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能促使监督核武器试验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天,他们与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地震学家一起,已开始检验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国际试验。此项国际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拉图什内向塔斯社记者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在奥布宁斯克建立了国际资料中心,该中心通过瑞典地震中心与华盛顿(美国)、斯德哥尔摩(瑞典)和堪培拉(澳大利亚)的此类地震中心保持联系。今天,此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检验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这些计算机  相似文献   

2.
核爆炸诱发地震: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高级研讨会核爆炸能否诱发天然地震?“一般说来,核爆炸诱发的天然地震可分为三类:伴随着爆炸过程的构造应力释放、核爆炸引起的余震、核爆炸在较远处诱发的地震活动。”地震学家理查兹(P.Richards)在“核爆炸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3.
7.0级以上的地震,其地震波将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并可记录下来,所以,地震图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信息媒介,地震图缩微化有利于地震资料保护和交流,全球历史地震图缩微计划的实施,表明地球科学开展广泛合作的必要性,中美地震科学技术合作带动了我国地震图的缩微化,国际资料交换,使我国SK台网资料与美国WWSSN接轨,并实现全球共享,我国的地震图缩微系统,设备配套,完善规范,每年缩微国内外大地震记录图约100  相似文献   

4.
全球震中只读光盘数据库,向科研单位、私人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地震资料。EPIC程序把历史地震数据存入一个系统,可以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地震震中数据存取。使用屏幕菜单,EPIC指导用户选择和检索。  相似文献   

5.
一、震级地震和地下核爆炸而产生的短周期能量和长周期能量不同,意味着它们的体波震级M_b和面波震级Ms之间有系统差别。这是识别地震和地下核爆炸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尽可能准确地测定震级是很重要的事。在华盛顿从事地震和地下核爆炸认别工作过程中,我取得了关于震级的非常明确的概念。首先,我认为不少地震学家关于“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的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一个地震有各种震级,而且这些震级可能都是正确的。因为,从不同方面测量地震能  相似文献   

6.
全球震中只读光盘数据库,向科研各单位,私人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地震资料。EPIC程序把历史地震数据存入一个系统,可以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地震震中数据存取,使用屏幕菜单,EPIC指导用户选择和检索。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专业图书馆如何为地震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图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对今后图书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地震系统图书应采取联合作战方式,成立地震系统文献布局管理协调小组,合理布局地震系统的文献,加速建设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恢复地震系统馆藏新书联合目录,外文刊题录交换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核爆炸与地震相比,围绕爆炸源的初动具有更多的向上记录和更高的振幅周期比,初动可以作为核爆与地震的一个识别标志。某些核爆炸的向下记录。或许是由于低信噪比的原因,记录到的是初至波的第二个半周;其余的也许是由于近P波走时曲线的反射波造成。  相似文献   

9.
根据构造环境剪应力值水平区分地震和核爆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成瑾  白彤霞 《地震学报》2001,23(3):246-249
根据地震破裂的断裂力学模式,导出了震源参数与地震发生处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t0之间的函数关系.据此,可以大量计算震源处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或背景应力值.若把核爆炸当作地震来计算,发现核爆炸的t0值平均在20MPa左右,明显地高于同震级地震的t0值.其结果可以作为区分地震与核爆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一种微型计算机地震数据图示系统,叙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对其中用到的窗口裁剪和动画技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经验格林函数识别地下核爆炸与天然地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目标区域内的小当量地下核爆炸事件作为经验格林函数(EGF), 来估计发生在该目标区域内的可疑地震事件的相对震源时间函数(RSTF). 天然地震和地下核爆炸的震源物理过程的本质区别会通过震源时间函数,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核爆炸的远场RSTF表现为简单的、与方位角无关的单脉冲或双脉冲形式, 宽度约为1.0 s; 而基于地下核爆炸事件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反演得到的天然地震的RSTF通常表现出很复杂的形式; 不仅表现为周期不固定的多脉冲形式, 而且随方位角、震中距的变化而变化. 对目标区域范围内发生的可疑地震事件, 利用已有的经验格林函数来反演其RSTF, 并通过对RSTF的分析来研究是否为地下核爆炸, 对地下核爆炸检测及识别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逆掩盘模型可解释太平洋西北部的地震灾害美国国内石油勘探方法已证明对从事地震和地质构造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有帮助。近年来,石油工业已使研究界可以得到曾经严格保密的地震反射剖面资料。最近,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个地质学家小组根据西雅图地区的地震反射资料研究出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为了改变我国地震观测设备的落后面貌,为了满足地震资料分析和地震预报对观测系统宽频带、大动态、数字化的要求,以及便于地震资料的国际交换,研制了基准台现代化数字测震系统,简称 BSO。在研制过程中,系统的计算机部份进行了三次修改,从采用小型机到瀲计算机,最后定型为单板机,反映了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革命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飞  相似文献   

