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先娥 《地下水》2011,33(5):70-71
近年来六盘水市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文中通过调查、取样对六盘水市2010年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综合水质评价指数F,结合六盘水市的环境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毛相义 《贵州地质》1993,10(1):85-90
本文论述了遵义市辖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追溯了引起地下水质量下降的污染源,并揭示其污染途径,从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地下水污染及其污染现状分析告诫我们必须予以防治,本文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淑靖 《地下水》2015,(1):154-156
我国地下水污染正面临着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根据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在我国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地下水资源定价不合理、监测网络建设滞后和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等政策与管理问题,使得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提出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防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确定地下水资源价格、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和污染防治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辽宁西部的锦州、阜新、盘锦、朝阳、葫芦岛地区2006-2010年间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采用地下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与污染起始值相比较,认为超过污染起始值即为受到了污染。辽西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未污染范围逐年增加,大部分水质点处于极轻微污染—中度污染状态,重度—严重污染的水质点逐年变化不大且略有减少。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各年均以地下水水质稳定占主导趋势,地下水水质变差趋势明显减弱,地下水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并且地下水水质逐年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6.
尹先娥 《城市地质》2012,7(1):11-14
六盘水市近年来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通过调查、取样分析,初步查明了其地下水污染状况,并结合六盘水市的发展需要,提出了若干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凌  王瑚 《水文》1998,(2):26-30
在水量平衡及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利用概念性模型,预测了山西省大同市近几十年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并结合模型结果,讨论了地下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形成降落漏斗、污水灌溉,以及有些地区不允许已使用过的地下水出境等。本文的研究可为地下水水质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可荣 《地下水》2006,28(2):47-47,89
本文结合莱州市实际,详细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污染途径及其造成的危害,并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喜山  姜文志 《地下水》1995,17(2):82-84
本文依据环境监测多年资料,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区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污染状况及其污染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速 《辽宁地质》1997,(1):63-69
硝酸盐的含量直接影响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对人及动植物均有不同程度危害,通过辽宁地下水硝酸盐监测资料及大量试验资料分析,对硝酸盐污染因素及其成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松原市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原市是我国北方以石油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石化产业的发展对区内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文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和叠加指数法对该区的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地下水污染影响加以分析。评价区地下水中Fe、Mn和NH4+超标严重,主要与原生环境背景含量高有关,全区的大部分地区为轻微污染,严重和较重污染的局部区域多以点状或带状分布。地下水中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也较严重,在局部污染严重地区,水中Cl、SO42–、NO3–、COD(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均有超标现象。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原因除生活污染外,与石油开采、炼制、加工和运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浮海梅  金云霄 《地下水》2009,31(3):85-87,119
地下水不仅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淡水资源,尤其是对于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用水.现在,地表水水源普遍受到污染,人类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的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多数城市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点源和面源污染,多种元素超标,"三氮"污染最为严重[1].通过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危害和来源的分析,提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砷污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含砷黄铁矿等含砷矿物以及岩石矿物附着砷等天然来源,同时从气候、环境地质以及水化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砷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封闭的地形地貌、断裂凹陷等外部环境有利于高砷地下水的形成,同时含水介质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地下水中pH值、Eh值、不同的无机和有机组分对砷在地下水中迁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砷的“来源—影响因素—影响过程—高砷形成”角度提出了地下水砷污染的成因模式,对砷中毒病区的环境问题调查与地下水砷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属于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是区内最重要的供水水源。然而,该地区代表性地下水的水质演化趋势与常规污染物分布特征表明,区内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在研究区南部,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污灌、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采矿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郑志强 《福建地质》2005,24(3):166-170
通过对惠安县16个乡镇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富水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乡镇地下水的水质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从抽查的118个水样中发现,水质良好、较好的有57件,占48%,水质较差的样品61件,占52%.超标项目主要有pH值、三氮、Mn^2+等.并对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吕玉萍 《地下水》2004,26(4):297-299
通过分析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现状,指出地下水超采容易引起的水环境问题,针对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地下水起采引起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码遗传算法的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参数反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国  周志芳  黄勇  周欢良 《水文》2002,22(5):9-11,43
介绍了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优化反演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参数的基本步骤,不仅求解了弥散系数,而且反演得到了地下水运动速度。算例表明,采用遗传算法———特征有限元离散方法反演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滦河三角洲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区,人口众多,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的影响下,地下水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笔者近年来在滦河三角洲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399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污染指标34项。其中包括,三氮、毒性重金属指标、挥发性有机指标、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本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滦河三角洲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三角洲以工业污染为主,其次为农业污染。浅层地下水以轻微污染为主,未污染比例较低,极重污染的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仅少量的水样点显示轻污染、极重污染,这些样点主要呈点状零星分布。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为“三氮”,浅层地下水多受到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下水超采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勇  邹力 《地下水》2003,25(1):24-25
地下水的超采已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本文结合泰安市的具体情况 ,论述了地下水超采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海  刘奇  李江  朱京荣 《地下水》2007,29(1):88-90,105
介绍了DRASTIC模型的七个评价因子: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Ⅰ的影响和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以地理信息系统(MAPGIS软件)为基础平台,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DRASTIC模型),评价了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并进行了模型验证.通过MAPGIS软件做出了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图,并对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提出了防治对策,最后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