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张宣地区的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构造十分发育,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于尚义—赤城—平泉韧性剪切带及两侧,宽约1~5km,长约60~70km。根据韧性剪切带构造岩的宏观、微观特征、重结晶程度、组构特征及矿物组合,将糜棱岩分为糜棱岩化岩石,糜棱岩及变晶糜棱岩三类。 1.区内糜棱岩分类及特征糜棱岩化岩石:主要分布在西水沟、四道沟等地、韧性剪切带的边部或弱变形中,变形较弱,具残斑(碎斑)结掏,斑晶粒径0.3~1.5mm,残斑为圆形、椭圆形具定向排列,成分为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石榴石等。长石以条纹长石、斜长石为主,其条纹及聚片双晶多发生弯曲,石英破裂纹发育,具波状消光,糜棱岩化岩石的基质为细粒或微粒,粒径0.01~0.1mm,由石英,长石、绿帘石及云母、绿泥  相似文献   

2.
横穿北京云蒙山东部的白垩纪大水峪韧性剪切带的云蒙峡剖面中,主体岩石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普遍发生了脆性-韧性变形。糜棱岩中的残斑为斜长石、钾长石,基质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糜棱岩中一类斜长石基质与斜长石残斑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是斜长石残斑机械破碎的产物,未经历动态重结晶。另一类斜长石基质的An值明显高于斜长石残斑的An值,表明此类斜长石基质经历了动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中钾长石基质的Or值略大于钾长石残斑Or值。本文根据糜棱岩中经历动态重结晶的斜长石基质和钾长石基质,采用二长石温度计估算的糜棱岩韧性变形温度条件为450~630℃。发现随着背离云蒙山岩基的方向,自西而东,大水峪糜棱岩带的韧性变形温度条件有明显的递降现象。  相似文献   

3.
阳山金矿产于勉阳-略阳板块缝合带中,经历了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的复杂构造改造。通过构造研究把阳山金矿内的构造分出四期。第一期构造变形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为韧性变形,构造置换明显、完全,形成透入性面理,剪切褶皱、无根褶皱、S-C组构、压力影、旋转碎斑、多米诺骨牌、石香肠等构造发育,构造岩为糜棱岩、超糜棱岩、构造片岩,并伴随有大规模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形成于三叠纪末-早侏罗世。第二期构造变形为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主要表现对第一期面理的改造和再利用,多为韧性变形,可见剪切褶皱、旋转碎斑等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顺层张性石英脉的发育,并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早期。第三期构造为脆韧性变形,为由南向的北逆冲推覆构造,主要表现为对先期构造的改造,使阳山金矿区南部面理产状发生倒转,形成膝折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初糜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第四期构造为表层次脆性的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脆性构造岩,同时有石英脉和方解石脉顺断层侵入,本期构造形成于古近纪。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东麓北段结晶基底中的二长花岗质岩石具长石应力支撑结构,早期高级变质作用条件下的韧性推覆以长石类矿物普遍晶质塑性变形和同构造重结晶作用为典型特征,晚期在发育糜棱岩的低级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处于脆性状态,在其内部和边缘形成了包括微角砾岩、假玄武玻璃、黑色超糜棱岩和熔结超碎裂岩等脆性断层岩石.二长花岗质岩石中不同类型韧性和脆性断层岩石的成因和构造联系,记录了大别地体的抬升冷却历史和不同阶段构造变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张家声  江来利等 《地质科学》2003,38(1):T003-T004
大别山东麓北段结晶基底中的二长花岗质岩石具长石应力支撑结构,早期高级变质作用条件下的韧性推覆以长石类矿物普遍晶质塑性变形和同构造重结晶作用为典型特征,晚期在发育糜棱岩的低级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处于脆性状态,在其内部和边缘形成了包括微角砾岩、假玄武玻璃、黑色超糜棱岩和熔结超碎裂岩等脆性断层岩石。二长花岗质岩石中不同类型韧性和脆性断层岩石的成因和构造联系,记录了大别地体的抬升冷却历史和不同阶段构造变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基本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为一条呈北东向横贯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的窄长线性强应变带,具有显著的塑性流变、剪切应变及递进演化的特点。带内岩石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变形和糜棱岩化及叠加的碎袭岩化,以及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岩石的糜棱岩、碎袭岩所组成,呈似透镜状平行产出的剪切带。其中较显著的是产生一套类似混合岩外貌的长英质糜棱岩系列岩石。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的发现和确定对研究土外山金矿床的成因以及进一步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8.
扬子地块东南缘板岩带中剪切带金矿床主要有三种成因类型,即糜棱岩型、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剪切带对其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矿体主要受控于如下构造:1-4级多级构造,是由韧性剪切带和脆-韧性剪切带或脆性断层所组成,构造形态变化地段,包括弧形剪切带顶部扩容区及剪切带交汇部位;构造强应变及其叠加部位,这些地段系由超糜棱岩、糜棱岩、碎裂岩所组成;构造多期变形地段。本文还建立了板岩带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动力成矿模式;划分了金矿形成四个阶段,即背景岩石形成;成矿物质运移;主期动力成矿及矿床改造、再造阶段。  相似文献   