14.
据共同社报道,为了发展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有联系的地下核试验探测鉴别技术,日本、美国和苏联等二十几个国家决定进行合作,从1984年10月15日开始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前所未有的全世界规模的试验。这次试验是地震专家小组(负责人为瑞典的达尔曼博士)3月15日提交日内瓦裁军会议的报告中建议的。进行这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通讯网,定期交换地震观测数据,以探测和鉴别当量小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余震的衰减函数模拟了1968年到1976年在内华达试验场爆炸的7次大核爆炸的余震。也研究了该区的4次天然余震序列。核爆炸余震不同于大多数天然余震,因为它们衰减比较快,并用常常用指数类函数拟合它们的衰减。核爆炸余震的震源深度一般比天然余震的浅,与核爆炸深度相对浅一致。在内华达试验场附近也观测到天然地震浅源余震的快速衰减,这说明余震震源处的条件影响余震随时间的衰减。Dieterich(1994)提出余震衰减理论预示深度浅的余震衰减更快,提供了对观测结果的一种可能解释,由于核爆炸余震的衰减快,目前在内华达试验场观测到的活动很可能已经过充分衰减了,所以目前的活动水平将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6.
地下核爆炸前后的地磁观测及其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志佳  高金田 《地震学报》1992,14(3):351-355
为研究震磁效应,在我国西部地下核试验现场布设了17个测点,于1983年9-10月间进行了地磁总强度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地下核爆炸点3.8——140km 范围内,各测点地磁总强度的差值变化在地下核爆炸前后存在异常,最大异常约为1.9nT;而且该异常与各测点至地下核爆炸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地下核爆炸时刻,存在2-3nT 地磁总强度的异常变化.这一结果对震磁关系与地磁预报地震的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USArray台阵部分而部署的地震台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主要研究仪器设备“地球透镜”计划的一部分。当全部运行时,USArray台阵将包括400个宽带地震台站的可移动台阵(TA),这些台站将以有规则网格的场点排列部署,台站间距约为70km。在今后的10年时间里,可移动台阵TA的布设区域将在美国境内迁移,最终在美国本土及阿拉斯加形成2000个记录场点。尽管USArray台阵的主要目的是记录探寻北美的构造、演化和地震活动性时所需要应用的地震信号,但可移动台阵TA布设后高质量的地震记录能力,就能够获得和分析用于诸如深地幔研究、地震破裂研究以及进行诸如地下核爆炸异常震源分析等其他目的的遥远小事件的资料。目前,可移动台阵TA正在美国西部进行初期的部署,2006年10月9日北朝鲜起爆地下核爆炸时已有约240个台站在运行(图1)。图1(左上图)事件及台站图的位置。(左下图)北朝鲜核试验及日本海深部事件的位置。(右图)得不到可移动台阵(TA)台站信号的位置(细线空心圆)、记录到低信噪比信号的台站(粗线空心圆)和具有北朝鲜核试验清晰P波到时的台站(实心圆)本文通过提取北朝鲜爆炸产生的高保真信号,说明可移动台阵TA对...  相似文献   

18.
核爆、化爆、地震识别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学方法是监测地下核试验最为重要的方法.为准确鉴别地下核试验,不仅包括识别核爆炸与天然地震,还包括对化学爆炸震源类型的识别.论文从核爆炸与天然地震的识别、化学爆炸与地震的识别、核爆炸与化学爆炸的识别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分别进行了综述,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从统计分析和信号处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进展状况,并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未来的核爆监测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国家地震台网与各个区域台网在地震速报时所用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EQIM系统,以及该系统在国家地震台网的部署,尤其是在中国地震局新的速报技术规定下EQIM系统的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我国大规模开展地震测深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测深数据文件系统,其目的在于在测深资料解释中引进数字处理技术,增加地震记录可用的信息量,建立地震测深数据库,从而促进我国深部研究工作中资料的相互交流. 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与本文的数据文件系统相应的数据采集、文件组织、绘制地震记录截面图以及对数字记录进行预处理等方面软件设计已经完成,从而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震测深数据处理软件包.这个软件包在野外的使用表明,它具有效率高、使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