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繁殖期性腺发育组织学、性成熟系数(GSI)和肝重指数(HSI)、性腺抽提液中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分析了这些指标在太平洋鳕繁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太平洋鳕卵巢从12月开始进入Ⅳ期,精巢于11月进入Ⅳ期,两者均在翌年2月达到成熟。雌性个体中,卵巢组织中T和E_2含量在12月显著升高(P0.05),雄性个体中,精巢组织中T和E2含量在11月底显著升高(P0.05),到12月下旬维持在稳定状态,雌雄鱼性腺中T和E_2含量均在翌年1月达到峰值,在3月显著下降(P0.05),之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直到下个性腺成熟期。研究结果表明,性腺发育成熟期,太平洋鳕性腺中T和E_2含量变化显著,与GSI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与HSI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说明T和E_2对太平洋鳕的性腺发育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性腺发育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个体生长及繁育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良种培育的基础。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及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分析了罗氏沼虾初次性成熟过程中性腺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性腺颜色、体积及细胞组成、分布均随性腺发育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卵巢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精巢发育分为4个时期。卵巢外部形态发育与内部组织学变化同步性高,随卵巢成熟度增加,不同阶段生殖细胞由生发区向外形成环状分区, Ⅰ~Ⅲ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性腺指数(GIS)增长缓慢,主要进行生殖细胞数量积累, Ⅳ~Ⅶ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GIS增长迅速,生殖细胞在增殖同时,营养物质积累迅速。可根据卵巢颜色、体积、色素分布等推测其内部组织细胞的发育情况。精巢形态发育和组织发育同步性较差,精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种类及GIS在精巢成熟过程中变化较小, Ⅰ期精巢主要进行个体生殖功能的完善, Ⅱ期、Ⅲ期、Ⅳ期精巢则整体表现为个体生殖能力的强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罗氏沼虾繁殖生物学内容,从形态及组织学方面初步探明了罗氏沼虾性腺的基本发育过程,可为其良种选育和虾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孕激素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精原细胞增殖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以6~22月龄的大菱鲆精巢为材料,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定量amh、sycp3基因确定精原细胞增殖期和减数分裂期的大菱鲆精巢发育过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6~22月龄雄性大菱鲆血清中的孕酮(P4)和17α,20β,双羟孕酮(DHP)含量变化,利用q RT-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孕酮核受体(pgr)和膜受体(m PRα)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孕激素在精原细胞增殖期高表达,开始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时降低,在精子细胞数量增加时表达量再次升高,在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时降低。pgr在减数分裂初期定位于精巢中的sertoli细胞,在精原细胞增殖至减数分裂期表达量逐渐增加,出现精子后显著降低;m PRα在精原细胞增殖和初级精母细胞增加时表达量都很低,在精子细胞不断增加时显著增加。推测在精原细胞增殖和减数分裂阶段孕激素可能主要通过调节pgr的表达量来促进精巢发育,而在减数分裂II期pgr和m PRα都发挥作用,在精子细胞变态成熟时,主要是m PRα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源性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222bp的条石鲷膜孕激素受体α(mPRα)的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060bp,编码了含353个氨基酸的蛋白,N端前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存在7个跨膜区域。其预测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存在着多个蛋白结合位点。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表明,条石鲷mPRα与鲈形目鱼类mPRα聚为一支,进化关系较近,相似度达到95%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PRα mRNA表达情况:发现mPRα mRNA在性成熟雌性条石鲷各组织均有表达,并在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较丰富。在条石鲷繁殖周期的脑和垂体组织中,mPRα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在繁殖周期的卵巢组织中,mPRα mRNA的表达水平从卵巢发育Ⅲ期到Ⅴ期持续升高并且在Ⅴ期达到最大值(P0.05)。条石鲷雌鱼血清中雌二醇激素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繁殖周期中差异显著(P0.05),在性腺发育Ⅲ期含量迅速升高并在Ⅳ期达到峰值。本研究为条石鲷卵巢成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c-MYC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癌症发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栉孔扇贝cMy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在性腺年周期发育和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栉孔扇贝c-Myc cDNA全长2 943bp,可编码3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除了包含MYC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外,还具有c-MYC蛋白所特有的Myc-N转录激活区。qRT-PCR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卵巢中的c-Myc mRNA水平随着卵巢的发育和成熟显著升高;精巢中的表达水平在成熟期之前(休止期至生长期)逐渐升高,但在成熟期精巢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增殖期和生长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yc mRNA及c-MYC蛋白的阳性信号均可在栉孔扇贝精巢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以及卵巢的所有生殖细胞中检测到,推测其可能与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和配子发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水域,是北部海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血浆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性腺组织中的定位,以及它们与性腺发育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雄鱼血浆T和E2含量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动,在繁殖期(11月至翌年1月)内显著上升,T和E2水平分别达到21.26 ng/dL和13.36 pg/mL,在非生殖季节(2~8月)显著下降。ER在精巢间质细胞中表现强阳性反应,AR只在间质细胞中表现中等强度的反应。在恢复期发育的精巢(Ⅲ期),芳香化酶表现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特别是在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在成熟精巢中阳性反应减弱,在精子细胞和精子中表现阴性反应。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睾酮、雌二醇及芳香化酶参与了大泷六线鱼精巢发育和繁殖内分泌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7.
