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昆仑山北部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的发现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荣华 Vidal  P 《地质科学》1994,29(4):313-328
1987年以来,先后做了4条横穿昆仑山的综合路线地质调查。它们是:中-巴公路沿线;新-藏公路沿线;于田县普鲁村-苏巴什-硫磺达坂路线;青海茫崖镇-祁曼塔格路线。在西昆仑山北部的调查区内,都有钙-碱性的深成岩体出露。通过对这些岩体系统地做U-Pb、Ar-Ar及Rb-Sr定年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早古生代年龄(384-480Ma),延伸上千公里,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碰撞后的构造环境,常与属于蛇绿岩套的组分相伴生。这充分说明在青藏高原内部存在一条新发现的缝合带。  相似文献   

2.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以西的狭长地区内。本研究的考察路线为阜平县龙泉关乡至长城岭公路沿线,穿过了韧性剪切带。对龙泉关构造岩进行了石英包裹体测温和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计测温,该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大于460℃,大于黑云母的K-Ar封闭温度。超糜棱岩及两侧岩石中七个黑云母等矿物的Ar-Ar定年和全岩Rb-Sr定年表明,该剪切带形成于1952—1914Ma前后,在韧性剪切过程中Sr同位素有可能重新达到均一化。锆石的U-Pb年龄为2506Ma,它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伊利石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伊利石40K-40Ar和40K/36Ar-40Ar/36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验证了利用常规K-Ar测年法所确定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两期成岩作用时代。分析结果表明,伊利石K-Ar时钟是一个封闭体系,故能够用来确定沉积岩的成岩作用时代;常规K-Ar年龄所揭示的侏罗纪(170~160Ma)和志留—泥盆纪(420~370Ma)成岩作用时代是可靠的;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是检验常规K-Ar测年法的有效的补充性测年手段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时代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萱  孙宝山 《岩石学报》1995,11(3):312-319
本文通过展示截止1994年北秦岭地区岩浆岩的K-Ar、(40)Ar-(39)Ar、Rb-Sr、Sin-Nd、U-Pb谐和图、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207)Pb-(206)Pb等方法同位素年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讨论,从而确定这一地区岩浆活动,在早元古末期以后多次发生,直至中生代。它们包括大约2000Ma、1210~920Ma、822~794Ma、464~360Ma(奥陶纪-早石炭世)、195~105Ma(早侏罗世-白垩纪)等五个地质时期。另外,根据北秦岭地区岩浆活动对确定变质岩层分层时限的制约的观点,提出该地区变质岩层划分的五个岩群的时序,首先是秦岭群(大于1700Ma)、然后是宽坪群(1100Ma前后)、二郎坪群(800Ma前后)、草滩沟群或丹凤群(450Ma前后)、中生代岩群(200Ma前后)等等。它们是在不同时期,伴随着某一构造运动旋回形成的变质岩层。所展示的年龄资料同时为读者了解各种同位素年代测定方法的适应性,以及了解在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如何有效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的三条富碱侵入岩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南部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分布有三条富碱侵入岩带,它们是拉配泉-伊吞布拉克富碱侵入岩带、别里赛-阿布拉斯富碱侵入岩带及盖孜-塔什库尔干富碱侵入岩带。前两条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期,后一条岩带为喜山期,是我国最年轻的一条富碱侵入岩带。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可认识本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文寄  李齐  汪一鹏 《地质论评》1996,42(5):385-390
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6个不同地点,对18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发现用MDD模式得到的18条冷却曲线均存在一次快速冷却过程,这种快速冷却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25-17Ma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疆要拉套山花岗岩类的K—Ar和^40Ar—^39Ar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江峰 Fola.  KA 《岩石学报》1994,10(2):184-192
