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评述了海南省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海草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研究进展.指出海草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随着海南的开发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海草资源已经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包括相关法律和海洋保护区、科学研究,但海草床生态系统仍然面临威胁.海草床生态系统在我国热带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当加强海草生态系统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以适应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为6.29×105元/a·hm2,其中间接利用价值最大,为4.47×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70.97%;其次为非利用价值,为1.54×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24.52%;最少的是直接利用价值为2.84×104元/a·hm2,仅占总经济价值的4.51%。  相似文献   

3.
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为6.29×105元/a·ha,其中间接利用价值最大,为4.47×105元/a·ha,占总经济价值的70.97%;其次为非利用价值,为1.54x105元/a·ha,占总经济价值的24.52%;最少的是直接利用价值为2.84×104元/a·ha,仅占总经济价值的4.51%。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海草床群落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对海南岛13个区域野外192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本文主要采用X2检验、Ochiai (1957)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并结合分析样地综合环境研究了10种海草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海草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过程中,种对间呈负相关联结的数量明显大于正相关数量,总体上呈现负联结趋势,海南岛海草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状态,物种的组成还会发生变化,仍处于发展演替之中,较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发生波动.根据分析结果将10个海草种划分成2个生态种组,分为喜生淤泥种组的羽叶二药和贝克喜盐以及以海神草、泰莱藻为主相互联结的非喜生淤泥种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物种利用资源方式和生态位很相似,而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海草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南部海草资源分布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2008年和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海南岛南部海草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海草种类有2科3亚科5属5种,即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泰莱藻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以及二药藻Enhalus acoroides,泰莱藻广泛分布;海草分布面积从2008年的1.64km2减少到2014年0.50km2,减少幅度较大区域为铁炉港和小东海;平均盖度从2008年35.67%下降到2014年26.40%;受人为活动及无人管理因素影响程度不同,海南岛南部不同海域海草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各有不同,后海湾与鹿回头海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增长趋势,铁炉港、西瑁洲岛及小东海海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鉴于海南岛南部海草资源已出现退化,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海草的保护,在海草资源丰富区域设海草保护区,在海草破坏严重区域加大政府科研扶持力度,对海草进行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6.
海草是一类生长于海洋环境中的单子叶植物。细菌、真菌、微藻、古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栖息在海草器官及其周围环境中,对海草生长、营养和健康以及海草床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参考文献,简要介绍了海草床微生物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将来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海草微生物组与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在离散且高度异质性的生态位,且该模式在广泛的地理尺度上保持不变,不是受海草种类和沉积物类型控制,而是主要取决于环境驱动与海草代谢。大部分海草核心微生物群落都参与硫循环。今后可采用模拟实验、生态模型、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与代谢组等技术方法研究海草床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功能、定植与病害等。此外,揭示海草床中微生物、海草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保护受威胁的海草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印尼北苏拉威西东部的潟湖为对象,研究了热带海草床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变化。研究发现当地鱼类的香农-威纳指数在1.57-3.69之间多样性相对较高。在科水平,天竺鲷科的丰度(8.27 ind./(100 m2))和生物量(28.49 g/(100 m2))最高。在物种水平,侧带天竺鲷(Apogon lateralis)的丰度最高,环纹圆天竺鲷(Sphaeramia orbicularis)的生物量最大。对于物种的空间变化,潟湖湖顶、湖中和湖口首先聚类在一起,这可能是由于基质类型引起的。干季和湿季的鱼类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均比转换季高,这可能是由较强的季风造成的,强季风为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和食物。93.1%的鱼类的最大体长小于它们的性成熟体长,暗示了海草床是很多鱼类的育幼场。因此,保护海草床对渔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海南岛新村湾、黎安港和潭门港海草床为研究区域, 选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四带牙鯻(Pelates quadrilineatus)和细鳞鯻(Terapon jarbua) 4种代表性鱼类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并探讨4种鱼类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除栖息于潭门港海草床的4种鱼为负异速生长, 其他区域海草床的鱼类均为正异速或等速生长; 4种鱼的体质量生长速率(即异速生长因子b)和肥满度呈现黎安港>新村湾>潭门港的趋势, 并与3个海草床的海草覆盖率、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推测海草资源量下降可能增加鱼类的被捕食压力和减少食物来源, 从而导致生活于海草床的代表性鱼类生长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系统的分布区域既接近而又相互独立,其独具特色的生态位和环境特征致使他们在功能上又相互依存。目前对于三大典型生态系统的关联性研究主要以鱼类资源的结构和生物量分布、营养级结构和岸线保护等领域展开。三大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因地域、各个系统所处的状态以及系统自身的结构特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区域特征。目前,研究已经开始从简单的定性研究逐步往定量研究发展,但是由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差异性,地域间的可比性还有待加强。作为我国海岸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此,针对我国三大生态资源的现状开展相关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恢复和保护的技术对策,可为我国三大典型海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述了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了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保护任务,确定了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5个优先领域:(1)建立比较完善的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机制;(2)建立海草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3)加强海南沿海海草床的管理;(4)加强对海洋工程的管理;(5)加大保护海草床的宣传、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并提出了优先领域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11.
海岛生态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彬  俞炜炜 《台湾海峡》2006,25(4):566-571
从海岛生态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探讨了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其中海岛生态状态评价从海岛景观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前者主要利用3S技术所获取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海岛景观格局变化;后者从海岛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采用与历史资料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对比的方法,分析海岛岛陆、潮间带及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现状.海岛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则从海岛物质生产、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及社会文化功能4个方面,分析海岛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文中提出的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框架、方法,可为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系统复杂性原理, 提出了南海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该方法的评价框架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珊瑚礁生态系统与其他海洋生态系统间关系、与人类社会生态系统间关系、珊瑚礁生态系统发展制约因素等四大模块;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要素层等6个层级共计67个指标。同时, 本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流程, 提高了珊瑚礁健康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应用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对2011—2018年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 结果显示自2011年起健康指数年均下降2.3%~2.4%, 除2012年、2015年健康指数稍有回升外, 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走势, 整体评价为亚健康状态。根据七连屿周边岛屿的实地考察和居民生活问卷调查结果, 2006—2008年的渔业发展、2012年的海星泛滥和2014—2015年的岛礁建设均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 使10年内渔业产量下降了50%~80%。这与应用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的评价结果相吻合, 侧面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构建基于多指标体系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作者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现状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在综合考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陆源压力、水质状态和生物响应3个方面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基本呈现由外海到近岸逐渐变差的态势,其中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海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西南部、烟台北部海域、威海的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4.
琼东沿岸上升流二维数值模型的诊断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郭飞  侍茂崇  夏综万 《海洋学报》1998,20(6):109-116
我国沿岸有两大上升流区域,其一在浙江沿岸.迄今为止,对其形成机制、时空变异等,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综述;以辽宁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及表现,建立其影响机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背景下,海岛生态系统响应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和人类对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敏感反应与自恢复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敏感的、难恢复的,具备长期性、差异性和可调控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与人为干扰作用下,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也不同,其驱动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环流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4年5月25日发生在海南的一次海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环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试验(CNTL)海风于15时左右达到强盛。无地形试验(FLAT)中,水平方向上,海风持续时间缩短,南、北、西向海风向内陆传播距离变短1~5 km,海风强度减弱1 m/s左右,海风动能及辐合强度在沿海地区及西南山区存在大值衰减区;垂直方向上,海风碰撞位置向西、北方向移动,高空回流高度降低,海风厚度减小,垂直环流强度减弱2~6 m2/s2,海风锋附近的垂直速度减小10 cm/s以上。谷风对海风同相叠加作用的消失也使得海风强度减弱。其主要影响机制为:在动力方面,由山脉屏障作用引起的海风强迫抬升、绕流等增强作用消失;在热力方面,地表吸收净辐射减少,导致其向大气中释放的感热、潜热通量等各项均减少约9%,这种改变造成了海陆之间温度、气压差的减小,最终造成了海风的减弱。此外,通过两组削山试验,发现海拔高度降低区辐合范围、强度及动能均减小,同时海风垂直环流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其中移去黎母山脉(RMLM)对海风环流结构的影响大于移去五指山脉(RMWZ)。  相似文献   