9.
张磊  张波  张进江 《地质学报》2022,96(10):3639-3657
花岗质岩石的变形方式和过程决定大陆地壳的流变学特性。本文聚焦藏南拆离系超糜棱岩化的花岗质岩石,借助传统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矿相自动分析系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微观组分、结构、组构定量化观测和分析。超糜棱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显微构造呈现为单矿物相域与多相矿物混合域交织结构。相平衡模拟与斜长石钙含量等值线变形温度估算结果为390~410℃。单相域的矿物集合体条带主要分为钾长石条带与石英条带,其中钾长石条带内变形颗粒呈现典型的核 幔构造。组构分析表明钾长石颗粒具有强烈的晶格优选定向,残斑与动态重结晶的钾长石颗粒具有相似的晶格优选方位(CPOs)特征。施密特因子法分析揭示钾长石残斑变形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滑移系为(100)\[010\]、(010)\[001\]和(001)\[100\],基质钾长石颗粒形成机制主要为位错蠕变驱动的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在混合相域,矿物颗粒发生强烈细粒化而只含有少量残斑,基质颗粒主要为斜长石,斜长石颗粒间广泛分布微米级黑云母颗粒。斜长石无组构或弱组构,主导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滑动。在单相域条带与混合相域基质内,石英颗粒均发生强烈细粒化,颗粒表面发育溶蚀结构以及细小的新晶晶核,石英<c>轴晶格优选定向及形态学长轴优选定向皆平行于线理X方向,变形机制为溶解 沉淀蠕变。这显示在由单相域向混合相域的演化过程中,流体作用至关重要,流体与单相域钾长石进行交代使其分解为细粒的斜长石与石英,并导致花岗质岩石变形机制由位错蠕变向非位错蠕变转换,并诱发岩石的流变弱化。  相似文献   

10.
对沙沟糜棱岩带的78个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石英以动态重结晶Ⅱ型条带为主,其C-轴组构型式为极密Ⅰ型,同时可见Ⅲ型石英条带残存。长石均显脆性碎裂变形,仅钾长石略具韧性变形。糜棱岩面理普遍绕过石榴石斑晶分布。存在多次后期脆性变形构造。这些显微构造与组构特征表明,该带糜棱岩化阶段处于中─高绿片岩相条件、并大致发生在晚白垩世以后。糜棱岩化阶段之前该带可能存在一个角闪岩相左行韧性剪切变形阶段。糜棱岩化阶段之后,该带直接进入脆性变形阶段。据此,笔者对前人有关沙沟糜棱岩带(p)-T-t演化路径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刘正宏 《吉林地质》1990,9(3):42-49
金厂峪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多阶段长期演化历史,可以划分为两期变形。早期变形是塑性变形,主要形成各种类型糜棱岩,是等化学变形。晚期变肜作用是韧脆性变形,主要形成片糜岩,是非等化学变形。在晚期变形过程中SiO_2和金等成矿元素从围岩中所出,然后迁移至低压空间沉淀成矿,表明成矿作用和晚期韧性变形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糜棱岩的重结晶作用及其显微组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结晶作用在糜棱岩中广泛存在,是与应变硬化相反的一种软化作用。依据形成机制和过程可以划分为动态重结晶和静态重结晶作用。动态重结晶发生在韧必菜过程中,消除晶粒内应力,并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其作用方式有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和亚晶粒旋转重结晶两种。静态重结晶发生在韧必菜晚期或期后温度升高环境中,消除晶内变形组构减少颗粒边界区域,形成稳定多边形大粒晶体。  相似文献   

