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清查宾夕法尼亚中部潮湿的采煤区植被生长和采场恢复情况,我们把斯波特卫星MSS资料和5号陆地卫星的TM资料作了比较。这两种资料分别是1983年7月8日和1984年4月12日接收的。我们还搜集了在同一地区4号陆地卫星于1983年7月7日接收的MSS资料。航空像片和先期搜集的地面实况资料也为此项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图像分析和数字化技术着重突出了植被分类和采区破坏程度的分类。用高分辨率遥感资料的最大或然率分类将各种植被种类、年龄和覆盖密度划分成92~115%的精度。此项研究证明,在建立宾夕法尼亚露天采矿管理人员在土地调查时采用的基础性综合资料方面,高分辨率遥感资料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1:25万假彩色陆地卫星图象(MSS)作为基本资料,采用目视判读方法编绘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图是供省一级领导部门和专业单位总体规划和了解全省土地利用一般现状的基本图件,同时量算出主要土地类型的面积,为全省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海南岛土地沙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利用遥感技术首次对海南岛土地沙化及其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陆地卫星TM图像及部分航空彩红外像片的解译发现,海南岛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海滨平原、沙质台地区,并具有西重东轻、近海严重而向内陆减轻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假彩色合成、比值合成、对数参差、阈值处理及不同时相遥感资料的对比处理等,达到了遥感图像信息增强和信息提取的目的。同时对海南岛土地沙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0 引言为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掌握土地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其目的是查清各土地使用单位使用土地的使用界线、地权、地类、面积和位置,以及国有储备土地的状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过程是利用航摄像片或地形图,通过外业调查,内业面积量算、平差汇总、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等作业程序,调查、收集和分析处理大量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试验区,用TM磁带、TM假彩色合成影像、SPOT多光谱影像和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同时对试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制图的比较研究。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TM图像计算机增强处理与自动分类、TM最佳波段组合、三种影像的目视判读与制图、以及遥感信息源的综合评价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为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1:5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制图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套技术数据及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陆地卫星TM、MSS图像、航空彩红外像片、红外细分光谱扫描数字图像等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多源信息复合处理技术,在甘肃安西北部地区(北山南带西段)开展了1:5万遥感地质调查和以金、铀为主的遥感找矿预测。通过工作,在合理应用综合遥感技术方法、基础地质研究、金铀矿产预测,以及1:5万遥感地质成图方法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年中,11人共编测了1:5万遥感地质图和1:5万遥感成矿预测图各21幅,解译发现了近千条蚀变岩带,圈出了67个金矿找矿靶区和铀成矿远景区,为开辟找矿新区提供了大量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毛赞猷 《地图》1991,(1):38-42
陆地卫星的输出产品主要有计算机兼容磁带(CCT)及正负像片。在大范围的地学研究课题中,使用计算机兼容磁带进行普遍的数字图像处理,经济上技术上尚有困难。我国已形成采用卫星图像负片进行专题调查和制图的工作方法。本文所论述的仅限于以卫星图像负片为信息载体的制图过程,它包括:选择影像的条件、波段选取与影像增强、图像解译方法分析、确定类型界线的精度,以及转绘技术等问题。当图像界线转绘完毕,后续的步骤则是常规制图的方法了。本期附页刊登了作者利用陆地卫星影像编制的专题图。  相似文献   

8.
查清耕地的准确面积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详查的最主要任务之一。用常规方法进行现 地大量,工作量极其浩大,需投入很多的财力、人力。 本文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利用航空遥感方法来量算耕地面积的新方法,即通过建立航空像 片上量测线形地物的回归方程来修正用量测放大镜在航空像片上对各块耕地出露的直按量测值, 从而求得准确的耕地面积。 此方法可满足大比例尺土地详查精度要求,能大量节省调查经费,极大地提高调查效率,并 且对每块耕地面积都可在室内进行检查复核。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熊猫栖息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陆地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判读,结合地面采样调查,对既能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又是影响大熊猫主食竹类生长的环境因子,建立多元回归的数学模型。根据多元回归求算各个地块的得分值,以评价主食竹类的立地质量等级。得出位于中高海拔东北向缓坡下部兼有针阔混交林覆盖的厚土层地段,是主食竹类的最适生长环境和大熊猫的最佳栖息环境。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立地质量分类和编制大熊猫环境质量分布图,将对恢复和改善其栖息环境以及管理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为了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及时、详细、准确、经济地进行大面积土地资源调查,本文想以利用彩色红外航空象片完成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和对北京地区TM图象初步分析的结果为例作些讨论。一、彩色红外航空象片和TM图象在地类识别中的应用 (一)彩色红外航空象片的应用 通过利用1:5万放大至1:2.5万的彩色红外航空象片进行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工作,我们认为,大比例尺彩色红外航空象片,可以满足我国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现状详  相似文献   

11.
