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v2.0”是以2002年甘肃省科技厅“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v1.0”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升级。该系统包括干旱资料库、干旱监测诊断、干旱气候预测、干旱影响评价、干旱预测评估、产品分发和辅助工具7个部分,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区域干旱气候特色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界面友好、结构清晰、独立性强、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强、运行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气候状况及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国西北的气候状况主要是干旱和气候变率大。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西北有丰富的树木年轮资料 ,从地质时期、历史及现代气候变化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西北有丰富的气候资源。提出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以保证西北区域PRED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研究董安祥郝惠玲向军(甘肃省气象档案馆730020)西北是我国主要的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区约占总面积的82.8%。干旱是西北主要的气候特点,旱灾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最早的干旱记载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就,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21世纪初干旱气侯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气象》2011,(11)
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黄荣辉等著该书共分12章:第1章,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和环境状况;第2章,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在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重要性及观测试验的科学意义;第3章,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敦煌观测试验概况与质量评价;第4章,中国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观测分析;第5章,中国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的地表参数特征;第6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指标研究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北干旱指标研究的综合评述朱炳瑗谢金南邓振镛(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干旱气象指标的研究与应用是“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系统研究”专题的关键问题,也是服务的重点和研究的难点。本文就目前使用的几种类型的干旱指标作初步综合评述,目的是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干旱区是中亚干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的热点地区.本文利用CCM3模式,做了D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进一步发展)、F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改善)和CTL共3个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大气层顶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平衡、气温变化、降水变化以及植被生理过程的CO2收支变化等,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气候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或改善,将对全球的能量平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分布状态.这在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区域变化上表现比较明显.西北干旱区陆面特征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其意义深远.通过分析认为,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北干旱区的研究必须纳入全球气候环境研究之中,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干旱区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12年逐日降水、温度、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REOF分析、动力诊断、相关分析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从大气环流异常特征、高空急流与季风异常等方面揭示西北东部夏季极端干旱事件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西北东部夏季发生极端干旱时,副热带急流轴"倾斜",且急流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均处于相对偏弱阶段。极端干旱的成因研究表明:急流轴"倾斜"及其强度减弱导致西北东部地区高层大范围的异常辐合;该地区为水汽源区,对流层整层水汽收支显著亏损;此外,该地区低层盛行来自内陆干旱区的异常西南风,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弱,高低层配置及大尺度环流形势不利于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北方苹果主产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内1981—2016年14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结合苹果生育期数据,以干旱指数作为苹果农业干旱指标,明确了研究区域内苹果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结合小波分析方法,揭示了北方苹果干旱发生的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苹果各生育阶段降水量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干旱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呈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的趋势,苹果花芽萌动-盛花生育阶段干旱程度最大。干旱指数近36年果树萌动-花芽萌动生育阶段呈上升趋势,平均为3.90/(10 a),花芽萌动-盛花、盛花-成熟以及成熟-落叶生育阶段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值分别为-3.14/(10 a),-0.01/(10 a)和-1.65/(10 a)。苹果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存在3种不同尺度的变化周期,其中花芽萌动-盛花生育阶段发生干旱的周期最短,最小周期为2年。  相似文献   

1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ought periods which occurred in North Africa,Middle East,Middle Asiaand Northwest China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ainfall data from 1870—1990.It is foundthat the drought periods first started in North Africa and expanded eastward to Northwest Chinathrough Middle East and Middle Asia in about 27.5 years.And then a new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f30—50 day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roughts over the Africa-Asia Con-tinent was discovered.Finally,a hypothesi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that the east-ward expansion of drought periods may be caused by the occurrence of giant earthquakes(Ms>6.0)which have a tendency to shift eastward from North Africa to Northwest China in about 27.75 years.  相似文献   

12.