13.
当糜棱岩中金元素的含量足以满足工业利用,即在糜棱岩中可圈出独立的金矿体时,这种金矿床便可称为糜棱岩型金矿床.糜棱岩型金矿床是"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此类金矿床多分布在古老地块周边长期活动的构造带之中.介绍了糜棱岩型金矿床的赋矿岩系、控矿构造、矿床、矿体、矿石以及含金矿物等地质特征.同时,对金成矿地质环境及矿床成因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建红  梁良  卫三元 《地球学报》2005,26(Z1):244-247
下庄铀矿田的糜棱岩按产状可以分为两种,即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和硅质碎裂岩带中的糜棱岩,两种糜棱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糜棱岩的不同成因和环境。两个测年样确定糜棱岩年龄为140-140Ma,它与晚期花岗岩活动高峰期相近,与早期铀矿化年龄耦合。认为韧性剪切带是早期花岗岩体再度处于假塑性状态下的变形产物,岩石的韧性变形与铀的成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切相关,控矿因素与成矿机制与韧性剪切变形机制息息相连,这些信息有助于早期铀矿的勘查。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东五分子地区韧性剪切变质作用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五分子地区花岗-绿岩地体经受了三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改造。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了区域变质岩组合的分布,而且也导致其变质作用的强度出现了逆转序列。根据岩石的结构、碎斑含量及矿物成分,韧性剪切变质岩划分为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碎斑结构。其变形结构分为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同一块韧性剪切变质岩由处在单变平衡的一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变形及重结晶的特点,结合其产状,确定出两种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变质带。共生矿物对的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地壳不同深度及温度、压力条件。本区的金矿化、运移、沉淀与韧性剪切变质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排山楼金矿床和八亩地金矿点为例,总结了华北陆台北缘韧性剪切糜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①地处地体边界的多期复杂活动带;②韧脆性剪切富集金,矿化局限于糜棱岩内;金矿与韧性剪切糜棱岩二者同生;③含金纹带状集合体组成主要为细粒石英和黄铁矿;④矿体呈透镜状,金的集合体在糜棱岩中与糜棱面理呈整合关系;⑤矿石主要组分不是简单的裂隙充填物,而是动态重结晶的产物,表明成矿是活化或复活的韧性剪切作用的产物;⑥蚀变为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hinning process of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petrographic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20 greenschistfacies mylonite samples,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Site U1504 of IODP Expedition 367/368 in the Outer Margin High of the region.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the greenschist-facies mylonite is chlorite + epidotite + albite (Ab = 94.7–99.9) + quartz, which contains 10-30% gravel components.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greenschist-facies mylonite experienced two episodes of deformation:early ductile deformation followed by a later stage of brittle deformatio. Both episodes of deformation suggest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 (BLG) of quartz, microscopic fractures and fine granulation of albite suggest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ductile deformation is about 300-400°C, compatiable with a ductile shearing at shallow crust levels (~5-10 km). Petrographic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greenschist-facies mylonite might originate from volcanic sedimentary rocks or sedimentary rocks affected by the intrusion of mafic magma. Combined with seismic interpretation, we propose that the greenschist-facies mylonite might be formed by crustal exhumation after thick Mesozoic sediments were denuded by a major extension.  相似文献   

18.
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位于近NW-NWW向展布的断裂带内,并严格受其控制.控矿断裂带为一条韧-脆性剪切带,其形成主要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及后期改造破坏3个阶段,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带,是矿脉的主要产出位置,成矿与断裂带的韧-脆性转换密切相关.矿体形成于韧-脆性剪切带的转换带附近,后期由于抬升剥蚀而出露地表.矿体分布可能具有"两层楼"式的垂直分带,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体,品位较高,但规模不大;下部为糜棱岩型金矿体,规模较大,但品位稍低.因此本区以后的找矿工作中应注意挖掘深部糜棱岩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沈光银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3):206-209,223
北干沟金矿床是韧性剪切带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韧性剪切带以发育糜棱岩和片理化带为特征,应变强度和退化变质作用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强,并形成鞘褶皱;韧性构造岩具有分带性;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心部位的石英脉是主要的含金脉体;韧性剪切带的形态、活动阶段及韧性剪切变质岩的分带性对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