新疆西北部阿拉套山南坡的花岗岩体的^40Ar-^39Ar和K-A定年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海西期侵入体,侵入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东部的岩基,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年齿约305Ma;而后是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与钨锡成矿有关,年龄约290Ma;最晚的是最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年龄约280-270Ma。岩浆活动中心有自动东或北东向西或南西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的K-Ar和~(40)Ar-~(39)Ar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西北部阿拉套山南坡的花岗岩体的40Ar-39Ar和K-Ar定年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海西期侵入体。侵入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是东部的岩基,岩性为花岗间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年龄约305Ma,而后是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与钨锡成矿有关,年龄约290Ma;最晚的是最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年龄约280~270Ma。岩浆活动中心有自东或北东向西或南西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伊利石K-Ar测年法研究,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存在两期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成岩作用事件:即与早期燕山运动有关的侏罗纪(170—160Ma)和与晚期加里东运动有关的志留-泥盆纪(420-370Ma)成岩作用时代。为了揭示碎屑物质对K-Ar年龄的影响和伊利石成岩作用的机制,本文提出了一个通过观察K-Ar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来进行判断的模式。在K-Ar年龄小于地层时代的条件下,K-Ar年龄与深度呈正相关,或者很相近的K-Ar年龄与深度变化无关均标志着没有或很少有碎屑物质的影响;同时,前者指示逐渐埋藏条件下的成岩作用,而后者则反映短暂的热事件引起的成岩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10.
赵孟为 《沉积学报》1996,14(3):11-21
根据伊利石K-Ar测年法研究,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存在两期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成岩作用事件:即与早期燕山运动有关的侏罗纪(170—160Ma)和与晚期加里东运动有关的志留-泥盆纪(420-370Ma)成岩作用时代。为了揭示碎屑物质对K-Ar年龄的影响和伊利石成岩作用的机制,本文提出了一个通过观察K-Ar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来进行判断的模式。在K-Ar年龄小于地层时代的条件下,K-Ar年龄与深度呈正相关,或者很相近的K-Ar年龄与深度变化无关均标志着没有或很少有碎屑物质的影响;同时,前者指示逐渐埋藏条件下的成岩作用,而后者则反映短暂的热事件引起的成岩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11.
对西昆仑北缘山前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沿西昆仑山前发育的各沉积序列的垂向特征相似:古新世—中新世早期为石膏层、含瓣腮化石的石灰岩和紫红色较细粒的碎屑岩沉积,指示了海相和海陆过渡相较平静的沉积环境;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初期开始出现陆相磨拉石,指示了陆相非平静的沉积环境,砾石的直径由下至上呈增大趋势,可能反映了西昆仑山体不断隆升,其间相对稳定的层段可能是构造运动间歇期或平稳期的沉积,指示了脉动式的隆升模式;磨拉石底部砾石的成分以沉积岩为主,向上火成岩和变质岩砾石逐渐增多,表明剥蚀程度不断加深。根据磨拉石建造的特征,判断剥蚀量和剥蚀强度自西向东有减小和变弱的趋势,可能暗示了西昆仑山晚新生代隆升有自西向东由强变弱的过渡特征。该结论与本区构造地貌学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昆仑早古生代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华纪-早古生代是昆仑山地区洋-陆转换阶段,区域上沿柯岗-库地-其曼于特-带扩张形成古昆仑洋盆。大规模的俯冲消减发生在奥陶纪(481~440Ma,俯冲型侵入岩发育),志留纪的造山作用结束了洋的演化历程。通过对西昆仑阿喀孜一带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研究,重塑了本区构造演化过程,将该区早古生代侵入岩细分为晚寒武世壳幔混源序列、晚奥陶世壳幔混源序列和晚志留世壳幔混源序列,从晚寒武世~晚志留世侵入岩显示以下特征: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O.86~1.23),具有由偏基性向偏酸性演化趋势;球粒标准化REE配分曲线成近平行曲线簇,稀土总量∑REE(228.96—379.39)显著增高,而OEu(0.79→0.16)降低,表明岩浆分异增大,Eu负异常明显加深,地壳成熟度提高;微量元素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结合侵人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该期早古生代侵入岩形成于西昆仑地块北缘古昆仑洋盆的俯冲-消减-闭合,塔里木陆块与西昆仑地块陆一陆碰撞造山阶段,为研究该区古昆仑洋消减一消亡构造演化提供了最新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明显的地貌反差,第四纪地貌反差加剧。