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芘为唯一碳源,对采自于天津港石油污染区的海水和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分离到1株芘降解菌,经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的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的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施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其进行了芘降解性能的测定及降解途径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海域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出以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海洋微生物,以ST4富集培养的混合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该海洋混合菌株能利用菲(Phe)、芘(Pyr)、荧蒽(Fla)等多种多环芳烃;在不同浓度的芘的降解中,当芘的浓度为50mg/dm^3时,其生长水平和降解速率最高;当芘的浓度为200mg/dm^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芘几乎不能被降解。外加营养盐酵母浸出液和葡萄糖促进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降解速率。研究表明了海洋微生物在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中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蕴  郑天凌 《海洋科学》2004,28(9):50-55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的含有两个苯环以上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能源利用过程,如石油、煤、木材等的燃烧过程,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海上通过地面径流,污水排放及机动车辆等燃料不完全燃烧后的废气随大气颗粒的沉降进入海洋环境中。由于其自身的疏水性及低水溶性,能很快进入到沉积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并且随着苯环数量增加,多环芳烃的脂溶性越强,水溶性越低,在环境中存在时间越长,遗传毒性越高,致癌性增强。通过生物累积及食物链的传递作用,给海洋生物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重视。美国环保局在80年代初把16种未带分支的多环芳烃确定为环境中的优先污染物,我国也把多环芳烃列入环境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名单中。  相似文献   

4.
若干新技术研究海洋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双雅  郑天凌  胡忠 《台湾海峡》2002,21(4):504-515
综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降解途径的若干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中所应用到的16SrDNA、PCR、DNA-DNA杂交、变性凝胶梯度电泳、转座子诱变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在海洋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研究中极具潜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技术、发光酶基因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天津新港潮间带沉积物中筛选出一株能以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且生长良好的菌株Y1,并对菌株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菌株Y1为革兰氏阴性菌,适合在低盐度(〈1%氯化钠)的环境中生长,最适pH值为6~7,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5℃~28℃。该菌株对锌、铅、铜、铬和低浓度的镉均有抗性,但对高浓度的镉十分敏感;菌株Y1对常见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利福平具一定抗性,但对四环素较敏感。通过对菌株Y1的16SrDNA测序和序列比对,并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确定其为Sediminibacterium sp.,归属于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Y1在10天内对荧葸的降解率为14%,且GST酶在Y1降解荧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顺 《海洋与湖沼》1989,20(4):387-39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组分中,大多数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已经检测出了多种多环芳烃。近年来,在河流、内湾及沿岸海域的水体、沉积物中,也检测出了各种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7.
蔡丽希 《海洋科学》2018,42(11):29-34
为了研究蜡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四环多环芳烃芘的降解性能。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红树林污泥中分离到一株以芘作为唯一碳源与能源的高效菌株PY5,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与16S rDNA鉴定, PY5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同时对该菌株降解芘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B.cereus对50mg/L芘的21d降解率为65.8%,投加Tween-80、葡萄糖、水杨酸、Fe3+、Mn2+等基质可以不同程度强化降解芘的能力,其中投加葡萄糖+Fe3++Mn2+的混合液对B. cereus降解芘的强化效果最好, 21 d的芘降解率可达到81.4%,相对于不加共代谢底物时提升15.6%,表明外加C源与酶活诱导因子对高分子质量多环芳烃污染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株深海嗜低温萘降解细菌Nah-1的分离及降解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中绳海槽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萘的海洋嗜低温细菌Nah-1,测定了该茵的最适生长条件及生长曲线。16S rRNA基因(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属于解环菌属(Cyczocznsticus)。PCR扩增萘降解基因得到目标片段,比对结果表明,相似度最高的基因phnAl来自Cycloclasticus sp.A5,为99%,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萘双加氧酶大亚基。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4种(多环)芳烃对6种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并应用对数模型计算了其EC~(50)值。结果表明,根据对数模型计算的EC~(50)值与定义作图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但在低浓度PAHs对浮游植物有促进作用时,其具有准确和合理的优点。其中甲苯、萘、2-甲基萘、菲的72h-EC~(50)分别为34.1~114mg/L,3.9~7.3mg/L,169~3.03mg/L,0.6~1.92mg/L。4种芳烃对6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急性毒性顺序为:小新月菱形藻>甲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小球藻>亚心形扁藻。此外,4种芳烃的72h-EC~(50)与其相应的Kow值有较好的log-log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结构类型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色谱—质谱—质谱—计算机系统技术,分析了长江口外两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组分,并探讨了其有机质的来源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株海洋细菌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微生物产生活性物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从陆地上寻找新的菌种和活性物质的几率越来越小,而海洋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高盐度、高压力、低温及特殊光照)造就了大量陆地不存在的微生物新种和作用独特、结构特殊的活性代谢物质.因此近几年以来,从海洋中寻找微生物新种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4].本课题组从海南周边海域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细菌B2817,本文报道了对该菌的鉴定及对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可以耐受高浓度铯离子(Cs+)的海洋细菌并探究细菌耐受Cs+的机制,本研究从广西近海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出一株能够耐受700 mmol/dm3 Cs+的海洋细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可耐受最高浓度Cs+的细菌。通过形态学分析、16S rR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确定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故将该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p.Cs-700。在添加有700 mmol/dm3氯化铯的培养基中,菌体对铯的移除率最高可达52.06%。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Cs-700不但具有耐受高浓度Cs+的特性,还具有较好的铯移除能力,具有修复放射性铯污染环境的潜力。本研究可为探索海洋放射性铯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任世英  肖天 《海洋科学》2008,32(9):61-63
以海洋聚磷菌Halomonas YSR-3的总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转化Escherichia coli TOP10菌株,经蓝白斑筛选、菌落PCR得到阳性克隆,测序后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得到的基因序列长度为420bp,翻译后的序列与Loktanella vestfoldensis SKA53,Jannaschia sp.CCS1,Roseobacter sp.CCS2的核苷二磷酸激酶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6%,85%。  相似文献   