An advanced three-level glob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tudy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Nor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synoptic fact and th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recipitation,the surface albedo in Northwest China,and the synopticsystems over the Tibetan(Qinghai-Xizang)Plateau.The results show that either the anticycloneintensified over the plateau or the surface alhedo enhanced i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in summerprecipitation reduction east of Northwest China.Especially.when both of them appearsimultaneously,summer precipitation was obviously reduced and severe drought occurred in mostareas of Northwest China.Moreover.the simulated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rate of NorthwestChina is similar to the actural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China in 1995,which is themost severe drought year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past fifty years.So the tendency in droughtseverity intensified,drought frequency accelerated,drought persistence period extended,anddrought areas expanded in Northwest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maybe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s ofhuman activities(e.g.vegetation was reduced,and desertification worsened)on droughtcirculation patte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地区东部的17个代表站1470—2008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8—2015年5—9月气象站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546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干湿演变规律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546年极端干旱事件及干旱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旱涝等级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在百年尺度上,20世纪发生旱、偏旱最为频繁,且高值区位于宁夏及陕北;干旱尺度因子的空间分布表明宁夏东部及陕北地区的干旱持续性相对较强,陇南及陕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持续性较差;空间范围较大且强度较大的重大干旱事件对干旱的持续发生起重要作用,历史上发生在1470—1500年和1910—1940年的两次西北地区东部百年甚至两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对该地区干旱持续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我国干旱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地面606个气象观测台站1951—2006年的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 使用《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推荐使用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 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及不同地区干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体而言, 全国干旱面积在近50年没有显著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但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显著,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 上述地区发生了连续数年的大范围严重干旱, 在近半个世纪中十分罕见;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在近50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事件多发生在1980年以后的20多年中, 而且上述地区在近20多年来干旱发生得更加频繁。另外, 我国干旱化趋势最显著的地区与增暖幅度最大的地区有很大的一致性, 表明区域增暖在干旱变化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的EOF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合于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的EOF模型,利用均生函数法、多元回归法和典型相关法对EOF模型进行了有效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对西北地区的干旱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旱涝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9,自引:10,他引:89  
张存杰  王宝灵 《高原气象》1998,17(4):381-389
根据西北地区83个台站1961-1990年月降水量资料,对降水距平百分离,降水标准化变量和Z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怼Z指数的旱涝等级标准进行了重新确定,认为经修正后的Z指数更适合于西北地区单 站各旱涝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梅雨量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应用1951—200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量资料及全国160个站1951—2000年历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量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梅雨量偏多年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正常或偏旱;梅雨量偏少年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梅雨特多(少)的合成流型与西北地区东部特征的干旱(多雨)流型相对应。并用MM5模式数值研究了多(少)梅雨年500hPa高度场演变的不同特征及其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张存杰 《干旱气象》2003,21(3):90-93
文中给出了目前我国干旱气候预测的水平和使用的主要方法。指出数值模式的预测方法不仅具有明确坚实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客观、定量的优点。是气候预测方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的发展为区域气候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发展适合西北地区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是目前西北地区气候规律及其预测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演变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金虎  杨启国  姚玉璧  单红洮 《气象》2006,32(10):94-101
选取中国西北东部1960--2004年33个台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北半球NECP/NCAR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首先统计了中国西北东部逐年夏季总降水量和无雨日数,并根据它们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无雨日数一降水均一化干湿指数,然后对干湿指数场进行了EOF分解,探讨了西北东部夏季干湿异常的演变特征,同时对干湿异常年份进行了500hPa高度距平场合成分析。结果发现:一致性异常特征是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指数的最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西北东部近45年来的变干趋势是明显的;新疆脊偏弱、东亚大槽偏浅是西北东部夏季湿年同期500hPa高度场特征,而新疆脊偏强、东亚大槽偏深是干年同期500hPa高度场特征;乌拉尔山脊线偏西、东亚大槽偏浅是湿年前期12月高度场特征;乌拉尔山脊线偏东、东亚大槽偏深是干年前期12月高度场特征。冬季12月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是预测下年夏季干湿特征不容忽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