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言     
四年一度的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是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会议之一。第十一届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2.
前言     
《地震》1994,(1)
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地震预报探索和研究已达26年,面对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通过多学科综合观测、研究,在我国台网控制范围内取得了一大批强震和中强震的震例。我国对如此众多的中强地震所作的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引起了国际地学界和防灾减灾等国际组织的重视。在对地震异常识别、干扰排除、前兆特征及判别指标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地震分析指南及其计算机软件系统,大大推动了我国在以物理预报为基础的概率性预报方面的进展,使中国的地震预报研究在国际上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在中长期预报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地震的短临预报已成为防震减灾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国家地震局决定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一部分科技骨干突出加强短临预报方法及其理论的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前言     
台阵是一个按一定几何形状排列(直线或同心圆)安装若干地震仪(子台)的地震观测网系统。它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将各子台的数据会聚在一起,达到抑制地面噪声,提高信噪比,从而获得比单个地震台更强的地震检测能力,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在60年代,国际上就开始建立不同孔径和形状的台阵,其中最具代  相似文献   

4.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5.
前言     
近几年来,国际上地震预报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这些进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是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方法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尤其和电子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出现及其应用,使以观测为基础的地震预报科学得以发展,导致了地震预报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新假说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因此,有必要及时系统地收集、整理、报导这方面的新信息,为广大地震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使广大科研人员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报科研工作.为此,编选了这份《汇编》.本汇编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散在国内外各种期刊上有关地震预报研究的新消息(其中有一部分未曾见于国内期刊).其基本内容包括地震基础理论方面的新观点、地震预报与前兆、地震观测技术、地震预报研究新课题和新成果、抗震防震方法等六个方面,计300余条.编辑过程中,本刊编辑室对原编选稿的条款及分类做了部分调整,增加了袁正明同志提供的数十条资料.由于汇编本资料的时间仓促,未及对译文进行复校,仅改正了部分舛误,统一了部  相似文献   

6.
前言     
这本专辑所登载的文章基本上是采用1985年7月14日杭州《地震波衰减专题讨论会》上宣读的报告。它反映了我国在地震波衰减问题上现有工作的一个概貌。由于是会议论文辑,各抒己见,除了一些明显的失误已经在编辑过程中修正以外,有些属于值得商榷的材料也保留在专辑中,供同志们参考。本专辑的宗旨是向地震界及地球物理方面的同行提供一本有助于衰减问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具有“基础性、参考性和资料性”。基础性指的是  相似文献   

7.
前言     
“水生植被的恢复与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建设”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海湾、湖泊水产农牧化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的专题,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朱松泉研究员任子专题负责人。经十多位研究人员五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合同规定的研究目标,并于1996年2月在武汉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鉴定与验收。  相似文献   

8.
前言     
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华北及其海域先后发生了渤海、海域、唐山等三次强震,震前毗邻震中区的油田,部分油井(油、气、水)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动态变化异常;如有的废油井突然自喷,有的采油井产油量数倍乃至十数倍的增加……,而震后逐渐恢复正常。这些罕见的现象启迪并推动了地震工作者去探索油井动态异常与地震孕育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关关系?由此,在地震预报领域中又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唐山地震后,我国地震活动趋于平静,但五至六级的中强地震时有发生,如海城的六级强余震;唐山的中强余震;四川、新疆地区的中强地震;菏泽5,9地震等,在这些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9.
前言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前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具有地震强度大、频次高、受灾面广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将日趋严重。据多方面专家的研究结果,如年代至21世纪初,将是本世纪我国大陆地区的第5个地震活动高潮期,其...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前言贾笑蕾(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81)本专辑是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批准的第9329号课题)的成果为主体编篡而成。首先,本课题从当前地震科学研究和减灾科学研究的实际水平出发,运用地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将于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学术大会,是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召开的.2008年5月12日,这个令全国同胞难以忘怀的悲痛日子,更是地震工作者内心深处永远的心痛.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 4年里 ,在中国这个多地震、多震灾的国度 ,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进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同时对全球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除了在地震震源、地震波、地震预测、地震地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 ,以及与地震有关的交叉学科研究中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之外 ,跨世纪的中国地震学发展的显著特征 ,是以全国、区域和地方三级数字 (宽频带 )地震台网和地震数据中心、固定和流动GPS测量 ,以及计算地球动力学模拟为代表的地震观测与研究设施的全面的现…  相似文献   

14.
前言     
为了便于在我省各级地震监测预报部门推广本省的地震预报经验,并能更集中地反映我省广大科技人员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经研究决定,以《四川地震》专辑的形式,汇总出版我省承担的地震前兆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各项(地震学、大地测量、定点形变、地下水动态、水化、地电、重力、地磁、地应力和综合预报)三级课题成果。由于篇幅所限,分两期发表。本期集中反映综合预报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下一期将汇总各单项预报方法及有关预报评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前言     
20年前,在河北的邢台发生了大地震,这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前言     
近年较多研究指出,本世纪第五强震活跃幕内四川西部地区及川滇藏交界地区未来强震(M≥7)危险地段为南北向构造系的川滇断块东西边界地带的部分地段。这是近年地震势态研究中的重要认识之一。1989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报告提出划分重点监视区的原则,即有重要异常出现,被分析判定为有发生较大地震,我国西部6级以上,东部5级以上的危险地区;具有监视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地震危险区。我省将川滇断(?)东边界的乾宁—康定—泸定—石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点工程项目的一部分,由新疆数字前兆台网、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动台网、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信息服务系统6个子项目组成.该项目自2002~2003年开始初步设计和勘选,2004~2005年铺开建设,2006年进行仪器安装调试,2007年全面进入试运行和分项验收阶段,从项目立项到通过验收,历时6年,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地震观测台站和相关技术系统,部分功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并有所创新.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新疆地震观测科学、地震预测研究、抗震救灾指挥和地震信息服务等进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对新疆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地震学会是由我省从事地震研究、测报的专群地震工作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专家、学者自愿发起,于1981年3月1日成立的跨学科、跨部门和跨地区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的基本任务是团结全省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学者共伺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发展规律,开展学术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促进多出成果,快出人才,为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尽最大可能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损失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四川省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为深入研究强震的地质构造特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70年建立四川地震机构以来,时我省强震作了一系列考察,积累了丰雷的资料。为了适应地震科学的蓬勃发展,1978年根据四川省地震局有关文件精神,我队着手组织编写了《四川强震(M≥6)调查资料汇编》,于1982年脱稿。现经删改,修订成《四川强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雅安地区地处四川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中强地震活动频繁,邻区的强震在本区也留下不少的灾害记录。为探讨该区地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规律,搞好地震监测工作,使地方地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四川省地震局于1985年下达了《雅安地区地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课题任务(川地震发[85]145号文)。该课题由雅安地区行署地震办公室承担,并组织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大量搜集和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地震地质特征,地震活动规律,与周围强震区(带)的联系及其地震成因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987年课题完成后,四川省地震局组成了由张文甫(工程师)任组长,周本诚(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