared by the Energy Minerals Division (EMD)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Current United States and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related to gas hydrates, gas shales, geothermal resources, oil sands, and uranium resources a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These commodity reports were written to advise EMD leadership and membership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s. 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s are defined as those resources other than conventional oil and natural gas that typically occur in sandstone and carbonate rocks. Gas hydrate resources are potentially enormous; howeve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re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Gas shale, geothermal, oil sand, and uranium resources are now increasing target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re rapidly becoming important energy resourc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全球能源网络的互动逻辑与格局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地理学报》2022,77(2):295-314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油气时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和能源利用形式的变化决定了中国与全球能源的互动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变。为更好理解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过程,本文探讨了全球能源互动的基本理论认知,并借助复杂网络、投入产出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格局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从油气贸易到可再生能源贸易,从油气为主的投资到多元化能源品种的投资,从传统能源贸易到隐含能源贸易等方面,中国逐渐塑造了多元化的全球能源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和巨大的油气需求,决定了保障海外油气供应是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最直接的逻辑,互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②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逻辑从单纯的油气贸易转变为涉及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的贸易,凭借制造业优势,互动范围从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拓展到全球拥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装机需求的国家,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贸易新格局。③ 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目标从有限数量的东道国扩展到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业务不仅局限在油气领域,也扩大到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④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部分能源隐含于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中进行二次分配,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与中国具有一般商品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能源中枢”的功能。本文可为深刻认识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关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参与全球能源经济治理提供理论视角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