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一、概况 安徽现有市级以上林科所六所,省林科所位于省会合肥市,黄山、滁州、六安、阜阳及宿州等五个所分别位于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大别山区及淮北平原,共拥有不同生态区域试验基地432.67公顷(见表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4人(见表2)。几十年来,经过几代林业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这些林科所先后取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2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  相似文献   

2.
<正> 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牡林科所)从1980年成立至今已整整走过了20个春秋。20年来,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贯彻党的科技发展方针,不断深化改革,在靠科技创新搞科研、出成果,靠面向市场搞转  相似文献   

3.
<正> 山西林科所是一所综合性的科研所,成立于1958年。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科研院所过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 1.从体制上看,现行独立科研机构是纯计划经济的产物,独立于经济体制之外。而在  相似文献   

4.
<正> 科研单位取得科技成果的多少与成果水平,是评价单位科技实力、贡献大小和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陕西省林科所在1997年林业部全国省属以上55个林业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中,科技成果排第16名,总体实力第20名,进入全国林业科研院所20强之列。本文从成果的数量、获奖状况及任务来源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我所今后学科设置、科研选题、成果鉴定、报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西自治区钦州市林科所走林木组织培养、良种繁育、林木引种驯化、林业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和园林绿化等科技强所之路,经济实力明显提高,添置了现代办公设备及实验仪器。初步形成了一个技术力量雄厚科研配套合理,管理体制先进的科研单位。广西自治区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正> 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具有高原特色的专业研究所,也是青海唯一的省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青海林科所立足青藏高原,以林业资源建设和生态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多项在省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和显著生态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有一批多年从事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较高技术造诣的专业人才。 80年代以来,通过全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先后获得了20余项科研成果,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表彰,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专著十多部,  相似文献   

7.
<正> 科教兴国是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林业部门相应作出了科教兴林发展战略决策。1996年原信阳地委、行署在作出的《关于在全区开展林业第二次创业活动的决定》中制定了“依靠科技,促进林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信阳市林科所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林战略,坚持立足生产搞科研,搞好科研促生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着力抓好现有适用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切实解决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着力服务于信阳林业经济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7年被信阳地委、行署授予地级文明单位和地级治安模范单位,1999年被省林业厅评为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距离与规模的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理论相关的研究忽视了城市体系中某一城市规模往往受到其他城市规模、距离的影响。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市人口"作为城市人口规模标度指标,以铁路运行距离为两城市间距离的标度指标,证明了距离要素对解释中国城市体系结节结构的有效性。讨论了全国城市体系、北方城市、南方城市体系中城市i的规模Pi与最近距离城市n的规模Pn、城市体系首位城市s的规模Ps、区域中心城市c的规模Pc,及与相应城市间距离Din、Dis、Dic的定量关系,以及Din及其位序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1)全国城市体系中,Pi可以用Pn、Din、Dic来说明,其中,Pn、Din为正向影响,Dic为负向影响,Pn影响最大,Din次之,Dic再次之。(2)北方城市体系中,Pn、Din、Pc均对Pi有正向影响,Din影响力最大,Pn次之,Pc再次之。(3)南方城市体系中Pi的解释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性与全国城市体系相同。南方城市体系与北方城市体系中Pi的解释因素的差异性源自南方城市体系中Dic、Pc/Pi较小。(4)Din与其位序R间存在与城市位序-规模律相同的内在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湿地CH4、N2O的地-气交换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3种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草甸和灌丛湿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CH4和N2O现场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湿地全年CH4和N2O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与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在发生季节性干旱的年份,生长季(5月10月)CH4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呈双峰型;而在降水充沛的年份,CH4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6、7月份,呈单峰型。冰冻期(11月到次年4月)CH4排放通量十分的微弱,其中灌丛湿地表现为负排放。3种类型湿地N2O通量一般在非冰冻期表现为排放,呈双峰型,5月份融化期为第一个高峰期,7、8月为第二个高峰期,冰雪覆盖期表现为吸收。湿地CH4和N2O通量在春季的融冻期,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拉曼光谱、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研究了质量分数为1.0 %-28.0 %的NH4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变化。同时在室温下测量了粘度、接触角和电导率。由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结果可知,当溶质浓度升高至10.0 %时,在2900 cm-13100 cm-1附近出现了明显的N-H作用峰,且随着质量分数的升高,NH4Cl水溶液中的氢键类型发生了转变。X射线散射结果表明,当NH4Cl水溶液质量分数升高至10.0 %时,差值对分布函数G(r)在2.98 ?附近出现明显双峰,表明在该浓度下溶液中NH4+-Cl-接触离子对开始成为主要微观作用形式。对NH4Cl水溶液的宏观物性研究表明,粘度、接触角和电导率均随着NH4Cl水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作者推断,NH4Cl水溶液中氢键类型的转变、O-H...N键占比增多以及逐渐增加的NH4+-Cl-接触离子对,是粘度和接触角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微观本质因素;电导率的增加与溶液中有效导电离子数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