细角螺的生殖系统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性腺发育及生殖细胞发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角螺为雌雄异体.精巢为多分枝管状腺,由生精小管和输精小管组成;精巢发育可分为4个时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休止期.精原细胞紧靠生精小管的基膜,由基膜向管腔依次排列着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精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精巢发育显示为多次性成熟、多次排精的方式.根据细胞的大小和所含卵黄颗粒的大小,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分为繁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根据滤泡大小、结构、内含物的变化将卵巢的发育分成5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最后对细角螺特殊个体的出现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温度、盐度及体重对条石鲷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及体重对条石鲷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度和体重对条石鲷幼鱼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30℃时,条石鲷幼鱼随着温度的升高,排氨率明显升高;S为5-45时,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差异显著(P〈0.05),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条石鲷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和体重增加而升高,不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平均O∶N比为95.437,呼吸Q10平均值是1.274,排泄Q10平均值是1.585;S为5-45时,O∶N比的范围是41.662-107.736;不同体重的条石鲷幼鱼平均O∶N比为72.083。10-35℃时条石鲷幼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相似文献   

9.
海马属(Hippocampus)鱼类具有独特的雄性育儿繁殖方式, 其卵巢和精巢结构也极其独特。本研究系统阐明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性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特征, 根据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 将线纹海马的精巢和卵巢发育过程均分为6个时期。其中, 卵巢发育方式为不同步成熟型, Ⅰ期卵巢只包含第Ⅰ时相卵母细胞, 包括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d<20μm); Ⅱ期卵巢开始出现第Ⅱ时相卵母细胞(d=20~140μm); Ⅲ期卵巢卵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体积增大, 并开始出现第Ⅲ时相卵母细胞(d=140~260μm), 此时细胞内开始出现皮质小泡、卵黄颗粒和卵黄膜; Ⅳ期卵巢开始出现第 Ⅳ时相卵母细胞(d=260~1100μm), 卵黄颗粒充满整个细胞质, 形成过渡期的卵黄球; Ⅴ期卵巢出现大量第Ⅴ时相成熟卵母细胞(d=1100~2000μm), 细胞内形成流动性卵黄囊; Ⅵ期卵巢为排卵不久后的卵巢, 卵母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线纹海马精巢属于非限制型小叶精巢, Ⅰ期精巢主要含精原细胞, 核大, 含一到多个核仁; Ⅱ期精巢开始形成精小囊, 囊内出现初级精母细胞; Ⅲ期精巢呈乳白色, 开始出现次级精母细胞; Ⅳ期精巢体积较 Ⅲ期时显著增大, 开始出现精子细胞, 并逐渐移向中央生精腔; Ⅴ期精巢内含大量的成熟精子, 随时准备释放。精子释放后精巢进入Ⅵ期, 残留少量精细胞在生精腔中。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的信号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卵黄囊中呈阳性, 且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增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海马属鱼类雄性繁殖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闽南近海尖头斜齿鲨的精巢结构及精子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头斜齿鲨是闽南近海的常见板鳃类。本文研究了其精巢的结构及精子的发育。尖头斜齿鲨的精巢属于放射型,其基本单位是圆形或圆形的壶腹,生精区位于精巢的一侧,生精壶腹由此区向精巢对壁发育,每一壶腹中的细胞处于同一发育时期。在精巢靠近成熟壶腹一侧有精子输出管。精子的发生可分为3个时期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期、精子形成期。尖头斜齿鲨的精子细长、呈流线形,头部钝圆,其形成期约为7个月。粗巢的结构随体长和季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