17.
几种腐蚀性因子对海底土腐蚀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可模拟海底土腐蚀环境的电解池中研究了温度和电阻率对钢材在海土中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以及温度、电阻率和硫酸盐还原菌对钢材在海土中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都能使钢在海土中的阴、阳极过程变得易于进行;而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增加,将不同程度地加快钢材在海土中的腐蚀.  相似文献   

18.
晁晖  刘欣 《海洋预报》2013,30(3):86-91
归纳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概念内涵,针对近海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按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的分类标准,将生态系统功能分成四大类,分别为: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并将各类生态系统价值化,为以后的海洋生态价值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Sea surface wind stress variabilities near and off the east coast of Korea, are examined using 7 kinds of wind datasets from measurements at 2 coastal (land) stations and 2 ocean buoys,satellite scatterometer (QuikSCAT), and global reanalyzed products (ECMWF,NOGAPS,and NCEP/NCAR). Temporal variabilities are analyzed at 3 frequency bands; synoptic (2-20 d), intra-seasonal (20-90 d),and seasonal (>90 d).Synoptic and intra-seasonal  相似文献   

20.
采用边界摸查与截线样条法对深圳东部海域的造礁石珊瑚资源分布及其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群落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深圳东部海域共有造礁石珊瑚群落密集分布区37片,其中23片为重点分布区,总分布面积为193.73 hm2;共有造礁石珊瑚67种,分隶于13科及1个未定类,25属;优势种前三位为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肉质扁脑珊瑚(Platygyra carnosus)和翼形蔷薇珊瑚(Montipora peltiformis);造礁石珊瑚覆盖度均值为37.58%,其中站位16的覆盖度最高,为57.33%;站位2最低,为14.89%;丰度(d)、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均值分别为5.32、2.71和0.81;死亡率均值为8.23%,平均补充量均值为3.66 ind/m2;深圳东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其中鹅公湾、大鹿湾、西涌—东涌及杨梅坑海域为健康状态,梅沙—溪涌、大澳湾及茅东湾海域为亚健康状态。本研究对深圳东部海域造礁石珊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并对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出做好规划与布局,制定相应保护及修复规划,设立监测站位,加强研究并建立修复示范区,联动公众与社会科普等5条建议,可为区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