14.
苯酚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威胁,从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对环境具有高适应性的高效芳烃降解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北部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苯酚降解菌进行富集培养,经过分离纯化得到30株菌株,筛选得到5株菌株FGYS1、FGYS7、FGYS11、FGYB1和FGYB5,可耐受70 g/L NaCl的高盐环境,最高可降...  相似文献   

1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in surface seawater and in the tissues (gills and mantle) of indigenous black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collected from three coastal sites of Saronikos Gulf (Greece), a gulf that exhibits high levels of pollution. The total PAHs measured by spectrofluorometry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were found in the range of 425–459 ng L−1 at the most polluted sites 1 and 2 (Elefsis Bay–Salamis Island) and in the range of 103–124 ng L−1 at site 3 (Aegina Island). PAHs' sources in seawater were identified by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PAH ratios, such as phenanthrene/anthracene and fluoranthene/pyrene. Levels of PAHs in soft tissues (gills and mantle) of indigenous mussel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seawater. Total PAH concentrations in mantle tissues were in the range of 1300–1800 ng g−1 dry weight (dw) tissue at sites 1 and 2 and approximately 380 ng g−1 dw at site 3. In gill tissues total PAH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of 1480–2400 ng g−1 dw at sites 1 and 2 and approximately 430 ng g−1 dw at site 3. PAHs com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two-, three- and four-ring compounds in seawater, where 17 different PAH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in mussel tissues. Mussels can be used as sentinel organisms to monitoring PAHs' contamination, since they concentrate PAHs from the surrounding water media and therefore making the chemical analysis simpler and less prone to error than that for water. In surface seawater possible weathering and photodegradation due to hot climates contribute to reduced PAHs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伊姆裸甲藻(Gymnodinium impudicum)是一种典型有害藻华原因种,开展其溶藻菌筛选工作,将有利于该种藻华的防控研究。本研究从伊姆裸甲藻藻华发生海域,分离一株针对藻华原因种的溶藻菌LD B3,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菌藻共培养结果显示,2.0%终浓度LD B3菌液添加72 h后,伊姆裸甲藻溶藻率达81.06%,且溶藻效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微观察和生理参数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D B3可导致伊姆裸甲藻细胞链断裂,最大光合效率(Fv/Fm)下降。溶藻方式研究发现,菌株LD B3主要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实现溶藻,且这类物质对温度较为敏感,初步推断其可能为蛋白类物质。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D B3在伊姆裸甲藻溶藻剂开发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物质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分离筛选到270株海洋细菌,用喉癌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为筛选模型,用SRB法检测这270株海洋细菌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其中13株呈阳性反应。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中一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LM4。取该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检测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抑制率为63.9%,经过凝胶过滤层析分析获得2个活性峰,其中活性高的峰估计平均分子量为116kd。采用经典显色反应法初步判断该活性物质为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