京西地区多种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京西王平村地区作为评价区,对多种遥感图像在地质上的解像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述。指出了彩红外像片,侧视雷达像片和陆地卫星图像的应用条件,并分析了各种图像在解译中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三川河流域土地资源航空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航空像片和航片整群抽样法,并借助计算机统计计算、辅助制图进行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方法。并以山西省三川河流域土地资源调查为试点,说明该地土地资源近30 年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环境影响的遥感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斌  秦军 《四川测绘》2009,32(3):110-114
利用多时相、多分辨率的Ouickbird和SPOT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对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发现,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实践表明,对遥感图像的信息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对于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晶 《测绘科学》2000,25(4):52-53,47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主要是对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依据 ;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图件为本底 ,利用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识别技术 ,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 ,标注有关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等要素 ,制作成动态遥感监测图。针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要求 ,论述了具体的整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陆地卫星地面站能接收和处理美国陆地卫星4号、5号所收集的TM(以及MSS)图像数据,生产经过系统校正和大地校正的图像产品,以计算机兼容磁带或者照像胶片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地面站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由美国SASC公司总承包提供.当在美国进行处理系统的预验收时,为了鉴定图像产品的精度,我们对地面站和美国NOAA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陆地卫星MSS图像进行水域信息机助识别提取的快速、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以对水与非水信息的光谱特征,比值图像的数据结构特点和大气校正的研究与分析为基础。 研究表明,水与非水的主要差异集中于MSS4与MSS7波段,这两个波段的比值图像可在压抑阴影的同时将两图像的信息集中于一。根据对比值图像数据特点的分析,发现比值图像在作等比例拉伸并取整时所不可避免的信息损失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高值区则相对得到扩展增强。由于在MSS4/MSS7图像中,水的信息位于高值区,因此其水域识别能力优于MSS7/MSS4。但是,即使MSS4/MSS7图像也无法完全排除山区深阴影对水域识别的干扰。在进行MSS4/MSS7比值运算之前,首先对MSS4图像作粗略的大气校正,则可圆满地解决这一难题。在经大气校正后的MSS4/MSS7图像上,水体像元的值大于1,而深阴影及其它所有非水信息像元的值则小于1,因此,只要以此为门限值将图像二值化,即可获得精度很高的水域识别图像。完全消除阴影和其它因素的干扰。 本方法运算简单,处理速度为最小距离分类的3倍以上,且精度比分类方法高。它不仅适用于MSS图像,也适用于TM图像。采用本方法进行湖北省地表水域机助识别和面积测量的实际应用表明,在各种地貌类型区内本方法均能以较高的精度完成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域绿地现状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现代测量3S高科技手段对大庆市绿地进行调查,即采用遥感图像作为主要的数据源,以GPS外业调查和航空像片为辅,用Arcview软件对图像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将解译结果生成矢量专题层面并统计面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利用“空间实验室定标测量相机”(Metric Camera缩写为MC)拍摄的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像片,进行室内目视判读的一次尝试。文中概略介绍了1983年11月28日—12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第9次飞行(STS9)装载的欧洲空间实验室的MC的基本工作参数;利用其像片编制的地质判读辅助图件(水系判读图、线性影像环形影像判读图)和典型岩性、构造的判读工作,并与陆地卫星MSS图像作了简单的比较。认为MC像片的地物影像清晰,反映基岩裸露区的地质信息丰富。在MC像片上易于区别大岩类(如花岗岩类、基性一超基性岩类、正常沉积岩及火山岩等),甚至可以发现某些地层标志层或走向上的差异;多数岩层产状可以辨认,褶皱可以定性判读;断裂判读效果很好,其规模、方向、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时,还可以判读出一些隐伏断裂。MC像片的判读效果优于MSS图像,可以满足中、小比例尺编图的要求,对中比例尺野外地质调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家用以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和规律的一项工作,又称土地详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土地详查的延续,但又不同于土地详查,其重点是通过对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权属界限的调查,对土地利用数据与图件进行更新。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对原有的土地利用图件与数据进行处理,建设基层土地利用数据处理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本结合江苏省苏州市1:5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及建库,对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陆地卫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调查方面,已经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成果最终多半以计算机专题打印地图表述。此类调研工作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分类精度的估计。原文介绍的几种离散多元统计方法即针对这一难题,且叙述简明,便于用户掌握。今译其主要部份,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