东昆仑地区在昆黄运动后尽管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东流水系,但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并奠定现代河流水系格局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与共和运动大体同时,而西昆仑地区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主要发生于早更新世晚期,与东昆仑的昆—黄运动大体同时。在剥蚀程度上,东昆仑最上部3km的去顶至少延续了45Ma,而西昆仑公格尔—塔什库尔干地貌单元只延续了2~5Ma。控制东、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背景可能取决于强烈加厚及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岩石圈边缘的重力伸展垮塌与来自南部的挤压应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考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不仅要注意隆升作用的共性,更要强调不同部位隆升过程及动力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东昆仑东段在地质上已划定有东昆中、东昆南、东昆北、布青山南缘、温泉-哇洪山等多条深大断裂构造.以东昆仑东段开展的10个图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布格重力异常为基础,依据窗口平均法、水平导数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的区域场及剩余场等丰富的重力异常信息,结合航磁异常等资料,对东昆中、东昆北等断裂构造的展布位置提出了新的看法,并根据重力资料新推断断裂构造12条,提出尖山-哈莉哈德山断裂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同时通过拟合布格重力异常长剖面的定量计算方法,获取了部分深大断裂构造在东昆仑东段的产状参数.  相似文献   

15.
GEOCHRONOLOGY OF ~(Ar)/~(39)Ar DATING IN THE BASEMENT ROCKS IN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布喀达坂峰地区发现二叠纪冷温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东昆仑西段布喀达坂峰地区发现了以单通道(Monodiexodina)为主的冷温动物群,产于东昆中缝合带与东昆南缝合带之间一套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中下二叠统中,可与空喀山口加温达坂组及西藏吞龙共巴组对比  相似文献   

17.
阿羌火山岩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在西昆仑的地质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调查阿羌火山岩的年龄,在阿羌火山岩的不同部位中采集了5件样品,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其中2件样品没有获得有效年龄,另外3件样品得到4个年龄数据:485Ma、461Ma、432Ma、145Ma,反映该带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燕山等运动。该结果对重新认识和研究西昆仑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库地早古生代岩浆岩的物源与热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辉  袁超 《新疆地质》2003,21(1):65-68
西昆仑库地早古生代“128”岩体和库地北岩体与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形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存在时空共生关系,对比分析它们的化学组成特征,认为“128”岩体形成于原特提斯持续俯冲消减阶段,是增生楔杂岩剪切熔融和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经多期侵位而成;而库地北岩体形成于原特提斯俯冲停止后的热隆位张阶段,是原特提斯俯冲消减阶段形成的增生楔杂岩经一次熔融原地侵位形成。  相似文献   

19.
青海格尔木早更新世昆仑河砾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仑河发源于昆仑山,是格尔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前人所报道的新近纪与第四纪地层,主要集中于昆仑山垭口地区,而在昆仑河—格尔木河谷地中,只有中更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从而提出了发生于1.1~0.6 Ma BP间的“昆仑—黄河运动”的概念。然而在昆仑河谷中发现了厚达20 m的钙质胶结的河流相砾石层(昆仑河砾岩),其分布、特征及其与纳赤台沟组、三岔河组和低阶地沉积等上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ESR法测定的该砾石层2个钙质胶结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 042 ± 104 ka BP与1 269 ± 126 ka BP)均表明,早在距今1.27~1.42 Ma之前昆仑河—格尔木河河谷已经形成,而且已深切到现今的谷底。此后河谷内的多次切割与堆积,不应是构造运动的结果,而可能是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变化造成的。同样,昆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的强烈隆升至少应发生于距今1.27~1.42 Ma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