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熊西山金矿床和银(铅)矿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上宫、祁雨沟、瑶沟铁炉坪、蒿坪沟银(铅)矿及太华群、熊耳群、花山花岗岩、蒿坪沟花岗岩铅同位素研究,揭示了熊耳山金、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于太华群,具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物质布太华群运移到花岗花岩和蒿坪沟花岗岩,最终形成矿田。 相似文献
2.
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的北岭金矿是一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集主成矿阶段的矿石并挑选其中的黄铁矿进行铅和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208)Pb/~(204)Pb值为36. 789~37. 861,平均值为37. 455;~(207)Pb/~(204)Pb值为15. 383~15. 505,平均值为15. 444;~(206)Pb/~(204)Pb值为16. 373~17. 294,平均值为16. 939。矿石铅μ值为9. 36~9. 43,平均值为9. 38; Th/U值为4. 04~4. 17,平均值为4. 09。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壳源物质的混染。黄铁矿的δ34S为-9. 6‰~-16. 6‰,平均为-14. 85‰,表明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硫同位素发生了较强烈的分馏,分馏原因可能是因天水加入到成矿流体中导致氧逸度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豫西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来自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熊耳山地区已查明金、钼、铅锌各类矿床(点)数十个,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系统收集了熊耳山地区地层、岩浆岩及各类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并计算了相关铅同位素参数,通过详细的铅同位素数据及相关参数对比,研究了矿集区内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依据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岩浆源区物质是与富集成矿物质的流体经过充分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太华群古老基底物质,具有与地表出露太华古老基底变质核杂岩完全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5.
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属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了查明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硫、铅等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家洼金矿的δ~(13)C_(V-PDB)介于-10.3‰~-7.7‰之间,δ~(18)O_(V-SMOW)介于14.2‰~17.8‰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岩浆。硫化物δ~(34)S值介于-20.4‰~-5.4‰,表明硫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基,造成硫化物的δ~(34)S值呈现出较大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引起硫同位素发生分馏所致。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042~18.149,~(207)Pb/~(204)Pb=15.333~15.575,~(208)Pb/~(204)Pb=37.675~38.868,与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岩石重熔形成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综合碳、氧、硫、铅等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认为,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辽北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北太古宙变质地体上发育有三类金矿:太古宙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伴生金矿、太古宙同韧性剪切带变生(质)热液金矿和显生宙岩浆热液金矿。块状硫化物伴生金矿中方铅矿模式年龄平均为2610Ma,其产状反映为活化年龄;其黄铁矿含较多放射性成因铅,存在铅同位素后期增长效应,模式年龄不具计时意义。变生热液金矿中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特点为~(206)Pb变化很大,~(207)Pb变化很小,~(208)Pb也变化很小,结合黄铁矿产状说明存在铅同位素短期生长效应,而铅源自太古宙绿岩。显生宙岩浆热液金矿中铅同位素均不具计时意义,但各自组成等铅域,在铅构造图解上处于地幔-下地壳线附近。本区金矿铅同位素研究说明,尽管铅同位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计时意义,但结合矿床地质研究尚可标定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7.
豫西熊耳山铁炉坪,蒿坪沟矿床银铅矿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铁炉坪、蒿坪沟矿床原生银铅矿石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的产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成矿热液环境较为稳定。铁炉坪矿床深部具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熊耳山地区不同类型银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元素组合,分带及其剥蚀程度判别指标的研究,建立了该地区较系统的不同类型银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模型,为在该地区开展"整装勘查,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辽南营口地区的猫岭金矿、黄家营子金矿、金厂沟金矿、隈子金矿等,金矿矿区内的矿石铅和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铅都是二个阶段的异常铅,二者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其中猫岭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元古宙盖县组变质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盖县组变质岩。由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看,这些金矿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花岗岩浆热液,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中国北方金矿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了我国北方地区几个主要金矿床的形成时代、矿源及其与铅同位素的关系。认为:①从内蒙到东部沿海(包括东北),金矿的形成时代从海西中期(311×10~6a)到燕山晚期(100×10~6a),并且大多数金矿与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有关;②在由岩石铅(包括花岗岩和变质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的~(207)Pb/~(204)pb-~(208)Pb/~(204)Pb图解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更靠近花岗岩一端;③变质岩和花岗岩中的金具有很高的淋洗率,均可作为金矿的矿源岩石。 相似文献
19.
20.
笔者测定和解释了安徽铜陵地区赋存于中、上石炭统中的块状硫-铁-金矿床矿石铅和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闪长岩体长石铅以及该地层(围岩)全岩铅等的同位素比值及变化特征;通过这些地质体铅同位素特征的对比,提出该地区这种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同时通过同一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矿石铅同位素的测定,表明不同矿化类型具有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特征,显示出铅同位素方法利用在矿产勘探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